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信用缺失是当前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地方政府部门的信用缺失.目前不少地方企业对当地政府信用评价低.主要表现在:政策的稳定性差、变化多,企业感觉今天的政策明天就会失效;政策协调性差,导致政策难以落实.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出台了一项政策,却往往与另一个部门的政策相抵触,不能落实,影响了政府信用度;个别政府部门为了部门的利益,故意失信.例如:一些地区为了招商引资,往往超出自己部门的管辖权限范围,漫天许愿,结果企业进入该区之后,原先许诺的优惠政策无法兑现,失信于企业.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信用缺失。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银行在发放贷款前难以全面完整地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和信用记录,结果是企业拖欠某一家银行的贷款并不妨碍它向其他银行申请贷款,在某一地违约还可以跟其他地方做生意;失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也可以重新注册企业或担任其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难点,即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和“宽容”政策;企业改制不规范,社会信用意识谈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金融债权管理,治理企业逃废债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家》2005,(4):45-45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社会信用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不少地方和部门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了积极有益探索;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规划,  相似文献   

5.
一、改制企业贷款风险因素一是贷款不落实。从表面上看改制企业贷款债务不落实的主要原因来自企业和政府部门两个方面。从深层看,改制企业贷款债务不落实,是企业经营亏损、本位主义、信用观念淡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客观上讲,不落实贷款债务改制企业80%以上经营亏损,偿还银行贷款债务缺乏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主观上讲,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穿"一条裤",他们从狭隘的本位主义出发,往往只考虑政府部门收取承包费和管理费,而不考虑银行的实际利益。一般  相似文献   

6.
建立我国信用制度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从政府到民间,都存在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痛苦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出现的信用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信用缺失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市场秩序和消费带来了严重损害:信用缺失使国内生产总值中存在大量无效成本:信用缺失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信用缺失扰乱了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信用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阐述了信用缺失将会对社会经济金融运行造成较大的危害,因而提出探索建立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为主体,涵盖公司企业和个人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征集体系,是促进社会信用环境根本好转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会计师》2018,(3)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都在构建覆盖所有企业、个人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不断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和信用评价,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从各方面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本文以浙江省企业为例,通过梳理浙江省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各部门企业信用监管政策与制度,分析涉及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相关的评价内容以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企业面对政府信用监管的新趋势,从财务管理角度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199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总体上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及商业信用机制缺失的背景下,拖欠企业货款成为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长期存在且有着加重趋势的一个痼疾。论文利用1998-2022年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机关团体和非金融企业存款的数据,分析了这一痼疾的成因以及商业信用机制缺失的相关效应,并在对比商业本票、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痼疾的政策建议。要破解中国经济运行中小微企业货款屡屡被拖欠所形成的经济循环堵点,必须加快发展以商业本票为基础的商业信用机制,为此,需要修改完善《票据法》、转变观念、坚持真实交易原则、实行资格认证制度、落实破产法和强化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0.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影响着经济增长,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未来。当前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状况令人担忧,失信行为屡见不鲜。从内部问题来看,一是缺乏互信交易;二是缺乏诚信经营。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地方政府管理职能未到位,使一些中小企业不讲信用的行为有可乘之机;二是监督机构处罚机制未规范;三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与地方保护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采购》2023,(5):23-25
<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昆明市财政局强化政府采购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深化政府采购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昆明市财政局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加强政府采购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加强政策落实,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许海 《现代金融》2004,(3):38-38
目前,我国信用缺失对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制约经济腾飞的瓶颈,如何才能摆脱信用危机呢?笔者认为,这不是某个部门某种力量单枪匹马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全社会的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在建立失信惩治制度、个人和企业信用记录这两个方面取得突破,逐步搭建起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框架,尽快突破“信用瓶颈”,重建“信用中国”。  相似文献   

13.
刘忠庆  刘忠军 《上海会计》2010,(3):50-51,49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以下称“退税”政策)。2009年上半年笔者参加了对某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专题调查。调查发现,从落实退税政策角度看,再生资源企业备案管理缺位已成为影响落实增值税“退税”政策的瓶颈问题,应引起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贷款价格的计算对农村信用社员工的要求过高,实际操作性不强;二是贷款价格的计算未考虑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对贷款价格的影响;三是贷款利率定价方法过于简单,未能充分体现贷款定价模板的科学性;四是缺少对农户、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进行信用评定的组织体系和科学的信用评定指标,且目前政府的不同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名目繁多的信用评定缺乏权威性,信用社难以确定信用风险对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采取赊销措施提高市场占有率,由此产生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必备会计科目,对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也因为监管不善使部分收入成为呆账、坏账等,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强应收账款的监管制度刻不容缓,而监管的关键就是要有一个严谨的信用政策,所以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是保障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应收账款的来源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信用政策不合理的地方,对症下药,做出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栾弘勋 《时代金融》2013,(14):206-207
治理企业信用缺失,应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设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建立规范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运用信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微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提出了小微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一直是困扰银行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两大难点问题,其症结主要在于企业信用的缺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这一中介机构的出现,在银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信用桥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企业信用缺失的空白,它不仅为银行分担了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海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面临监管主体模糊、资本规模小、担保模式陈旧和抵御风险能力低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转变经营模式、建立健全风险分散机制与风险补偿机制,促进担保公司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理敏 《上海会计》1997,(10):18-19
应收帐款代表赊销的未付款部分,它本质上是企业的一种非生产性资产,是投资性的信用销售。应收帐款不仅占用了部分资金,而巨还有明显的潜在风险。因此,加强对应收帐款的管理,制定一个有效的应收帐款信用政策,不仅可以节约垫支资金,减少坏帐损失,而且可以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个完整的信用政策主要由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款策略三部分组成。一、信用标准在企业的应收帐款信用政策中,信用标准是指提供信用限额的容许范围。它取决于如下条件。1.竞争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赊帐是一种促销手段。如果在同一市场…  相似文献   

19.
李双喜 《山西金融》2003,(10):72-72
一、积极探索信用体系建设,创建县域信用环境。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信用体系建设上升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高度去认识,要看到信用是一种巨大的潜在资源,积极会同银行、企业及社会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协调配合,从机构组织、制约机制、社会舆论等多方人手,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吕大军  林飞  王楠 《征信》2011,(6):65-6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报告是企业的经济身份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信用缺失问题较为突出,导致其贷款难、融资难.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缺失的原因,结合现实条件,提出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缺失问题,即从外因(政策扶持)入手,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