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反倾销案例看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博弈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伦俊 《商业研究》2003,(10):146-148
倾销与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博弈 ,谁有胆识 ,谁熟悉规则 ,谁就可能占上风。近年来 ,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在国际反倾销案件总数中比重较大 ,且经常处于不利的境地 ,很大程度上并非因为存在真正的“倾销” ,而是由于对规则的陌生和反倾销应诉准备的不足。加入WTO以后 ,我国要利用有利的成员国地位 ,要理直气壮 ,积极应诉 ,把握机会 ,胜算博弈。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出口反倾销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德万 《商业研究》2004,(2):154-156
加入WTO一年来 ,中国被诉倾销仍高居榜首 ,以后形势仍不乐观。但中国企业正开始适应“规则”并积极应诉 ,取得了很大成效。根据加入WTO后的新形势 ,我国应构筑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应对体系和拿起反倾销武器 ,“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加强培养一批从事反倾销应诉的专门人才来应对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  相似文献   

3.
反倾销是发生在既定法律程序下的会计制度纷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倾销与反倾销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论述了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依法深化反倾销机制,有效保护国内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其缔约方采取的维护本国产业合法利益,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的合法措施,中国作为国际市场上反倾销最大的牺牲者,不仅应该重视对国外反倾销的应诉,更应当意识到作为世界上“最大市场”在加入WTO之后被国外产品倾销可能性的增加,借鉴他国的经验,在WTO相关规则的框架内深化我国的反倾销工作。  相似文献   

5.
彭聪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250-251
反倾销是指进口国当局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来自外国的倾销商品采取的倾销措施,以提高倾销商品在进口国内市场的售价或减少进口数量。加入WTO近10年,中国企业面对国外提起的反倾销诉讼仍然反击乏术,国内学者已有相关研究,但与实际情况仍有差距,将就此展开结合实际经验的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发生的反倾销的经典案例,剖析了中国企业在应诉中所存在的弊病。结合中国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对策。注重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能较好的与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中国已经成为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从相关数据看,截止到2003年10月我国遭到外国反倾销调查已达502起,但对外反倾销调查只有21起。为此,有关部门出台了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相关条例,企业领导、政府官员开始加快补充经济和法律知识,了解国际贸易规则的步伐,以应对越来越多的经济纠纷:反倾销,作为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所面临的重要障碍,应诉反倾销的能力将是检验一个企业能否立足国际市场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反倾销,就是指为了保护本国的商品市场竞争力,抵制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倾销的措施。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保护期过去,中国企业遭受到的反倾销应诉案件也日益增加,而在这些案件中,中国胜诉的概率相当之低。中国企业败诉的原因有很多,而会计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反倾销的概述,以及会计在反倾销应诉案件中的重要性,分析会计在反倾销案件应诉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据有关部门统计,这一年国外对我国申诉反倾销共有58起,我国企业共应诉46起,应诉率达79.3%。这说明在以往不应诉或不积极应诉的惨痛教训下,以及加入WTO后企业国际经营意识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意识不断加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应诉反倾销决非有了积极的心态就可以获胜,笔者认为,若要在今后应诉反倾销过程中立于常胜之地,必须政府、商会及企业全面出击!  相似文献   

9.
启动反倾销会计:迎战倾销与反倾销的重要战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中国企业正经受着倾销与反倾销的双重冲击与考验,我国迎战倾销与反倾销的瓶颈是缺少反倾销会计。启动反倾销会计是重要的应对战略,必须尽快建立中国的反倾销应诉会计,通过反倾销规避会计来预防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发生,同时也要大力开展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会计。反倾销会计是自由贸易条件下的一个公平竞争的会计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赵志红 《消费导刊》2012,(3):160-161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国外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和最大受害国,这不仅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很多出口企业在遭到反倾销时不敢应诉或应诉不力。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反倾销会计维权存在的基础工作薄弱、出口企业在反倾倾销不同阶段中涉及到的有关会计维权问题,提出科学分析应诉决策、合理利用会计维权方法和建立应诉反倾销会计支撑体系的整体方案,以提高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胜诉率,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11.
反倾销是目前横在我国外贸企业面前最大的一道障碍 ,以往由于应诉不利 ,造成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处处受阻。文章通过分析加入WTO后中国反倾销工作所面临的局面 ,从应诉反倾销和提起反倾销两个方面 ,为中国企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经贸》2001,(2):6-7
中国产品屡遭倾销指控,有学者提出,一方面,中国即将加入WTO.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各国对中国产品在实施反倾销过程中即使有失公正,我们也无处寻理,加入WTO后,可由中国政府出面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来讨回公道,所以,很多国家乘着中国未加入WTO前加紧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印度反倾销和中国企业应诉的博弈关系 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定的条件之下的: 第一,反倾销和应诉博奕关系中的博弈主体:在倾销和反倾销中存在着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奕关系,本文只讨论印度作为进口国的反倾销和中国出口商应诉反倾销的博奕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国外企业起诉我国企业商品倾销时,我国企业如果要进行应诉,就必须进行会计举证,也就是要收集会计证据进行抗辩,证明自己没有进行商品倾销或倾销的幅度比较小,以切实维护自身利益。但是近年来的反倾销应诉案例告诉我们,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胜诉率比较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反倾销应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既是一个法律问题,又是一个会计问题,目前国内企业不熟悉反倾销应诉对会计举证的要求,这是引起反倾销应诉失败的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40%的反倾销案是由于企业拿不出较为规范的会计相关资料而败诉,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和探讨反倾销应诉对会计举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贸易保护做法日益受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限制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开始从规则内部寻找贸易保护新策略,反倾销措施应运而生。许多国家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反倾销滥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加入WTO后,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起诉,从最初的保持沉默到如今的积极应诉,中国企业表现得越来越成熟,而目前中国应诉反倾销来存在着各种法规、会计准则等的限制,本文对反倾销行为进行经济分析,并阐述中国应诉反倾销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苏平 《北方经贸》2002,(10):80-82
随着越来越多的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案件的申请 ,中国企业从不敢应诉到第一起胜诉 ,走过了艰苦的历程。加入世贸组织后 ,欧、美将更频繁地利用反倾销———在世贸组织中具有合法外衣的贸易保护手段 ,压制中国企业产品的出口 ,达到保护当地企业的目的。在中国 ,倾销与反倾销贸易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是发达国家贸易战的主要武器,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出口商品频遭反倾销调查。如何有效应对其他国家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诉讼已逐步成为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中国反倾销现状及其原因,结合新会计准则,分别从会计安排、手段运用、合理调整等方面论述了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雷漪 《中国市场》2010,(49):211-2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国际贸易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多,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势头也是有增无减。而面对反倾销应诉,会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倾销会计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周雪晴 《商》2013,(12):57-57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呈现出良好态势。目前,倾销与反倾销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中国遭遇欧盟反倾销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从回顾倾销与反倾销的理论文献到分析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从而找出欧盟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诉讼的多方面原因并给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行列。但是,随着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也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国外反倾销诉讼。面对国外的反倾销指控,中国企业经过了由最初消极不应诉的被动状态到现在的积极应诉的主动状态的过程。为此,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行为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中国企业积极有效地应诉国外反倾销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