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景花日前撰文探讨了我国企业家的“短命”现象。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家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然而,人们发现中国的企业家大都“短命”。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与发展战略的连续性,而且也影响了企业家职业化的进程。中国企业家“短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中国企业家整体素质不  相似文献   

2.
《上海国资》2008,(9):71-71
9月20日,由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的“2008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将聚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1500家企业,2000多位企业家、高管就“本土雄心——大国企业成长之道”的主题,探讨如何在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寻求本土企业的成长之道,推动大国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新财经》2009,(8):118-118
“2009苏州创新、创业企业家峰会”近日在苏州召开。本次峰会邀请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以及投资专家、知名企业家等行业精英,围绕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中小企业如何创新金融危机下风投的取向等,深入探讨了国内外企业创新趋势及创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马静 《发展》2003,(5):28-29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在他1954年出版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第一次指出美国经济已从“管理的经济”转型为“企业家经济”。他认为这是战后美国经济和社会历史中所出现的最有意义、最富希望的事情。之后,中国的经济学家中便有人高呼中国也进入了“企业家经济”时代。但事实上,这样的欢呼过于乐观的。诚然,中国经济改革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涌现出像海尔、双星、长虹、新飞、春兰、健力宝等一批卓越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有一批以企业法人为核心的高素质企业家作为企业成长的中坚。但是,在20年的历程中,也有许多…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资》2008,(9):71-71
9月20日,由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的“2008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将聚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1500家企业,2000多位企业家、高管就“本土雄心——大国企业成长之道”的主题,探讨如何在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寻求本土企业的成长之道,推动大国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从当年的“省优部优”,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再到现在的“中国名牌”;从“劳模”到“优秀企业家”,到“中国财富排行榜”,再到“中国慈善排行榜”、“最值得尊敬的企业家”……形形色色的“评优”或“排行”,这一商业符号背后潜伏着鲜明的时代品性。劳动者、企业家和企业的评选,到底是其经济贡献的真实评价,还是作为补偿和奖励的一种政治荣誉,抑或是某些权力的另一种寻租? 共和国56年中,劳模、先进单位的每一次登台,优秀产品的每一次面世,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灵魂的亮相……  相似文献   

7.
古人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就是“能人经济”、“老板经济”。中国市场经济这座大厦需要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式的中国“老板”来支撑。中国将如何营造一大批“老板”;作为“老板”,又将如何面对市场竞争—— 社会,需要职业“老板” 吴邦国最近指出,企业的好坏,关键在领导班子。要鼓励企业家把创立和发展企业作为毕生的事业和奋斗目标,企业家应该是  相似文献   

8.
邵律  沈兵 《上海经济》2014,(10):31-31
9月25日,由华顿经济研究院、正和岛、高思研究机构主办,昆明莲花财富中心承办的“2014中国上市公司百强国际资本高峰论坛”在昆明洲际大酒店隆重举行,500余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出席这一盛会。 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中国证监会创新业务部副主任王欧、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等专家、学者与企业家,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混合所有制”、“资本市场创新发展”、“新常态下的企业应对之策”等重要议题展开研讨,共商企业创新和深化改革大计。  相似文献   

9.
构建民营企业家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构建民营企业家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目前 ,中国的经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企业家。企业家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在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中国更是如此。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激烈化 ,企业家的预测和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素质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民营科技企业经营者(以下简称“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成长是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同时起步、互动互促的。从民营科技企业的生长道路来看 ,其经营者的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的精神 ,使企业超常规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成功的民营科技企业 ,在很大程度上无不归功于…  相似文献   

10.
资讯     
会议诺贝尔奖得主对话中国企业家5月31日,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7位中国企业家在北京就“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活动由“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积极倡导,是具有世界影响的“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首次在东方的大聚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现场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认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严峻挑战,人民币汇率走向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界的影响,在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寻找国际商机;如何认识和培养企业家精神、塑造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及振兴企业等话题。  相似文献   

11.
大小企业家 孰真孰是假 1978年以来,中国究竟诞生了多少“企业家”,至今没人能说清。百姓调侃:稍不小心,也许就能撞上个经理、总经理什么的,企业领导、厂长、经理、总裁、董事长都是或大或小的“企业家”。而在稍懂行者看来,厂长、经理之类,好像才有资格称为“企业家”。也有学者指出,由政府任命的厂长、经理等企业领导,本质上是“政府的经济官员”,而绝非企业家。 存在如此认知,大概与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12.
“对于春节期间,国人‘疯抢日本马桶盖’、‘疯抢电饭煲’的事件,这是企业不诚信引发的,是为过去的不诚信买单。”——董明珠在企业家云集的广东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人。知性的卷发,有范儿的着装,风风火火的气势,董明珠不回避每一个问题,几乎逢问必答,而且观点犀利。《中国经济周刊》连续三年两会专访董明珠,从“创新驱动”到“互联网+”,从“中国制造2025”到“挖人战略”、“敢不敢”等话题,董明珠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民营企业应主动作为,在国内经济循环大市场中从容成长,打造核心技术和品牌竞争力,建立产品与行业标准,最后水到渠成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中国量大面广的中小民营企业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回归本土成长发展再行国际化,践行“本土化就是全球化”的世界一流企业之路;民营企业在新产业赛道的创新发展、弯道超车,是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途径;弘扬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经济》2010,(8):36-37
2010年7月19日,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携手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2010中国企业创新管理论坛”隆重开幕。论坛邀请了前国家领导人,著名经济学家、创新管理领域的著名学者成思危教授与多位上海地区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作主讲和互动嘉宾,与现场的300多位企业家一起,探讨中国国有企业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4-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家精神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及金融发展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与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协同效应、金融发展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协同效应仅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②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家创业精神在考察期内均对全国经济增长具有线性的正向影响,而金融发展则对全国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但更重要的是竞争创新,以寄、新、特等新形式展开竞争,比如为自己的企业优化配置无形资产展开竞争就是一种。中国传统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只配置有形资产,而不配置无形资产,故为自己全业优化配置无形资产展开竞争;就是一种创新。知识重于资本、文化重于物质、品牌重于产品、无形重于有形。为此,国家经贸委最近告诫企业:面对新的国内外激烈竞争形势,企业要采取八大措施迎接挑战。其中两条是:“企业发展主要依靠科技、信息等,而不主要依靠资金、物资资源”;“企业将更加注意形象、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培养,更多追求无形资产。”这就是提倡企业运行无形资产参与竞争。中国经济竞争已经从“斗勇”、“斗钱”为主转入了以“斗知”“斗智”为主的阶段.企业的竞争已到了非创新不可的时候了,创新则胜,不创新则亡。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精神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这主要表现在基于技术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和基于业务创新的非技术类中小企业的大量创办 ,以及大企业内部适应变革的种种组织、业务和技术创新。高科技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硬件” ,企业家精神的兴起则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条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家精神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美国企业家精神的兴起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对我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谈到中美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时,不少美国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担心自己的知识产权在中国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因而对到中国投资望而却步。这种忧虑可以理解,但由此而放弃与中国合作是不可取的。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应该以改革的、不断进步的眼光看待中国,以企业家的精神来面对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这一风险,以务实的态度切实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从而赢得在中国投资的成功。  一、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在不断进步  如果说“中国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净土”,显然文过饰非,不符合实际;但是说“中国是侵权者的天堂”,也是夸大其词,更不符合…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被《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联合发文表彰。宁波中策集团凭借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创新产品、技术、管理的能力,以及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快、利润增  相似文献   

20.
上海和香港的“边缘人”成了中国最早的企业家香港人常说,香港的企业家精神很大程度上是从上海转移过来的,此语不差,我曾经为《明报》写过“香港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认为香港的繁荣道源於东西方文明在边缘处的交汇,这个“边缘”非常要紧,企业家的创新机会全在传统热力薄弱的“边缘地带”,就连上海的企业家能力的积累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於早期上海的“边缘性”。既然上海和香港都是以“边缘”的身分发展成为国际都市的,既然强大的企业家精神是这两个城市的共通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