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娅 《环境经济》2004,(2):40-42
采用BOT方式融资,实行国内外招标的方法选择项目法人,是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一个好模式,它带来的结果是多赢的。新会污水处理厂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中,靠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吸收社会资本,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参与,以加快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论文首先阐述了城市集中式和分散式建设的优缺点,并基于污水集中或分散式建设的不同,采用布局规划优化方法得到污水集中式、分散式两方案,通过方案比选,说明优化方法可行,旨在通过实例分析,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进行初步的探讨,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实践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文首先阐述了城市集中式和分散式建设的优缺点,并基于污水集中或分散式建设的不同,采用布局规划优化方法得到污水集中式、分散式两方案,通过方案比选,说明优化方法可行,旨在通过实例分析,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进行初步的探讨,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实践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污水处理的现状提出从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建设规划、污水处理技术等方面提出建议,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发展作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污水处理的现状提出从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建设规划、污水处理技术等方面提出建议.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发展作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王娅 《经济世界》2002,(4):32-35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同盖住房就必须要建厕所一样,城市建设也不能只建住宅、商厦、宾馆而忽略了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严重滞后,欠帐太多。美国平均每1万人就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欧洲许多国家平均每5千-8千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而在我国的城镇人口中,平均每150万人才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大量的生活污水得不到处理,必然对江河湖海造成严重污染。近些年来,环境保护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被提上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然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却仍不尽如人意。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为何这么难?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家财力有限.建不起 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往往十分庞大.动辄几千万到数亿人民币.确实难为了各级政府,二是污水处理厂没有经济效益,是个光投入不产出的“赔钱买卖,各地对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没有积极性,据说有的地方给他国债都不愿建建,怕建了之后还不了钱.有的地乃即使想建.银行也不愿贷款,怕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70年代这前,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几乎为零.80年代为3%,现在也仅仅是10%右;而在发达国家,城市污水处理率几乎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7.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在加剧.城市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的紧缺,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针对此情况,我国对环境工程的重视也越来越重,环保建设的力度也在加重.作者对比各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数据、建设成果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为我国未来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我国的水污染却是非常严重,在城市中,河道与外围管道流淌着的水就如人体血液一般,要想维持城市的生命,就要大力治理城市的水污染,大力改善城市水体环境,污水的处理又必须联系实际,结合国情,选择相对应相符合的处理方法,根据国家污水处理与防治的政策,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及技术指标,完善相对应的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钱易 《环境经济》2014,(6):25-25
正水污染防治法实施30年,水污染形势之所以依然严峻,主要有三大原因: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没有按照法律办事,没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国《水污染防治法》是1984年颁布实施的,30年来,我们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自1990年"八五"计划开始,即确定了淮河、海河、辽河"三河"和太湖、巢湖、滇池"三湖"为重点治理的水域;对一些严重污染的水体,还采取了专门行动,如对淮河曾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治理水污染的零点行动,对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严格管理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1995年8月,国家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辽河流域防治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的污水管网建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结合深圳市污水管网现状,分析了当前市政污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规划管理、改进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一些地区在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和建设时,并没有把污水再生利用摆在重要位置。从目前各地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情况看,许多大型城市在污水处理厂建立时,普遍建在水域的下游,污水收集管网较长,造成长距离输送。处理后的再生水要输送至利用地,需要重新铺设管网,必然造成处理成本的增加。建设部有关专家指出,在制订城市水资源发展规划时,一定要明确污水再生利用是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建设是供水能力建设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污染治理正日益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污水处理设计也成为了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但是,我国在工艺方案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污水处理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和优化分析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特点,将集对分析理论用于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优化决策中,在确定权重时,引入了熵权修正法所广泛应用的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权重,保证了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国三峡水库的建成,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理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重庆市城市污水三级管网建设为实例,详细分析了污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后期维护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经验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国三峡水库的建成,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理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重庆市城市污水三级管网建设为实例,详细分析了污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后期维护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经验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杨益 《经济月刊》2010,(4):64-65
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全国各地建设了一大批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已具较大规模。但是,这些处理后的污水绝大部分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较大浪费,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国家,污水再生回用对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减少污水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监理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监理要点分析和工程质量监理控制要点、工艺调试监理要点和注意问题,对于控制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的急剧发展时期,城市化和城市扩散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据此,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城市的规划管理与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尽早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部门中采用基于GIS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能聚集各种数据信息并能够快速分析和输出的系统,改善、丰富规划设计、城市建设手段,开阔视野,不断创新,引导城市发展新概念,提高规划建设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是中国当代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部门的必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于新兰  高杰 《环境经济》2004,(11):58-59
最近,记深入到淮河流域采访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情况,通过对两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状况进行对比,发现由于治污体制与机制的不同,在建设与运营方面存在着强烈反差。通过对两座污水处理厂的各方面对比,不仅看到了明显差距,而且也使得我们对现行的治污机制提出了诸多的疑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的处理与回用对于水资源的节约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污水处理甚至各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市政污水的有效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方法做出讨论,对我国的水污染控制发展现状进行叙述,对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回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淮河治污“零点行动”5年后,这条关系着1.5亿人口健康生存的河流再次遭受严重污染,干流断面水质只有20%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安徽省环保局称,目前淮河流域氮氨含量严重超标,干流水质较差和很差的断面达到40%;支流水体污染更是严重,水质较差和很差的断面达到63%。环保局还介绍,淮河流域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城市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目前城市污水排放量和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尽管流域内正在抓紧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但由于城市原有的环境基础设施薄弱,加上建设资金不足,配套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建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