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远 《当代经济》2006,(18):24-25
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其增长率远远超过收入增长率,而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率的研究很少.本文根据2004年各省相关横截面数据,运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建筑成本增长率、空置率三因素对房地产价格增长率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模型结论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SPSS软件,对2006—2012年揭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均GDP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线性回归的曲线拟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模型显示近年来揭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差距的增长与人均GDP的增长均呈现正相关关系,通过分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为揭阳市政府制定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四大表现(一)居民收入长时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资料显示,1990-2003年,GDP年均增长9.3%,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增长7.7%,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4.3%,经济增长速度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高1.6和5个百分点。2003年,GDP比上年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4.3%,分别比GDP增长率低0.3和5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虑了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起普遍作用的因素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选择了八个影响因素对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首先采用主成分法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分析,然后选取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进行旋转变换,最后计算出因子得分.依此来评价2006—2015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各因素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状况,并提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劳动力整体素质、就业环境、国家整体经济产值与财政收入、资本利用与货币供应四个方面进行了建立模型计量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根据模型结构得到的变量解释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率的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其增长率远远超过收入增长率,而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率的研究很少。本文根据2004年各省相关横截面数据,运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建筑成本增长率、空置率三因素对房地产价格增长率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模型结论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楷 《经济导刊》2007,(11):83-84
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 "十五"期间,福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趋于同步.2000年至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432元增至2006的12321元,五年增长65.8%,年均增长10.6%,同期GDP年均增长10.8%,与经济增长趋于同步.而农村居民收入落后于经济增长.2001年至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比较低,均低于同期GDP增长率.2000年至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230元增至2005年的4450元,增加1220元,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6%,只有同期GDP年均增长率10.8%的61.1%,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以来,我国粮价连续几年走低,与此同时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也持续下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47:1,而2003年则为3.24:1。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跌破4.5亿吨,跌回到20世纪90年代的最低点。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现象呢?为了探究其原因,本文对我国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竞争的公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5)
文章采用时间趋势分解法对河南省1978-2014年的玉米价格波动进行测定,界定了玉米价格波动周期,分析了玉米价格总体波动特征。根据内部传导和外部冲击理论选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玉米产量、滞后期玉米价格、居民收入等九项指标构建玉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成本因素、生产者价格预期、替代品小麦的价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政府粮食政策为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平抑玉米价格过度波动,促进玉米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的深化,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收入日益多元化.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居民实际收入的重要尺度,因此,有必要对可支配收入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同时收入差距分析、有利因素和制约性因素分析也是对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前提和重要支撑,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河北省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仍在持续扩大。缩小京津冀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尤其是进一步提高河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促进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比长三角地区,分析得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是影响京津冀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工资性收入差距是影响京津冀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结合河北省实际,提出多举措提高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积极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1997年以来,我国粮价连续几年走低,与此同时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也持续下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47:1,而2003年则为3.24:1。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跌破4.5亿吨,跌回到20世纪90年代的最低点。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现象呢?为了探究其原因,本文对我国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竞争的公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煤炭资源开发是新疆发展"大轻工"战略的基础.为避免在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中重蹈采掘企业超额利润、资源地GDP快速上升但居民收入增加缓慢的"强区富民"的悖论现象的覆辙,必须改变以单纯追求GDP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官员考核模式.本文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例,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资源开发与地区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煤炭资源开发与人均GDP增长正相关,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负相关,煤炭资源开发中"强区富民"的财富悖论效应在我国的地区层面成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990年至2015年剔除价格影响因素的我国人均GDP增长速度的分析,利用HP滤波法分解出我国人均GDP增长速度的循环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表征人均GDP增速周期与我国经济、政策、文化的关联,发现我国的经济政策和世界市场经济的波动对我国人均GDP增速有重大影响.建议我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能从长远出发、全面衡量利弊,在应对国际市场经济波动方面能提早预测、准备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5.
《商周刊》2012,(24):9
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19日,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31个省份全部公布了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24个省份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超过了全国水平,28个省份的增速跑赢了当地的GDP增速。从31个省份公布的数据来看,北京、河南、黑龙江等28个省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均跑赢了当地的GDP增  相似文献   

16.
林艳 《当代经济》2016,(13):96-99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增长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居民收入最低总计比,验证了我国“增长性贫困”现象的存在,提出应改善收入分配,尽快提高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保持并尽量加速我国基尼系数的下降,防止基尼系数上升,通过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拉动人均GDP增长,缓解“增长性贫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现状的基础上,接着从供给、需求、国际及其他因素等层面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产品生产价格与粮食产量、农产品生产成本、人口自然增长率、粮食进出口量、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且与粮食产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农产品生产成本、粮食进出口量、货币供给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住房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支出、消费水平、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开发商住房投资的影响途径为基础,通过对2000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除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住房投资对住房价格变动在东、中、西部都表现出一致的持续正向响应以外,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住房价格变动在东、中、西部都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过程。因此,地方政府要结合地区实际分析房价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效发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全国各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单位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对各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最为突出,而人均生产总值在模型中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褚庆福 《时代经贸》2014,(6):427-428
通过建立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计量模型,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