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关村》2004,(4):90-90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宣传处中关村杂志社合办①中关村第11个创业园诞生了,2004年3月25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左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欣(左二)、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主任苏贵光(右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总经理朱仁英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②创业园的管理者、建设者正试图用事实说,选择来中关村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可以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③中关村一流的孵化基地,正敞开热情的怀抱,迎接高科技留学回国人才入园创业。④3月25日,中关村管委会的领导和新入园的回国创…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4,(3):82-82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中关村科技科技园区迈入新的一年。从本期开始,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宣传处、中关村杂志社共同推出“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专栏”,旨在宣传党和国家吸引海外人才的方针政策;传递市委、市政府、地方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业、为国服务各措施的信息;展示中关村发变化的新貌;交流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发展的体会和感受。办好《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有赖于广大留学人员的关心扶持;有赖于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广大工作人员的呵扩培育;有于各孵化器、创业园工作者的精心耕耘。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创业者能够把自己精彩而平凡的创业故事让大家来分享。  相似文献   

3.
夏颖奇 《中关村》2005,(1):34-35
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子一条街,中关村一直是创业先驱者的战场和舞台。大批科技人员冲破旧体制,走出教学楼,下海到中关村。以柳传志、王选等民营企业家为领军人物的创业者们,一时被誉为知识英雄。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大批怀揣创业梦想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不断向中关村聚集,中关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海外留学人员的群体回归成为这一历史进程的显著特征。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使用知识始终是中关村创业的主流模式,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群体的出现正是中关村精神的演绎。中关村具…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11,(12):78-78
2011年11月18日,中关村创新平台举办中关村科学城院校企第二次项目对接会。此次对接会是继10月18日《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发布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12,(7):15-15
“人才是科技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大力培养、引进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中关村人才论坛”是高瞻远瞩的人才战略研讨活动,如今已举办7次,成为常态。论坛主题重在结合当前的形势,聚焦中关村人才开发最新政策和前沿话题,参加人数均在5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6.
2000年底,沐着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在中关村科 技园区内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破土而出。这个“园”的成员比较特殊, 都是清一色的海外留学人员。五年来,中关村国际孵化园以“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的方式共计吸纳了来自24个国家的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 业363家,目前,成功毕业207家,在园企业89家,孵化培育出了思智、海 纳维盏、华纬讯、吉贝克等一批国内高新技术领域知名企业,成为中关 村乃至中国自主创新的一个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7.
大海  赵塑 《中关村》2004,(3):84-85
2004年2月29日,“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成就展”在北京农展馆隆重开幕,全国各地的“海归”精英济济一堂,展示了他们几年以来的创业成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8.
霍鑫 《中关村》2009,(5):74-77
第一次会面:2006年10月,北京凯宾斯基酒店 刚刚回国的陈亮在朋友的介绍下,带着创业遇到的困惑,参加了“欧美同学2006北京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与交流大会”。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12,(10):80-80
日前,中关村留学人员精品项目推介会(三三会)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行。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在活动现场透露,未来中关村将进一步加大对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晏燕 《中关村》2006,(1):108-112
2000年底,沐着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破土而出。这个“园”的成员比较特殊,都是清一色的海外留学人员。五年来,中关村国际孵化园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共计吸纳了来自24个国家的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363家,目前,成功毕业207家,在园企业89家,孵化培育出了思智、海纳维盛、华纬讯、吉贝克等一批国内高新技术领域知名企业,成为中关村乃至中国自主创新的一个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1.
城以才兴,才因城聚。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正迎来城市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有力引擎,而海外高端人才则将成为北京抢占的下一个高地。北京求贤若渴,留才有道。2008年12月,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成立。4个月后,北京发布《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和《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启动了北京海外人才聚集  相似文献   

12.
李唐皇 《中关村》2005,(1):59-60
中关村需要草根经济。正是一万四千多家大大小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存在,使中关村成为中关村。当然,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联想、方正、四通等大企业也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而且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热闹景象也是中小企业“制造”的,这些中小企业的演变史的总和构成了中关村的发展史。在这个意义上,中小企业构成的“草根阶级”是中关村的基础。不过,今天,“草根阶级”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在改变“草根阶级”的构成。这些拥有世界领先技术、具有世界视野的人群的加盟使中关村的国际化有了中国特色的新路径。这就意味着新时代“草根经济”的到来,中关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新时代的草根经济。作为媒体,我们要反映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3.
维维 《中关村》2004,(4):92-93
在中关村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中,王生安和他创办的华纬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企业之一。一个财政年度下来,华纬讯公司所销售的视频会议通讯系统产品和服务已近4000万元,员工也由5、6个人发展到70多人。成为中关村国际孵化器里的租房面积第一大户。圣诞节前见到王生安的时候,他正找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的负责人,寻求帮助落实2004年安置14个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呢。一个月前就想写一个“王生安的故事”,讲述中关村的海归创业的事儿。曾经专门约王生安交谈了差不多2个小时,在结束的时候我发现又回到了开头:一如王生安一见面就给我说:“我没什么故事”。以后,又陆续和他见了几次面,渐渐地,王生安在我的头脑中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形象:专注和信心。赵塑摄  相似文献   

14.
马文良 《中关村》2014,(1):40-41
“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留学人员来昌平留创园创业.这是当下最要紧的工作。”海归们回国创办企业实现”中国梦”,他们愿意成为帮助他们成功的“圆梦人”。  相似文献   

15.
海归潮涌中关村“高聚工程”聚英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磊 《中关村》2010,(2):20-21
中关村是一个需要海归的时代,也是一个成就海归的时代。2010年1月8日,旨在为高端人才聚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提供服务的北京市海外学人中心服务大厅、中关村西区协调管理委员会、首都创新人才发展大厦揭牌。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12,(11):95
2012年9月27日,由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市委组织部、中关村管委会、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的"2012北京海外人才交流大会开幕式暨中关村人才特区政策宣讲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海外人才参会。此次活动是第二届北京海外人才交流大会的首场活动,分开幕式和政策宣传会两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7.
秦皇李  张勇 《中关村》2004,(11):59-60
中关村已经是十分国际化的一个区域,这里是任何一个关注中关村人的家。2004年10月20日,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委员会等在内的50多个国家驻京使馆的外交官及国际组织代表80多人走进中关村,“做客中关村”。据悉,这是1999年国务院批复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以来,驻京使节集体参观园区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显然,邀请是有目的的,那就是通过“做客”,让更多的外国朋友看到北京市的发展成绩和中关村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使节们的眼睛和思考判断,通过这些各个国家的窗口来传递中关村的魅力与吸引力。中关村…  相似文献   

18.
姚羽中 《中关村》2005,(9):109-111
“我们公司有特色,有经验,有人脉, 我们缺的只是资金。”张锡盛说话的样子显得很迫切。自从选择了创业,这位北京艾克赛利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博士、美国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一颗心里就只有公司、业务的事情了。对于回归创业,他还有一个特别深的感受:“中关村管委会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没有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就没有今天的艾克赛利公司。”  相似文献   

19.
汪名 《中关村》2005,(1):26-26
2002年6月,留美博士胡晖、崔彤哲、孙毅3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回国创业,在中关村留学人员服务总部的帮助下,进驻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际孵化园创建了海纳维盛公司,注册资金15万美元,主要从事医学图像远程传输诊断及会诊软件系统开发。最早他们想在国内市场进行推广,曾多次与国内风险投资公司商讨投资事宜,但国内投资机构都以市场前景不明朗或技术不成熟等原因拒绝投资。今年2月,该公司被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威泰尔公司出资1800万美元并购,使这家留学生企业两年内增值120倍,创下了国内企业内罕见的高增长纪录。“胡晖现象”首先冲击着国内投资商的神…  相似文献   

20.
刘红果 《中关村》2008,(11):22-32
在各界纪念中关村20周年大幕开启的10月,我们隆重推出《中关村20周年特刊》第一部分,这既是对过去20年来中关村报道的延续与发扬,更是对中关村未来30年成为世界创新中心的期待做出的积极回应……谨此,本期特刊推出下半部分重点篇章:“聚焦产业集群”和“巡礼科技园”。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代表,“聚焦产业集群”,就是透过中关村发展的新视角,为中关村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法。 “巡礼科技园”则见证了中关村科技园跨行政区域的一个个蓄势待发、前景无限的“一区多园”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态势,科技园的触角已延伸到北京各地,如珍珠般地被播撒在首都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