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发稿     
1995年参加工作后与《中国工会财会》一见钟情,因我在山东工程学院学的是财会专业,因而很喜欢她的“理论探讨”、“工作研究”、“财会知识”、“文化宫”等栏目,还把一些写得精采的诗歌、短文抄在笔记本上,经常分析、研究、学习。 1999年 10月,我写了一篇庆祝澳门回归的诗歌“喊一声我的澳门”,寄托我对澳门的怀念和回归的喜悦之情。 16日把稿件寄往北京。给《中国工会财会》投稿是我萌发已久的念头,心想,我若能在上面占有一席之地该多好啊 !  当稿件寄走后,我才想到自己太天真:编辑部里一个熟人都没有,别说刊用,就连编辑过…  相似文献   

2.
边庆祝先生的“亦师亦友情谊长”一文(刊第四期),说出了我心里想说而未说出的话。尤其说到“知恩图报”、“士为知己者死”,更令我深有同感。我比边先生迟两年参与《财会》的评刊、写稿以及关注刊物的发展变化。说到为《财会》耕耘和收获,我差之甚远,谈到编辑部对我这位千里之遥的广西读者的关心和友情,却不比边先生相差丝毫。正如边先生所说,“像《财会》这样诲人不倦,待人以礼,视作者如朋友,尊读者为‘上帝’的报刊社也许只此一家”,我的看法也正好相同。正所谓“有同感则共鸣”,这才借重大名表达我的心声:笔为知己者勤。知己…  相似文献   

3.
除在《上海会计》发表外,又在1992年第12期《冶金财会》和《锦州财会》、《晋冶财会》等许多杂志上发表。我认为作者这种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很不好的,说明作者的写稿动机不纯,写稿态度不严肃、不端正。而且据我见到的,作者写的其他一些杂谈也都是一稿数投。希望作者今后不要再发生此种行为,用自己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4.
我长期从事基层工会财务工作。 1991年,《中国工会财会》一创刊,我如饥似渴地期期认真阅读,从中寻求知识,汲取力量。我们机电行业财务协作互助组每次活动,我都事先做好准备,把选学《中国工会财会》有关文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不懈。通过学习“理论探讨”、“领导论坛”、“政策法规”等栏目的重要文章,不仅掌握了工会财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加深了对工会财会工作的性质、职能、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了理论业务水平,为我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技术职称打下了基础,而且增强了我独立思考能力,学会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5.
注意看报刊的同志大概都能发现,每家报纸、杂志都开设有一些比较固定的栏目,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如《中国工会财会》开设的“工作研究”、“经验交流”、“编读往来”、“理财之道”、“文化长廊”、“财会之窗”、“财会动态”等栏目。这些栏自容纳稿件多,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方方面面作文章,就有写不完  相似文献   

6.
第3期(总101期)以后的《中国工会财会》,从版面设计、栏目设置到文章内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这样评价:百期后的《中国工会财会》是老刊物新面貌,老编辑新理念,老作者新手笔,老读者新感受。先说栏目设置。各个栏目都以四字冠名,使得栏目名称更得体。这是采纳若干读者意见而作出的改动,充分体现了编辑部对读者的诚意和尊重。《财会之窗》、《财会动态》、《财苑风范》三个栏目虽然都以财字打头,却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决无那种似曾相见的雷同的感觉。这些栏目的设置,体现了刊物的特色和刊物的办刊宗旨。再说编辑理念…  相似文献   

7.
六点建议     
一、文章更短些,更精彩些。即令是理论研究一类文章,也力求不超过二千字。   二、增加信息量,内容丰富些。有关工会财务、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动向、各地新鲜事均可作为信息入载。   三、新闻图片不可少。如有可能,可以刊发一些专业摄影工作者或工会财会工作者的摄影作品,如祖国风光、财会新秀等。   四、增设“史海勾沉”栏目。介绍一些曾为中国工会财会事业出生入死的先辈或还活着的同志,使人民不要忘记他们。   五、“文化宫”栏目办得好。希望经常刊登一些具有浓郁文学色彩和生活气息的好作品,特别是工会财会工作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编者与读者     
《财会学习》2006,(2):79-80
《财会学习》各位编辑:你们好!目前市面上财会类期刊很多,我读过的也不少,但手上这本《财会学习》创刊号还是让我眼前一亮,封面上“学习改变命运”这几个字标志着它有些与众不同。我既从事过财会工作又有一些媒体经验,对财会类杂志总爱以挑剔的眼光阅读,细细读过《财会学习》之后发现这的确是一份颇有“个性”的杂志。  相似文献   

9.
奉献四句话     
作为一名自认为比较认真的新读者,对于《中国工会财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和建议,供参考:一、发扬优点,再创佳绩。《中国工会财会》的大部分文章,无论是主题思想,还是语言文字,都很好,经得起推敲;特色辅助栏目如“编读往来”、“文化宫”、“报刊文摘”等应坚持办下去,使他们更生动、更活泼地演好“桥梁”这台戏。二、力求总体设计精美。期刊封面和文章标题制作要进一步趋向于新颖、大方、清晰、明快。文章标题尽管可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但总体印象应突出,力争有更加完美、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三、增加“各地传真”栏目。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会财会》创刊十周年啦,热爱她、关心她、想念她的人们,无不奔走相告,击掌相庆。我,一个普通的工会财会工作者,便是其中的一个。梦想拥有一本真正属于我们──工会财会工作者自己的刊物,曾是几代人寝食难安的梦想。1989年我走上工会财会岗位,迫切需要学习工会财会理论和实践知识,可那时唯一的就是读读武汉出版的一本财会杂志,因为上面有个“工会财务”专栏,每期有一两篇关于工会财会工作的文章。在学校里就喜欢捣鼓点纸墨、练练笔的我,不时向那本杂志投点小稿,偶有命中,便欣喜得不得了。但兴奋之余,又若有所失,毕竟那…  相似文献   

11.
岁月的长河中,十年只是一瞬,或者连一瞬也算不上;但在《中国工会财会》成长壮大的生命之旅中,十年真可谓风雨兼程,十度春秋凝聚了《中国工会财会》人多少心血和汗水。   十年中,《中国工会财会》更是我的良师,我的益友。在她的关心与帮助下,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我于 1991年 9月大学毕业参加工会工作,以后经常给报刊写稿。有一次在单位财务部偶然看到中国工会财会杂志,仔细阅读了几期,认真“研究”了她的栏目设置,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它投稿。第一篇稿件是写单位成立内部审计室的一条小信息,不到一百字。过了两个月…  相似文献   

12.
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远方的鸿雁,衔来一首首深邃隽永的诗篇。她令我振奋,寻觅到‘工会财会”的真经;她使我欣喜,体会到良师益友的甘美;出于钟情?出于喜爱?我也欣然地迈进了《中国工会财会》的天地,用我笨拙的笔,诚挚的心,沤歌人间真善美,祝福财苑尽芳菲。呵,《中国工会财会》!您如春雨爽口,又似甘露润腹;“理论探讨”切中要害;“领导论坛”言简意赅;“财苑风范”人物多采;“工作交流”豁胸敞怀”;“事业天地”视野顿开;“社会广角”容川纳海;“报刊文摘”基革中外;“政策法规”读者偏爱;“文化宫”里百花争艳……己…  相似文献   

13.
《上海会计》2009,(8):26-26
支持贵刊编辑拒绝抄袭文章,文章还需要作者原创,目前只有很少的杂志不要版面费,据我投稿看,有《财会学习》、《财务与会计》、《国际商务会计》、《新会计》,我想我们读者、作者都要支持这些可爱的杂志,多订阅她,多向她投质量高的稿件。  相似文献   

14.
我与《中国工会财会》结缘是在一九九二年。作为一名兼职工会会计,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她不期而遇。展卷拜读,似一股清风吹入心扉,她是那么稚朴、清纯、贴心。工会财务人员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专业刊物!一九九四年,作为兼职工会主席的我拥有了一份《中国工会财会》。杂志来了,我所关心的不是那些专业性的文章,而是她的一个个小栏目,鲜活的个性,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财务人员的心声,让人共鸣,令人遐思。一九九七年底,我开始专职做工会财务工作,与《中国工会财会》有了更深的缘份。《中国工会财会》是我的良师益友,为我了解、熟…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从各地区来稿情况分析,“文化宫”来稿数量较多,但内容较一般,且篇幅长、趣味乏的作品多;“工作交流”稿写得面面俱到,中心不突出;“报刊文摘”多为剪报或抄录其他报刊文章,属于作者自己精心摘编的极少,这些都不宜刊登。请各编委、通联组长、特约通讯员和广大作者在今后的组稿写稿中,参考本刊报道要点,积极撰写“理论探讨”、“财苑风范”、“工会主席国地”、“电算化知识”、“财会人员札记”、“工会资产管理”等栏目的稿件。《中国工会财会》1999年第三季度各省(市、自治区、产业系统)来稿与采用情况表《中国工…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办好刊物张保华我担任通联组长一年,确实感到《中国工会财会》是广大工会财务干部的良师益友。为了进一步办好《中国工会财会》,特提出六条建议:一、增设“信息快递”或“信息窗”栏目,刊登国家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财经方针、政策改革方面的综合性文章或...  相似文献   

17.
报道提示     
由于各级工会组织和各地编委、通联组的关心与支持 ,广大作者、通讯员、特约撰稿人发挥了很高的积极性 ,使得本刊的来稿质量不断提高 ,数量日益增多 ,出现了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 ,来稿的状况不平衡 ,有的栏目(如“工作交流”、“工作研究”、“文化宫”)来稿很多 ,质量也好 ;有的栏目来稿较少 ,特别是基层单位的来稿更少 ,质量也较差 ;有的栏目基本上没有来稿。这种状况必须逐步改变 ,改变这种状况靠的是大家。为此 ,我们提出如下报道要求 :一、加强基层工会财会工作经验和先进财会人员的报道。《中国工会财会》的读者对象主要在基层 ,广…  相似文献   

18.
正我长期在企业从事财务工作。1997年工作调动后,兼任所在区域网片的工会财务工作。我第一次看到《中国工会财会》,就被她吸引住了,尤如结识了一位新朋友。该杂志所刊文章,都是通俗易懂,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一般情况下,每月中旬,我便可收到新一期的《中国工会财会》,拿到后便急于过目。《中国工会财会》"编读往来"经常刊登读者、作者谈学习和写稿的体会,我每次读到这类文章,就会想起自己的投稿经历。《中国工会财会》刊有多个栏目,我偏爱"理论探讨"、"工作研究"、"经验交流"、"财会之窗"、"编读往来"  相似文献   

19.
余鸿 《中国税务》2011,(4):28-29
我曾有个梦想,希望像一名记者那样以笔当犁,用文字来讴歌美好、鞭答丑恶、反映民意和唤起良知,在税收宣传苑地默默地耕耘和收获。老天眷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税制改革催生了《湖北国税》杂志,我有幸从县局选调到湖北省国税局创办这本刊物,随后专事对外宣传工作,从此开始了我近20年的税收宣传“梦之旅”。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会财会》能为读者喜爱,除了贴近读者、可读性强、内容丰富、版面新颖活泼等因素外,还因为她始终遵循“两个服务”的办刊宗旨。   几年来,为了改进工作,办好刊物,更好地为广大工会财会人员服务,编辑部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呼声与要求。《读者评刊表》的增设,为实现这一目的找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好办法。这是我接触的不少专业刊物中最具特色的栏目。我与《中国工会财会》结缘就是从接触它开始。   那是 1997年,我在阅读《中国工会财会》时,无意中发现她增设了《读者评刊表》,从此,我更加认真地评刊,积极投身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