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华谊兄弟是枚重要的棋子,但不一定是王氏兄弟娱乐帝国中的全部。史实证明,说大话是商业里的家常便饭。话语人:王中军,华谊兄弟实际控制人话语时间:2013年5月初话语:我们两个人短期内不会卖股票。后续:5月24日,抛售华谊兄弟457万股,套现1.41亿元。后又于8月16日、8月20日先后减持华谊兄弟共计套现4亿元。  相似文献   

2.
《三联竞争力》2009,92(11):19-19
2009年9月27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家最能吸引眼球的公司——华谊兄弟。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制作集团,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通过创业板发审委审核,成为第一家在内地上市的影视制作公司,募集资金数额12亿元。  相似文献   

3.
王梓 《商》2013,(7):75-75
本文主要对华谊兄弟做了财务分析,发现了华谊兄弟盈利能力一般,2011年公司盈利能力增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司上市后,严格按照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扩大公司主要业务板块的生产规模,进一步完善以"内容+渠道+衍生"全产业链布局,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盈利模式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综合分析表明华谊兄弟成长能力较好,未来三年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现有的华谊兄弟股票走势进行分析,给投资者提供客观的参考意见,深层次从企业基本面和财务状况剖析华谊兄弟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对近一年的走势进行分析,进而综合大环境理性看待华谊兄弟股票的走势。  相似文献   

5.
刘晓妍 《浙商》2009,(21):52-55
作为内地最大的民营影视制作集团、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娱乐企业,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率领的华谊兄弟成为创业板上市“首发阵容”当之无愧的“明星股”。不仅仅是因为华谊在大众消费市场颇高的知名度,更因为其股东名单中,除冯小刚、张纪中、李冰冰、黄晓明、张涵予在内的影视明星外,  相似文献   

6.
王宏宇 《中国市场》2009,(50):46-47
<正>华谊兄弟已经开创了国内影视娱乐公司上市的先河,只要它这第一个螃蟹吃得够火,后来的效仿者自然不会少。华谊兄弟创业板上市,意味着内地首个影视股诞生。不仅明星登上了资本大舞台,他们的财富神话也将又一次实现几何级跳跃增长,而更多的华谊兄弟们也在翘首盯着这  相似文献   

7.
华谊工厂     
汪琳 《21世纪商业评论》2011,(5):57-58,56,13
在2011年初的春茗会上,华谊兄弟传媒发布了年度电影的"H计划"。与往年不同,华谊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冯小刚的新作《温故1942》将于10月开拍,年底将无新作问世。华谊兄弟的年度电影将与9位新锐导演合作,  相似文献   

8.
陈楠 《商务周刊》2010,(6):71-71
2009年“十一”长假之后,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股票代码:N华谊300027)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行了上市路演,现场盛况空前。面对上百人的竞购长队,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感慨道:“这更像一场电影首映礼。”如果说王是制片人的话,这场豪华盛宴的“幕后导演”就是华谊兄弟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胡明。  相似文献   

9.
樊力 《商界》2009,(12):53-53
“在纳斯达克上市,将来咱花的就是美国股民的钱了。”电影《大腕》里的这句搞笑对白,如今却成了它的投资方华谊兄弟的现实写照,唯一不同的是,华谊登陆了中国的创业板,花的自然也是中国股民的钱。以10月30日的收盘价计算,华谊上市首日市值便达119亿元。虽然其中不乏泡沫,但却足以让公司的各大明星们乐上好一阵子。  相似文献   

10.
影视个人品牌一哥葛优"抛弃"华谊兄弟,签约英皇集团,对于华谊兄弟的品牌号召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此前,华谊兄弟的上市招股说明书,就曾提到"公司对冯小刚团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而葛优则无疑是冯小刚团队的左膀右臂。  相似文献   

11.
《市场周刊》2014,(7):62-65
5年前的一张照片。或许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经典一幕——著名导演冯小刚和华谊兄弟执行总裁王中磊肩并肩站在一起,面对着显示屏上节节高升的股价,笑得合不拢嘴。那是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上市第一天,“明星股东”冯小刚身价超过两亿。  相似文献   

12.
赵正  朱耘 《华商》2014,(2):12-13
两个交易日,市值蒸发约63亿元。这是华谊兄弟的《私人订制》上映之后的业绩。2013年12月19日开盘后,一度呈现上涨趋势的华谊午后再度跳水,收盘时再跌5,78%,收盘价仅为29元/股。大跌的原因之一是影片遭机构差评。但时下中国电影的现实状况是评价和票房并不一致。据报道,在《私人订制》还没公映前,8000万元的植入广告收入就已经收回了影片前期成本,其首映当天全国票房约为1200万元。而对于华谊兄弟而言,《私人订制》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大片,如何延伸其产业链在拍摄《私人订制》电影前,华谊兄弟其实就已经开始策划其战略布局,进入电视市场成为其布局的一枚新的棋子。  相似文献   

13.
楼方芳 《浙商》2009,(22):92-92
10月30日,创业板中首批脱颖而出的28家公司同时挂牌上市。在挂牌上市的同时,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东们的财富随着开市第一天股票价格的暴涨而猛增。其中,市值在10亿元以上的富豪有19位,市值在1亿元以上的有110位,乐普医疗的蒲忠杰、爱尔眼科的陈邦、华谊兄弟的王中军的市值甚至在3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三联竞争力》2010,(8):79-79
继收购华谊音乐之后,华谊兄弟又有大动作:投资1.49亿元参股北京掌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掌趣科技),完善其产业链布局。  相似文献   

15.
从构想、筹备、造势到上市,华谊兄弟几乎整整走过了十年。这十年凝聚了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所有奋斗的艰辛与荣耀,他们所遭遇的挫折与失败、他们克服障碍的勇气与毅力、企业上市时所策划的造势推广,都将成为中国娱乐业迈向发展新里程的最佳典范——在中国文化政策不断开放、中国娱乐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华谊兄弟的上市或许不只是一个传奇,而是隐喻着某种新的开端,更多的娱乐公司将吹响上市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16.
尚文捷 《中国品牌》2013,(10):40-41
收购银汉科技向游戏领域进军,是华谊兄弟今年的一个大手笔。自2009年上市以来,华谊兄弟一直被外界诟病:一是过度依赖一两个大导演和大演员,二是业务结构过于单一。为克服这种窘境,过去几年华谊开始执行“覆盖电影、电视剧、音乐及衍生全产业链”的多元化战略:以内容制作为核心,向电视剧、艺人经纪、到音乐、游戏、主题公园,包括各种影视衍生品延伸,意在打造娱乐帝国。  相似文献   

17.
财经新闻     
《市场观察广告主》2011,(8):103-103
7月14日,华谊兄弟(300027)发布201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在6000万元-6800万元之间。同比大幅增长112.19%-140.48%。华谊兄弟称,2011年上半年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电影及衍生业务实现的利润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8.
李娟  罗丰瑶 《中国品牌》2014,(10):74-76
对于华谊而言,"星影联盟"的意义远不止是一款移动端产品。王中军和王中磊两兄弟一直希望能够推动华谊互联网转型王中军至今清楚地记得三年前华谊是怎么和腾讯"纠缠"到一块的。当时,王中军、马化腾、刘炽平(腾讯总裁)三个人"热情"地约谈两家怎么合作,"都没有太想清楚",但"都相信一定会有机会"。最后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合作,  相似文献   

19.
莫栎 《市场周刊》2010,(12):26-29
近两年影视产业骤然升温,继2009年华谊兄弟成功登陆创业板后.浙江华策影视也在今年10月上市。而博纳影业宣布于12月9日上市.此外.小马奔腾、光线传媒等多家影视企业也正摩拳擦掌.加快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商业文化》2006,(10):10-10
从《天下无贼》开始走大片路线的华谊兄弟决定将大片坚持到底。该集团总裁王中军在十二周年庆典时仍然表示,华谊今后每年将在影视方面投资5—6亿元人民币;今年华谊的大片有冯小刚拍摄的《夜宴》.明年将投资拍摄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和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