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这一制度的建立.必须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这一基本社会现实出发,必须立足于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现有水平,逐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走中国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还是解决当前农村社会发展滞后所面临的若干矛盾的必然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重视的问题,而作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教育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所关系的话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村教育赖以发展的动因与重要物质基础,农村教育改革也要主动适应与积极引导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本文就农村教育改革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谈一些个人见解,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有人多地少矛盾所致农业边际劳动生产力低下的内在推力和较大收入差距所致的外在拉力,又有劳动力的低质、市场的不完善性、制度的不公平性和发展的不充分性等多重阻力。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转移,必须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促进劳务市场完善;废止传统户籍刺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湖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申中军 《大众商务》2010,(1):177-178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重视的问题,而作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教育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所关系的话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村教育赖以发展的动因与重要物质基础,农村教育改革也要主动适应与积极引导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本文就农村教育改革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谈一些个人见解,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建立我国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建立、发展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本文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现状着手,分析影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和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思。  相似文献   

7.
文化竞争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把我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建设成一个经济强国的客观需要。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对推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淼  钟灵 《全国商情》2009,(9):13-15
文化竞争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把我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建设成一个经济强国的客观需要.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对推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水平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够强等基本国情,需要我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经济便于化作为全球资源跨国界流动和配置的过程,为我国提供了必要的资本和技术,有利于我国的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成为我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动力。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要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承担着社会保障的功能。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制度、土地数量、土地收益的限制,这一功能正逐渐弱化,土地流转政策顺应生产力发展形势提上日程,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流转后农村社会保障如何延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是当前破解此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与生产力的性质、水平、特点密切相关。工具是生产力性质与水平的标志。人们的认识与能力是工具更替与进步的决定因素。工具发展与进步的递进性和不可逾越性决定了生产力,从而生产关系、经济方式与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进步的递进性和不可逾越性。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须客观、科学把握的重要问题,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目标,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实现公平正义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客观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主观体验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并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只是知识形态或潜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提高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并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生产力中科学技术成分或含量越来越大,生产力的发展又成了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阶梯。科学技术经过技术市场、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或制度创新)转化直接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文化领域要求的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它对于我国实现生产力的再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如何大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支撑,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本文从市场中介法学和市场规制法学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地方文化中介市场的发展情况,客观地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在促进文化中介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对我国地方政府进一步促进文化中介市场发展的措施作出法律和政策层面上的设计,旨在为我国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政府的适应性改革迫在眉睫。规范各级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不仅仅是为了适应WTO规则,也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就如何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指导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通过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影响储蓄率和影响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和四维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10年我国农村金融运行效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农村经济发展正相关;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冲击作用,而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农村储蓄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冲击.因此,我国应在健全农村金融法规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农村储蓄—投资转化速度和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量和质量,培育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非正式金融机构,以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知识要素取代资本和其他要素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经济增长要素的这种革命性变化源于美国的新经济,因为美国有适宜其成长的制度环境,新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在于营造一个适宜于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调整好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8.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既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9.
朱梦蓉  方云 《现代经济》2007,6(10):92-93,140
农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农地的市场化流转。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依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增加农村医疗保障资金投入,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国家制度建设重要环节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社会经济影响力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减震器和安全网,是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适度的社会保障,不仅不会造成效率的损失,反而通过改善劳动力质量,提高经济效率,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增进社会权利均等化,提升社会凝聚力与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