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发展市场农业的若干思考中共山东省青州市委书记王治华市场农业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从我们对山东省青州市调查的情况看,把农民和农产品推向市场,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转换,已经有了良好开端,并形成...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民诸多方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这是农经理论界和农村实际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广西农经学会和自治区农委于1994年9月15日至17日在南宁市联合召开“广西市场经济与农业、农民问题研讨会”。来自北京、河北等地专家和区内部分农民企业家、农村实际工作者、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这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座谈会,主要是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农业进入新阶段以后,如何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兴办了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组织形式。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代表近60人,既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县市的负责同志,又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同时还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业管理,把现代工业的科学管理经验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中,这是开发农业潜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一、提高经济效益是农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客观要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和部分产品处置权,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绝大部分农产品进入市场,由市场形成价格,人们开始强烈地追求农业的效益,并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安排生产,进行经营,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或销售价廉物美的产品,以便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而只有农业有利可图时,社会各方面包括农民才有可能主动自觉地把钱投到农业上来。没有效益或效益很低的农业是难以持续稳定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发展市场农业必须抓好四个点李盛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农业,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点;一、抓住农业发展的转折点纵观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合作农业阶段。这一阶段是以上地改革为核心。使农民有了耕种的土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以下八大难点:(1)农民缺乏完全的经营自主权。有相当部分的农民不是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的政府部门仍然依靠行政指令组织农业生产,逐级下达种植计划,并用指令性计划购销产品。(2)农产品价格不能随行就市。不能体现农产品的价值,严重违背了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不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3)农村市场发育缓慢。目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表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有五难,亟待有关部门重视。一、农业科技推广难。目前,乡、村两级对农业技术的作用认识不足,工作制度、人员素质、宣传服务等严重滞后,农民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  相似文献   

9.
农业企业代表了农业的发展水平,是连接农村、农民和市场的主要载体,在活跃市场经济、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风险矩阵的方法对沿海Q地区W银行的部分涉农企业融资风险进行评估,并与原有风险评级数据进行比较,揭示了风险矩阵方法评估涉农企业融资风险的优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基本状况 农业生产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在市场经济的诱导下,农村劳动力逐渐由种植业向林、牧、渔和二、三产业转移,近几年来,又发展到跨地区流动。外出经营和劳力输出已成为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方向。从14个观察村看,1994年有  相似文献   

11.
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以稳定和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正确处理“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稳定发展农业和保护农民利益。 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  相似文献   

12.
为深化供销社的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供销社与农村、农业的进一步合作,开展深层次的联合经营,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强社富农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和农业是供销社生存发展的基础,供销社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重视和加强供销社与农业、农村、农民的联合,就会有利于农村经济和供销社的发展;忽视削弱供销社与农村、农民的联合,就会损害农民和供销社的经济利益。供销社只有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服务、联合经营的关系,才能使农业生产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使农民得到更  相似文献   

13.
十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过于强调公益性的农业产业化政策目标对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干扰,也不容忽视.我们的农业产业化政策中,过高地期望龙头企业通过带动市场,解决农产品销路,帮助部分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销售收入;通过传播技术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发起建设小城镇,参与办学校、医院等,为龙头企业设计了庞大的公益性目标,而忽视了龙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市场性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民财产、经营等自主权的确立,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最终引发的市场经济洪流,无疑是我国农村14年改革的主要成果。但是,建设市场经济,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和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又无疑给农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相一致,国务院作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这便是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为此,必须对农业发展的机制有新的认识,以把握契机,成功地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从1996年起到201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切实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使广大农民尽快通过发展生产致富,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加强农业和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明确指出到本世纪末要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达到小康水平,这对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不断强化扶持农业的力度,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在发展市场农业中有个中间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广大农民群众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满足发展经济的合作需求,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是新阶段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协会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建设农民专业协会的发展是改革的新生事物,适应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它在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专业合作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一方面,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确立,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和矛盾,限制了家庭经营优势的发挥,不利于家庭承包经营的长期稳定,制约了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影响了农业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专业合作组织的发生和发展,顺应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和进入市场的需要。从江苏各地的实践来看,它的服务涉及销售、技术、信息、资金、运输、加工、购买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由于普遍由农民自愿参与,自发创立,经营灵活自如,解决了农民  相似文献   

19.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迈向21世纪中国农业的呼唤胡发平如何推进农业与市场接轨,如何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经济,是全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世界各国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化的过程中,众多的实践证明了农民合作组织对农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尽管各自的社会经济制度、自...  相似文献   

20.
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业和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既是农业生产、农业投入的主体,又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如果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没有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道理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