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中国经济史续有发展,经济史研究者在承继选题日渐细密化的同时,加强对理论的探讨,收到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史研究在文革结束后曾经经历过一个备受人们重视的黄金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以后经济史热降温,一些学者的兴趣转变到文化史和社会史方面去,但到了新旧世纪之交,经济史坛又呈现了 一些令人所喜的现象,一是人们探索经济史学理论方法和中国经济史重大理论问题的热情在增长,经济史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趋 的生长点,研究在深入:二是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以后,一批重要的成果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中国经济史研究喜获丰收的一年。本年度正值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为此,7月12至15日,中国经济史学会与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经济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80余篇。会议就中国历史上的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区域社会与国内市场,社会转型与经济全球化,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学术交流中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详见会议纪要①)。这是…  相似文献   

4.
本年度经济史学工作者仍旧保持对史学理论方法问题的浓厚兴趣,对西方史学理论及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作了进一步探讨。值得重视的是,伴随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转型社会的研究及环境史视阈下的经济史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它成为本年度经济史研究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6.
史学理论方法 史学理论方法仍是2 0 0 3年学界关注的热点,史学理论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国内史学工作者所认识。《历史研究》编辑部、《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学海》编辑部分别就“新世纪的中国史学”、“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历史理论与历史学家”等议题组织笔谈,多视角探讨史学理论方法研究、史学理论方法与相关学科理论方法相互借鉴和融汇、史学理论方法与中国史学的发展等问题(见历史研究1、史学理论研究2、3、学海1)。中国近代史学是在西方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如何看待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经典,是当今史…  相似文献   

7.
2006年,国内学术刊物上已发表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初步检索到400多篇。择其要点,其内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政策、财政、税收、金融和银行周育民考订了清代厘金的创始;徐毅分析了江苏厘金制度的起源与推广等问题。①清末鸦片禁政导致鸦片税厘大量缩减,清廷被迫决定以实行印花税来抵补,但最终缺乏成效,地方苛捐杂税以及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矛盾是不可忽视的原因。②还有文章讨论了晚清军费政策的演变问题。③万立明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库制度经历了一个由不统一到统一、由委托代理国库制到银行存款制这一复杂的嬗变过程。④尹红群以…  相似文献   

8.
彭刚指出,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选题继续紧扣时代脉搏跳动:1.在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之际,不仅出版了《陈云文集》、《陈云传》,披露了一批新的经济史资料,而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中国现代经济史和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文章。2.作为“十一五”规划制订年,人们回顾和反思十五以来以至十个五年计划的历史。3.由于市场化改革进程形成了多元利益主体和复杂利益关系,改革史的研究涉及多元利益主体的合理关系及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稳定发展,选题有以下特点:1·拓宽了以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视角。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方针从社会和谐角度分析,对计划经济从其与政治的辩证关系角度研究等等。2·十一五规划诞生和开局推动了对以往十个五年计划的回顾和反思。3·经济体制、工业化、经济增长与发展、三农问题、区域经济、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争论促进了相关研究。4·消费与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农村金融研究成为新亮点。5·经济学与经济史呈现有机结合的趋势。6·将古近代和现当代经济贯穿研究成为…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为纪念建国60周年,学术刊物刊发了一些回顾性文章;学术组织举行了一系列研讨会议;一些学者也发表了一些总结性文章。同时,学者们在史学理论、历史哲学、史学史以及史学的经世致用等方面继续进行思索。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成果显著,新材料、新方法、新观点和新研究动向值得关注。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与上年相比,不仅数量较上年有大幅增加,达到近200篇,而且研究视野进一步扩大,多学科交叉方法运用增多。兹分述如下:总体性总论李根蟠指出用环境史的视野观察经济史,可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加深或刷新我们的认识,使之成为经济史学科新的生长点①。阎守诚对自然灾害与中国古代社会治乱间的关系做了论述,指出古代中国农民起义几乎都有自然灾害相伴随,同时,自然灾害也是对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程度、行政效率、财力物力、吏治好坏等方面的综合考验②。张建成认为经济史有史学与经济学两种范式,各自归属于历史学和经济学两个…  相似文献   

14.
1991年中国经济史坛继续呈现繁荣景象,有关的论著保持着可观的数量。土地制度、阶级关系、赋税制度、小农经济等仍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课题,取得一批颇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同时研究领域有继续拓宽的趋势。如区域史、人口史、财政史、市镇史等都有令人注目的新成果。有人利用考古材料与文献引证,开拓城市史、交通史的研究。自然环境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也引起人们的兴趣,等等。人们在对经济制度、经济事件、经济情态进行研究的同时,也注意理论探讨、宏观考察和中外比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观与方法论彭刚指出,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  相似文献   

16.
总 论蓝 鸥  理论与方法 继蒋大椿著文指出唯物主义史观的基本原理存在理论缺陷 (《历史研究》2 0 0 1年第 4期 )后 ,《历史研究》(1)发表了吴英、庞卓恒的商榷文章《弘扬唯物史观的科学理性》。作者认为 ,从前苏联传过来的“唯物史观”是在上世纪 30年代为适应当时苏共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面临的任务而形成的理论模式 ,历史实践证实它确实有许多严重缺陷。但不能因此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本身的正确性。作者从唯物史观所主张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三方面 ,阐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  相似文献   

17.
总论蓝 鸥  本年度中国经济史研究续有发展。学者们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讨兴致未减 ,回溯上个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另外 ,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也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经济史理论与方法 经济史理论与方法是近年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吴承明专文阐释经济史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 ,追溯经济史学发展 ,比较中西方的历史观 ,探究理性主义的发展道路 ,并对理性主义作了深刻的反思 ,着重论述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关系、理性化或现代化、历史一元论与中心论、历史的连续性等问题 ;他还对实证主义、经济学理论、结构主义、经济计…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在新材料、新方法的运用上使该领域研究水平较上年有所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问题重复研究,研究视野狭窄等情况。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总论、区域经济通过对晚明中国的具体历史环境的考察,尤其是对当时面临货币冲击的初始制度条件的分析,张宇燕和高程认为中国传统官僚制度中固有的产权保护因素,一方面削弱了制度创新的激励,另一方面使得产权保护处于高度的不稳定之中。因此导致了晚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停滞。李宪堂认为,白银在明朝中期以后的大量输入虽然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开拓出经济发展的新天地,反而使整个社会因资源的过度耗费而陷进了“高度平衡的陷阱”。弗兰克与彭慕兰在抛弃旧神话的同时,又编造出了一个新神话,即以“一体化全球经济”为前提的“大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