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娟 《广西审计》2003,(2):12-14
江泽民总书记在二○○一年一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①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江泽民同志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治国新理念,是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厘清道德与法律性质与作用关系的基础上 ,认为“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是相辅相承的 ,在“以法治国”的基础上提出“以德治国”,是国家治理理念的完善与创新。该文进一步分析了新形势下道德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并对构建有利于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道德运行机制 ,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以德治国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我们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江泽民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江泽民总书记说,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总书记历来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向我们提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会议精神,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采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并详细论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整概括,是执政党治国方略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意…  相似文献   

7.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一切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我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是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实践以及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它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思想,不仅是党政领导部门的任务,同时应该在全民中广泛深入开展,从各基层单位抓起,通过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为经济发展、国家繁荣、社会稳定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孙书振 《数据》2001,(11):25-26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对党的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这对实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长远发展和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思想道德建设确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最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从治国方略的高度,强调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总书记的指示,对世纪之初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好“以德治国”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