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构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于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税收政策是国家鼓励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分析和借鉴西方国家税制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行动计划,也是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  相似文献   

3.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石油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基础产业,石油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家战略乃至经济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我国重要和传统的石油产地,在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其石油产业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也伴随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借助振兴东北的良好机遇,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严绪朝 《中外管理》2004,(12):65-66
石油是保障一个国家经济政策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同时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石油在整个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达到了40%以上.并逐渐成为世界主要能源和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了速度减缓的严重影响,同时还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国家包括失业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河北省第七届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宏伟目标,促进沿海经济隆起地带经济快速崛起。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环境指导原则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006年4月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海物流》2010,(3):2-4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编制《上海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对推进上海物流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威海市落实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升“十一五”期间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羌薇 《西部财会》2012,(8):17-21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推进,资源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增加,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立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迫在眉睫,而资源税费改革已经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资源税制,是促使整个产业链条节约使用国有资源、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改革现行资源税制度,适当提高资源税税负,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审计机关作为专司监督的政府部门,应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切实肩负起审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责任,为促进宁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维护资源环境安全,推动加快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项目建设步伐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民  李辰 《活力》2006,(4):38-3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西作为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中部省份,随着工业化步入中后期阶段,对能源消耗进一步增强,能源供给不足和需求增长的矛盾日趋凸显,在保障能源供给和经济较快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优先发展新能源,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转型,是江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分析江西传统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入手,采用辨证分析方法,阐述江西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江西发展新能源产业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下,国家发展中必需的能源发展战略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我国不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如何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进行改革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在研究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传统能源行业的战略选择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节能降耗是当前企业产业转型和发展升级的突破口,同时也是衡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展状况,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尺度.还是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选择。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许多困难与问题,我们应探索有效的发展途径,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石油产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石油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实现石油的长期安全。本文在对石油安全进行更深层次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油生态安全的思想。低碳经济引导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保障石油生态安全的现实选择,需要制定全方位的发展战略,完善石油行业法制建设,进行科技创新,转变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7.
李理 《企业导报》2015,(3):63+6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正日益加快能源产业战略转型的步伐,发现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务之急。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备诸多优势,其发展必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同时,它也是刺激经济复苏,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当前新能源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问题,并指出了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我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通过研究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未来能源消耗,合理进行能源规划。同时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首先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预测软件对历年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及模型检验、修正,然后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能源发展战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南票矿区发展循环经济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与房地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中央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标志着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从一种学术理念和一般实践升华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