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农业水利史研究的新开拓古月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而农业,则是这个文明古代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经济支柱,农业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荣辱。解放以来,中国史学界对于中国农业经济的研究,更侧重于农业生产关系以...  相似文献   

2.
李超民 《财经研究》2000,26(12):56-62
1940年初,美国农业终于结束了长达20年的萧条,至今仍保持着丰裕的农业生产局面,而奠定这个基础的制度因素这一是《1938年农业调整法》。这项法律的核心内容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常平仓思想。作者的研究揭示出解决当前我国的农业问题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农业制度建设经验,建立我国相应的农业稳定制度。  相似文献   

3.
陈小林 《经济月刊》2014,(2):118-119
“中国富农工程·家庭立体式农业工厂项目”于20l3年12月29日在北京房山区张坊镇西白岱村正式启动。北京市华农科技开发研究所所长李燕生,以及北京华夏九州农业科技研究院、北京市妇联家庭建设促进会、中国民营科技促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在构建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证实,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其重要的中介传导机制,其中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较人力资本更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呈现出“中西部>东部”的总体态势;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就越明显。分维度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更强劲。  相似文献   

5.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试论发展社区经济孙振远(本所研究员)关于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邓小平同志于1990年3月提出“两个飞跃”理论。其第二个飞跃是指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很长的过程。指出乡镇企业很重要。要发展,要提高...  相似文献   

6.
冯海发 《经济纵横》1995,(12):26-32,38
1979以来的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冯海发1979年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农业劳动力的快速转移,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转移的数量规模1994年,中国农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当前问题和政策抉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一、当前农业问题我国经济改革开始于70年代后期的耕作制度变革,1978-1984年,我国农村从生产队制度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带来了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产量惊人的增长,这一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农村...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中共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通过国际对比与愿景展望来反推当前差距,有助于如期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确保建成农业强国。研究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短板,其核心根源是工农城乡关系不协调。按照当前发展路径,2035年中国农业劳均增加值、劳均产出比等关键指标均距离农业强国尚有一定差距。立足中国农业发展所处方位与中国国情,建议从社会经济全局来谋划农业强国建设,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重视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畅通工农城乡关系、深化国家治理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确保在“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框架内如期实现农业强国目标。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导刊》2009,(8):F0002-F0002
周叔莲,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溧阳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1953—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79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1980-1984年任副所长,1985-1993年任所长。1966年以前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农业经济问题,曾参与起草《社会主义经济论提纲》。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王贵宸一、形势严峻在观察世纪之交(即今后15-20年)中国农业形势时,要考虑世界经济的大背景。总的说,未来15年的中国农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严峻。首先,从国际环境看,在过去的10年里世界经济明显地呈现三大趋势,即国际化(或全球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经济观提倡“天人合一”的系纯思想,应用于农业上,则以精耕细作、综合经营为特征,通过物质循环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因地、因时、因物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农业长达四千年的漫长演进历程,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对中国古代的生态经济思想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范例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中国当代农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2007—2021年中国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负向影响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创新投入和资产不可逆程度在两者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企业金融化则发挥遮掩效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主要体现于中西部地区农业企业,对大型企业相对较弱,较高的股权制衡度和创新投入水平能够缓解这种负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为有效提升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困境、原因和出路李成贵,王现军中国农业自1985年从顶峰骤降之后,先是徘徊不前,继则限于恢复性的缓慢增长,在近10年的时间内,一直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部门。农业发展的滞缓,已直接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主题的工业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应对WTO:中国农业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丽馥 《经济问题》2002,(10):33-35
入世后我国农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农业能否抓住机遇、壮大自我的关键所在。回顾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及其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魏然 《经济》2008,(10)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为农村改革的先锋,肥西县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经济杂志社和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村改革30年暨包产到户30年大会于2008年9月22日于安徽省肥西县举行。  相似文献   

16.
优先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客观规律,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前提。提高农业生产力主要表现于农业生态化、科技化、规模化和农民素质提高、数量下降。落后的农业经济是破坏环境的经济,相应的落后生产方式,正不断地损毁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大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难度。面对WTO的挑战,中国农业只有从源头治理,才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邢俊芳 《经济论坛》1997,(22):14-15
21世纪的中国农村经济□邢俊芳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从而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未来15年,就是在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人...  相似文献   

18.
在深化改革实践中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6,(6):98-100
实践与改革是无止境的,家庭承包制理论的发展是无穷尽的。邓小平在总结农民群众创造性经验基础上。把家庭承包制界定为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江泽民在深化农村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即家庭承包经营既适应于传统农业,也适应于现代农业;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既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社会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市)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断上升,且呈现显著空间分化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较低。农业技术研发力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驱动中国省(区、市)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优化农业资源投入结构、健全农村循环经济差异化发展机制、统筹农村绿色低碳资源配置的举措,以期为提升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农业经济迎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其利弊如何最终取决于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近10年来,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食价格也随之提高。如何搞好科技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瓶颈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