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民主法治的进步都对政府的行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发展,市场经济调节、市场行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诸多方面政府职能建设已经成为政府建设的主要选择。在进一步强化法治政策中,政府的职能也开始逐步转变,从全能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服务型政府转变。因此,突破行政体制和管理模式的重重障碍,以及如何适应规范政府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服务型政府法治化建设应立足于基本国情和现有阶段,同时必须把中央与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社会、市场调节与政府管制等关系处理好。  相似文献   

2.
王陶  赵锋 《中国市场》2008,(9):88-89
市场化改革是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目标,并由此形成统一的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体系,实现用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双轨过渡体制的改革过程,它涉及与政府的责任、法制建设的关系,最终则要讨论在中国的独特的市场社会形式中,不存在脱离经济民主和文化民主的政治民主问题,也不存在脱离政治民主和文化民主的经济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设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两太根本目标。在我国,建立与完善社套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胆借鉴市场经济发迭国家民主政治制度中的合理因素,促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邹玉政 《商业时代》2007,(24):62-63
建构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市民社会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这种建构的基本路径只能是法制建设的推进。作为一种推动社会现实的工具,我国的行政许可法确立的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诚信政府等立法理念无疑契合了市民社会生长的基本要求,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定社会中各社会阶层的具体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必然影响该社会政治体系的性质和运行模式.在当今中国,已经涌现的新社会阶层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向前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挑战,如何规范和引导新社会阶层,使其对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作用是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张沛  王培 《华商》2008,(15):61-61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是中国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表现,它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进程,而且也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西部各级政府要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地方政府要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个定位就是地方政府应该转变职能,从管理走向"治理"或者是"善治",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合作,有效地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实的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服务必须以缓解制度性民生问题为首要的建设目标.由此才能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基于社会主义国家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服务必须以民主为手段。要实现公共服务的民主化,必须充分开发社区层次的基层自治体系;实现政府角色由执行者、控制者向公民参与帮助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裴胜利 《中国市场》2008,(35):108-109
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变革和发展过程中对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以政治学视角,从政治学有关政治权利、政党、政府、民众政治心理等的作用关系原理出发,探讨和揭示中国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具有时代意义的若干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财产申报制度是法治社会行之有效的对政府官员实施监督的方法,也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表征和具体体现.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实施官员财产中报是必要且必须的.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中,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现路径是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从行政控制型政府走向民主参与型政府,从暗箱操作型政府走向公开透明化政府,从预算型政府走向绩效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西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是西部法治社会生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法治政府、宣传权利话语是培育和建构西部市民社会的有效途径,并且西部市民社会的发育将有助于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栗彦卿 《中国市场》2011,(29):59-65
作为后发展国家,一个人口大国,又处于西方领先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此的历史背景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特性,即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走经济、政治配套共进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在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是政府主导型社会,积极建设以科学民主决策与管理为基本内涵的服务型政府,切实克服官僚主义,抑制特权腐败,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机制有机结合,立足于自主创新,注重宏观调控,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民主政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转变发展方式,富裕人民,增强国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两种重要形式。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把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这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十分重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围绕保证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展开,应进一步落实、完善选举制度,使人民的权利更好的运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人大对政府的有效监督;提高政治宽容度,营造积极参政、议政的政治氛围。  相似文献   

14.
范瑞华 《商》2013,(18):320-320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共政策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公民参与可以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目前,中国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意识淡薄,参与能力较低,参与渠道不畅通等。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培育公民文化,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能力,拓宽公民参与渠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的迅速发展,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和进行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公民参与对于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还存在着一些困境和挑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优化公共政策的过程和效能。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它极大地椎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就国内部分学者关于改革开放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就科学地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同时,江泽民同志讲话也指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途径和要求,是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4)
随着印度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印度的民主政治建设尤为引人注目,虽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但总体上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和进展。本文试就印度独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从而得出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即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立足本国国情、政治稳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经济现代化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加强公民的民主政治意识以及坚持"八个能否"的政治现代化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创新社会组织,促进基层民主建设是十九大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我国作为一个发展非均衡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社会治理对于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中国农村在党领导之下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为基本特征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化进程。海南黎族基层民主建设的路径,无论是由历史而得来的经验性的总结还是由政治学理论角度给出的建设性计划,或者是由当下正在进行的民主实验运作,都必须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海南黎族基层民主政治的实际而走出一条合适路径。  相似文献   

19.
黄婷 《市场论坛》2007,(6):6-7,3
政府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之一,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思想观念转变、维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平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促进民主化水平的提高。首先,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口流动,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迁,社会资源总量的增加促使了教育水平的提升,在社会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是民主发育的前提;其次,经济发展使人们交往范围扩大,并产生了新的社会规范,这构成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心理基础和社会规范基础;再次,经济的发展更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发育,而公民社会是民主成熟和巩固的必要基础。中国的民主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