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纳税服务被推到了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前沿。新的《税收征管法》写进纳税服务的内容.标志着纳税服务走向了法制化的轨道;国家税务总局成立了专门的纳税服务管理机构标志着纳税服务被提上了税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议程。作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重要内容,纳税服务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税收征管法》第37条、第38条、第40条、第55条规定了税务机关在特定的情况下,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等对象可以采取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许多基层税务机关在采取上述措施时往往只注意按上述务款规定的程序、审批权限进行而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即采取上述措施前应先按规定制  相似文献   

3.
重视纳税人的反映是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体现。纳税人如果对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不很了解,对纳税知识及纳税程序有关情况不很清楚,就有权向税务机关反映,要求税务机关宣传解释、提供咨询服务,从而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税收征管法》第七条、第八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税收征纳》2005,(8):i0002-i0007
第一条 为规范纳税担保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施正文 《税务研究》2012,(10):57-62
为实现我国税收征管制度从传统到现代的根本转型,必须按照顶层设计的理念,将我国《税收征管法》修订的指导思想和税收程序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确立为建立现代税收征管制度,以适应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建设税收法治、提升直接税改革和顺应世界税收征管制度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次《税收征管法》修订的重点立法问题应当聚焦在健全涉税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纳税评定制度、完善税收强制制度、完善税收检查制度、修改逃税和漏税等税收法律责任制度,降低税收救济门槛上。为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尤其应当完成好健全涉税信息管理制度、设立纳税评定制度和降低税收救济门槛等立法任务。  相似文献   

6.
关联企业系指: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拥有或控制关系;直接或间接地为第三所拥有或控制;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关系。为了防止纳税人利用关联企业的特定关系,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逃避纳税。新《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六条和《实施细则》第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条对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征税,作了以下规范、统一、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但税法中又有一些例外规定。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特殊规定可以预防和化解征纳双方因为滞纳金加收问题而引发的税收争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美国《国内收入法典》中关于税收评定的基本规定,并针对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中纳税评估规定的缺陷,提出在修订该法时应明确评定、检查、征收、举证的概念,并对其执行程序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9.
陈挺  曾进 《税收征纳》2012,(1):15-16
一段时间以来,《税收征管法》的修订,成为税法研究和税收实践领域的热议话题。该法第八十八条关于纳税争议的复议申请期限及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规定,在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议。主要原因在于,与该问题相关的多个法条,在表述和理解上容易产生分歧。  相似文献   

10.
税务代理以服务为宗旨,并且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税务代理人作为独立于税收征纳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在依法帮助纳税履行纳税义务,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避免因违反税法而受到处罚,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并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同时,协助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节约税收费用,降低税收成本,并监督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正确执法。因此,开展税务代理,有利于维护纳税的合法权益,强化税收征管,协调征纳关系,形成约束机制,更好地贯彻实施《税收征管法》。  相似文献   

11.
新的《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分别自2001年和2002年施行以后,省地税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对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税收经济观”、“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以及“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为主线,突出抓好“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的落实,结合全省地方税收征管实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征管法》及其实旋细则方面做了大最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税收征管目标既包括正确执行税法的目标,又包括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目标。结合我国的税收征管实践,建议着重解决:正确处理税收征管目标与税收目标的关系;正确执行税法与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统一;税收征管目标实现过程中矛盾的协调;税收制度与税收征管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税收征管法》是在《合同法》的基础上,规定了税收代位权制度。法律规定税收代位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税务机关的税款不致流失、确保国家税收收入。鉴于新《税收征管法》中未规定税收代位权的具体法律制度,故笔拟对税收代位权的行使条件、方式、限制及效力进行探讨,以利完善该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设定了税收优先权:税务机关征收税款优先于无担保的普通债权及纳税人欠缴税款发生后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财产被留置的担保债权,即纳税人的税款缴纳义务优先于普通债务给付义务和成立在后的附担保债务给付义务。一般情况下,和处于破产情形中税款缴纳义务的履行顺序问题侧重不同,故需从法际整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普适性的诸项给付义务的履行顺位规则。在法理上,通过确定不同税种欠缴税款发生时间,以厘清税款缴纳义务与附担保债务给付义务、职工薪酬给付义务之间的履行顺序。此外,税收与行政罚款、事业性收费、社保费用、滞纳金和附加税费等其他公法义务的履行顺位规则亦可结合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征管的立法意图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5.
秦永和  印猛 《财政监督》2002,(12):45-46
为了与新《税收征管法》相配套,建立一套新的完整的征管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工作,2002年9月17日第362号国务院令公布了《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分总则、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法律责任、文书送达和附则,共9章113条。《实施细则》将从2002年10月15日起施行。与原《实施细则》86条规定相比,新《实施细则》规定更细致全面,尤其是在加强税收征管、对税源的监控、税务登记制度、关联企业的交易和税收系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变化较大,增加了一些条款,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税收优先权,主要适用于税收征管程序、民事执行程序、企业破产程序,但存在税收优先权适用的法律程序不明确、税收优先权与其他优先权的关系界定不清、税收债权与担保物权受偿顺序相矛盾等问题。本文基于公私法融合理论,认为税收优先权的适用应确立"课税禁区"原则、担保物权特别优先原则、税收债权公告优先原则、物权变动中特定税种优先扣划原则,通过优化并改进税收征管程序欠税公告机制、完善民事执行程序中税收债权的参与分配机制、确立企业破产程序中限制税收优先权机制等方式规制税收优先权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税收征纳》2001,(6):5-5
最近召开的全国宣传贯彻新《税收征管法》工作会议提出,随着新《税民征管法》的实施,认真贯彻落实新《税收征管法》,将成为“十五”时期税收工作开好头的一个关键。会议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掀起宣传贯彻新《税收征管法》的热潮,抓住有利时机,把贯彻落实新《税收征管法》与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结合起来,将税收征管工作乃至整个税收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张雅君 《涉外税务》2012,(11):45-48
本文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下简称《方案》)的有关内容,提出《税收征管法》修订的目标、内容和步骤、税收征管基本程序、完善纳税人权利义务体系、强化信息报送、交流、推行风险管理导向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税收征管工作中优化纳税服务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纳税服务已成为现代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内容。《税收征管法》将纳税服务作为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税务部门的税收理念从传统的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的巨大转变。然而现行纳税服务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只注重形式或服务设施的改善,服务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深度。本文从基层税收征管工作这一角度切入,揭示目前纳税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力图在深化纳税服务内容、优化纳税服务方式上有所创新,以求为提高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韩梅  修伟 《重庆税务》2001,(8):23-24
新《税收征管法》的出台,无疑是为税收征收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新《征管法》的实施,对增强税务机关的执法刚性,促进依法治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证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推动税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新征管法出台,对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