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宴会上,乐队演奏了美国已故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的名曲《天下一家》。不过,“天下一家”只是人类和平的最高理想。
只要摊开地图,看看亚太地区美国众多军事基地的位置,美国对中国进行海陆战略围困的意图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2.
刁银兴老人一直记得一部名叫《金银滩》的电影,这是他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青海湖畔最大最美的草原。这部电影拍摄于1957年,由著名导演凌子风执导,讲述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名叫金银滩的地方所发生的农奴翻身得解放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2009年1月21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举行的第一场官方舞会上,当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身着一袭白色雪纺单肩礼物出现时,就连奥巴马都不禁称赞:“我的妻子漂亮吧?”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新亚洲战略是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国家安全战略最重要的一次重新定向。这一政策更多体现的是美国自2008年以来对自己的经济竞争力乃至整体国家实力开始不自信之后产生的一种保护性的自然反应。美国在亚太地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力量。中国是一个上升的力量。中国快速崛起的事实引发一些国家的危机感,而美国由于经济危机和巨额财政赤字而被迫做出裁减国防预算的决定,这更使得这些国家推动甚至挑战美国去证明自己在亚太还是一个主导力量。当美国走向没落的起点时,开始不自信的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第一个本能反应是加强维护在战略性地区中的影响力,避免自己的"友国"和盟国选择追随正在崛起中的中国。一言以蔽之,"再平衡"战略最终是一场对于亚太主导权归属的"认知之争",即争夺亚太国家对于谁执亚太牛耳的观念和看法上的支持。对于美国新战略,中国需透彻理解、灵巧应对。只有真正理解美国这一战略从何而来,加强把握美国官僚政治博弈的动态和过程,中国才能更客观地评价这一战略对我们的影响,才能够更清醒也更灵巧地制定体现战略灵活精神的反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6.
五年来,美国的"再平衡"战略一直饱受诟病,实质上折射出美国战略调整的困境,印证了美国已从唯一超级大国蜕变为特殊大国,沦为一个摇摆的力量。美国"再平衡"源于战略焦虑,主要在政治、经济与军事三个层面铺开。"再平衡"战略出现了美国"重返"亚太政策的军事化,这将损害美国分享亚洲地区经济红利的机会。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或为其盟友利用。增添了美国的战略负担。美国越来越多地介入南海事务,成为南海争端的"第三方"。囿于美国决策者抱残守缺,试图以20世纪的方式来应对21世纪的问题,"再平衡"战略的出发点、动机和方式均存在严重瑕疵与漏洞,加上推行过程中还受到国内外因素的严重掣肘,影响这一战略的变数甚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说明了美国将难以摆脱其战略困境。而且中东与乌克兰危机都会分散美国的注意力。或许美国会逐渐认识到,在没有外来主导的情况下,亚洲国家有能力、有智慧塑造和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应调整为更加严格的‘一胎化’。但我现在是少数派,赞同我观点的人较少,甚至有人骂我,也有人称我为‘当代马寅初’。”3月11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的安徽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陈,他准备将他的观点写成“建议”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8.
美国《时代周刊》近期撰文认为,在最近的金融风暴中,中国的表现有如活力充沛的年轻人,美国反而像欲振乏力的老人家,提出奥巴马政府可以学习中国五大方面的经验。勇往直前,目标远大。《时代周刊》称,奥巴马首先可以学习中国的雄心壮志,即是中国在发展经济上的进取态度,时刻抱着“我能做得到”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当前节能仍是世界各国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向,美国和日本节能政策的诸多成功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美国针对工业部门的强制性节能政策,以法规、标准的形式对企业行为进行限制和引导,且注重强制与自愿相结合;日本政府对工业部门实行强制性的能源管理制度,通过"能效领跑者"制度,日本政府以一种不可逆的趋向,不断推进日本能效和技术领跑世界。研究美、日工业部门节能政策,得到以下5方面的启示:一是政策制定阶段的广泛征询与利益协调,二是以标准引领节能与能效技术进步,三是节能基本能力的培育与配备,四是营造有利于节能的市场环境,五是重视节能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10.
印太地区正在成为下一个世界地缘战略中心。这里聚集了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它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能源、商业咽喉及海上通道;同时还是中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大国争夺地区领导权的博弈场所。此外,这里还存在诸多复杂的、悬而未决的领土和领海争端。鉴于该地区在全球地缘战略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奥巴马政府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将印太地区作为一个战略整体,在此基础上对其亚洲战略进行重新调整和布局,加强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印太地区枢纽国家的政治、军事关系,拓展在印太枢纽地区的军事存在,以此塑造该地区的未来秩序、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领导权。尽管这一战略调整还处于初期,未来发展还具有不确定性,但从其业已采取的举措来看,至少在短期内会对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中国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出击,采取应对之策,以塑造、维护一个有利于中国继续和平发展的印太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家熊彼特说,所有变化都会在财政上有所反映。为抑制国际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去的2007年我国政府已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不管是发布《企业所得税法》及其相关实施条例,还是屡次三番调整加工贸易政策;不管是取消或降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还是开征或提高部分产品出口关税,这些措施的接踵而至,无不令外资企业惊呼“山雨欲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美国“印太战略”出台与全面强化后,太平洋岛国的战略价值被不断抬升。美国从安全、经济与意识形态多领域系统加强了对太平洋岛国的争夺,其政策体系趋于完善。在大国竞争回归背景下,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上升引发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焦虑,美国正将太平洋岛国视作“印太战略”与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推进地区。然而,在“竞赢”中国、霸权护持战略目标支配下的美国太平洋岛国政策,表现出对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核心关切的漠视,在导致太平洋岛国地区阵营化、大国竞争化与意识形态化风险上升的同时,其政策限度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17.
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商业周刊》却在本世纪的金融危机中挺不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被传媒业广泛关注的交易。 相似文献
18.
亚太再平衡战略最近成为国际政治领域频频提到的一个词汇,它的提出源于美国要平衡和制约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赢回战略上的主导权;通过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达到重振美国经济的目的;摆脱美国外交困境。美国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过程中一步步加紧对中国地缘、军事和经济上的围堵布局。为了应对美国的围堵,中国必须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制定破局措施。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中国经济周刊》6月中旬披露了北京“小产权房”热销、房价仅相当于现有房地产市场房价的25%-30%消息后,社会各界对此热论纷纷。一方面,它挑起了长期以来深受高房价压迫而买不起房或改善不了住房条什的普通市民的“驿动的心”;另一方面,它又招来了现有开发商模式下房地产商的竭力反对,建设部也明示“小产权房”违法,并叫停。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7日】2008年的第一季度已经结束,在复杂的内外形势之下,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如何?这是从决策层到市场都高度关注的问题。据悉,从今年3月初开始,国家统计局已兵分三路,到广东、湖北和江苏等地,分别对出口、投资和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