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征 《经济论坛》2005,(22):13-14
1957年,法国学者戈特曼提出了“大都市带”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基本条件,这个理论对20世纪下半叶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给予了经典概括。按照戈特曼的理论,中国目前只有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区域具备形成“大都市带”的初步条件。这三个“大都市带”分布在中国沿海的北部、中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2.
重庆大都市区CBD系统演变的机制与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伯红  陈瑛 《经济地理》2004,24(1):48-52
基于国内外关于大都市CBD地域结构的研究,提出了大都市CBD系统的概念,从核心CBD与副中心的相互关系入手,分析了大都市CBD系统演变的理论基础,并以重庆大都市区为例,依据调研资料,研究了新时期CBD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初步提示了大都市CBD系统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澄清相关重要概念和分析制约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技术、市场、技术与市场联合驱动的3种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模式。最后,在上述理论框架下,对嵊州领带和达利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治理"是国际上处理区域事务的基本理念,强调多利益协调、多元协同等理念,大都市区治理是区域治理的重要尺度层面,也最能体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者关系。在剖析治理、区域治理及大都市区治理等概念基础上,梳理了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进一步研究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比较与评述。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理念一致,但由于国情差别,研究领域、关注重点、治理机制和具体实践差别较大。国外较为注重"多元利益协调"基础上大都市区治理问题研究,充分考虑各方面诉求,并关注地区社会公平、公共资源和环境问题;国内较注重"政府间关系"基础上的大都市区治理研究、本土化探讨等,实践中均以政府为主导,对其他利益诉求考虑不充分。  相似文献   

5.
在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机制的科学定义与内涵、归纳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大都市群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区位特征对区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发布与实践沿革进行梳理整合;系统总结分析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各自的生态补偿政策与实践进展,并聚焦于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政策效益评价;提出长三角大都市群生态功能区内生态补偿建设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提高长三角地区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创业机会作为创业领域的核心概念至今模糊不清,严重阻碍了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系统总结现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创业机会的概念已成为当下最迫切的需求。通过搜集到的122篇国内外相关重要文献,在对其理论基础、研究设计、分析技术、变量测量等理论方法,以及机会的本质属性、前因变量、结果变量、调节变量等相关主题进行全面细致梳理的基础上,采用逻辑学理论分析方法对创业机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对先前相关研究不仅提供了佐证而且进行了修正。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明了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财务失败和财务失真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财务失真和财务失败相结合的双元财务预警理论,对双元财务预警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如何构建双元财务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8.
在对企业群落、区域创新环境理论发展背景,以及其概念、起源、相关实证研究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内企业群落发展影响的研究框架。并提出假设,认为企业群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对区域创新环境与企业群落发展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都市以外广大地域各自为政地发展乡村旅游必然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既有的引力模型、环城游憩带模型及前田豪模型可在空间轴上解释竞争现象并启发缓解竞争的策略。本文在分析现有模型适用条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冠名为等距—临近区位竞争模型,并基于模型给出了专题化扇区新概念。  相似文献   

10.
微型企业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在微型企业概念界定基础上,对微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对微型企业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11.
解耦问题是新制度主义组织合法性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组织管理实践中必须正视的问题。解耦问题于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并受到西方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组织社会学研究领域内解耦概念提出的理论背景,对组织合法性中解耦的起源及概念进行了辨析,对组织合法性中解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利他主义经济学的研究非常繁杂,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本文提出利他行为的方向性问题,分析了基因决定论的局限,综合研究了基因选择、个体选择以及群体选择对人类个体利他行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利他性研究的一个综合性理论.在解决利他行为方向性问题的基础上,发现人类利他行为实质上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从而提出了社会理性概念,扩展了利他主义经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上,将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引入员工的薪酬激励问题研究中。首先对心理契约概念做了相关论述,其次借助博弈论中委托代理模型阐释了心理契约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作用,最后依据心理契约模型提出建立激励型柔性化的人力资源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城市的功能内涵、评价体系及判定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辉  杜德斌 《经济地理》2011,31(10):1625-1629,1650
对我国对创新型城市概念、内涵和分类上的理解不足,借助城市经济基础和城市功能的相关理论,阐明了城市功能、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系,在解释了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的概念、内涵和表现方式的基础上,重点从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两个方面人手,构建了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科技创新城市的概念内涵,并初步设定了科技创新城市的界定标准及相关参数。其研究结果为推动创新型城市的理论研究,也为创新型城市的具体发展模式和未来路径选择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戈特曼关于大都市带的学术思想评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根据对美国东北海岸地区的实地考察,发表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著名论文——《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在文中他借用古希腊人理想中建立的一个非常大的城市的名字Megalopolis,赋予Megalopolis一词以新的含义,使其成为用来表示城市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特定现象的专有名词.提出在美国东北海岸地区出现了崭新的人类社会居住空间形态——大都市带(Megalopolis),并认为这是对世界其它地区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意义的空间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长期的激烈争论.一些学者将其视为人类社会居住空间形态发展演化的必由之路,认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必然现象,甚至将其发挥到极致.另一些学者则从学术概念和社会现象两个层面上同时否定其理论和实践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城市密集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化态势日渐成为引起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八十年代大都市带概念被介绍到国内后,同样引起了不同的看法.国内外不少持反对意见的学者都将其理解为多个城市的建成区过度膨胀造成的空间蔓延现象,这一点与戈特曼本文的原意是不一致的,也是出现许多分歧意见的基本原因.为此,本文对近四十年来西方学者就这一问题争论的焦点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针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支撑创造性成就的首要特质源于心智模式,分析心智模式与创造力相关概念的关系,不仅为内隐人格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而且是对创造力研究范畴的深化和拓展。在回顾心智模式内涵及理论基础、相关测量和实验启动范式的基础上,整合心智模式在创造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为创新研究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姚凯 《经济管理》2008,(1):54-58
服务领导是近年来西方领导学的前沿课题。尽管过去几年对服务领导的研究甚多,学者们尚未对此概念的精确定义与模型有所共识。本文在综览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寻找其共性,结合逻辑推理给出了新的整合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内源性一外源性动机理论的服务领导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开放式创新及创新合作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开放式创新的概念界定、研究领域和开放式创新合作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然后对开放式创新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合作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分类和综述,最后对开放式创新合作伙伴关系治理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近来有关破坏性领导的研究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虽然描述破坏性领导的构念较多,但是缺乏统一的定义与理论框架。基于此,首先回顾了破坏性领导的相关概念并提出了一个基于过程视角的破坏性领导定义。该定义强调破坏性领导是一种基于法定权威的过程或行为,其对象不仅仅限于下属,而是组织的全体利益相关者;其判定标准是是否对组织的合法利益造成侵害。其次,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框架,以便从整体视角理解破坏性领导研究。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都市区是城市群的增长极核与辐射源,城市群又是其所在区域的增长中心,研究大都市区的溢出效应及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特征有助于为区域发展决策与战略研究提供经验借鉴.以长三角区域为例,在“六普”分县人口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等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以及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口等要素资源向长三角城市群集聚现象显著,但在城市群内部大都市区外围区县形成新的集聚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在影响经济空间格局的各因素中,除要素投入、政策、集聚经济等因素外,区位条件也有重要作用;是否邻接大都市区这一虚拟变量通过了检验,除了说明区位条件具有重要影响力以外,也进一步证实了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