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一年半以来,在出口企业中频频活跃着一个人的身影,他就是王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王毅还专门赴辽宁省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参观调研。可以说,大力支持像"中远船务"这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是王毅履新中国信保之后最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船舶融资新趋势三大猜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韶华 《国际融资》2011,(12):54-56
进入2011年,全球船舶融资市场乍暖还寒,中国造船行业在行业低谷期中,是主动参与“船东侧”的融资事宜,还是尽可能抽身远离?采取不同的竞争性策略,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造船企业的经营成败。请看中国信保专家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罗立波 《证券导刊》2013,(31):51-52
造船行业已进入消化过剩运力的新阶段,但行业需求在低位持续时间可能较为漫长,我们给予船舶制造行业“持有”的投资评级。海工装备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同时中国企业陆续取得突破,南海深水也将释放巨大需求,我们给予海工装备制造及服务行业“买入”的投资评级,重点看好海油工程和中集集团。  相似文献   

4.
未来5年内海洋工程装备将迎来一段长时间的景气周期。未来中国有望重演船舶制造的转移过程,逐渐发展成海工装备的新中心自2003年起,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船舶制造行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以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等传统船型为主力产品的新增订单大幅上扬,业内造船完工量及手持订单量均持续上升,造船行业因此吸引了大量投资进入,产能显著扩张。  相似文献   

5.
龚文 《国际融资》2015,(1):55-57
2014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给中国外经贸企业发展带来较大困难;结合企业"出海"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及中国信保的承保情况,中国信保专家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2003年成立至今的8年间,地处江苏省扬州市的太平洋造船集团实现了年产值从零到过百亿元的飞跃,已成功交船200余艘。作为民营造船业的发展代表,太平洋造船集团与中国造船业共同努力,使中国船舶业超越日、韩成为世界第一。在成立之初,太平洋造船集团就确立了“将简单产品做到极致,做细分市场领先者”的发展战略,并通过下属的大洋船厂和浙江船厂的差异化定位实现了这一目标。太平洋大洋船厂的“精细化”管理使得其成为最高效的船厂之一。而太平洋浙江船厂以海洋工程辅助船为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战略定位,更使得该厂占据了全世界海工船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强。是什么原因使得企业发展如此快速?最近我们到该企业一探究竟。——编者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造船国家,2003年中国造船产量超过600万吨,其中70%是出口船,出口额突破30亿美元,同时承接新定单1800万吨,605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这超过前两年的总和,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占有率,从1982年的0.8%增至去年的13%。在我国船舶出口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外汇管理如何更好地为造船企业服务?本栏目组织了相关章。  相似文献   

8.
2003年,航运市场呈现出了兴旺态势,运价指数和船价都不断上升。而2004年,世界造船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造船热潮,新船定购活跃,船价继续大幅攀升。2005年,在世界经济和海运量稳定增长的形势下,船舶的国际市场价格虽然出现了小幅下跌,但仍处于高位。同时,世界造船中心继续东移,韩、日、中“三足鼎立”世界造船业格局已经形成。预计到2010年,中国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将达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在此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有关船舶的交易与贷款都不断增加。如何评估船舶的价值,为委托方提供公正、合理的价值参考,自然也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船舶…  相似文献   

9.
经过10多年的顽强奋斗,我国造船业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博采众长,提高创新,扩大出口"的增长道路,成为世界造船业一支新兴力量,并向世界船舶出口第一大国的目标奋力迈进.根据资料统计,我国的造船产量自1994年首次超过德国进入世界第三名并一直稳居第三,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6%之间.  相似文献   

10.
开拓市场和融资便利是出口企业钟情于信用保险的两大因素,中国信保结合其产品特点,针对船舶行业确定了个性化、组合式的承保策略,帮助造船企业破解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