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同市耕地保有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总结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保护目标编制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参考以前成功的规划经验,利用大同市历年统计资料,通过对大同市社会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测算出规划期末大同市应该保有的合理的耕地面积。预测结果:2010年大同市的耕地保有量为37.3450万hm2,比基期2004年减少0.8540万hm2;2020年为35.2002万hm2,比基期2004年减少2.9987万hm2。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市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中,对通州区的定位为"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城市";鉴于通州区新的战略定位,未来通州区社会经济必将快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会占用更多的土地,耕地保护压力在不断增大;在全面分析通州区耕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计算耕地资源的保有量.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资源保有量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中,对通州区的定位为"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城市";鉴于通州区新的战略定位,未来通州区社会经济必将快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会占用更多的土地,耕地保护压力在不断增大;在全面分析通州区耕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计算耕地资源的保有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研究——以贵州省开阳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粮食生产能力的核心要素,保护耕地就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贵州省开阳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自己的特殊性,对开阳县耕地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提出耕地保护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基于粮食安全模式下的耕地保护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耕地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农民和地方政府是耕地保护的两个利益主体。为提高耕地保护效果,需要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分别确立不同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以西北的甘肃省为例,以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为依据,分别确立农民和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采用当量因子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等核算出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结果] 2015年,甘肃省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之和为117. 36万元/hm~2,结合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指数、区域社会发展阶段系数,确定甘肃省农民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12. 82万元/hm~2。测算出甘肃省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为5. 51万元/hm~2,以此确定甘肃省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2. 76万元/hm~2。[结论]耕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社会价值是其GDP的6. 11倍,地方政府应加大耕地保护方面的支出。研究结果为甘肃省政府出台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西北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省级区域基本农田保有量测算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有关基本农田保有量测算基础上,设计了省级区域基本农田测算的两种思路,并以江苏省为例,应用两种思路对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有量区间进行了估算.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确定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有量合理范围的上下限分别为420.8×104hm2和385.4×104hm2.同时结合计算结果及其分析,就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预测耕地保护规模,主要是通过粮食作物需求量来预测耕地的需求量,然后根据耕地的供给量来分析供需平衡,确定耕地保护的规模.测算方法存在方法单一、科学性不强、预测性不够等缺点,不能较好的预测未来耕地变化趋势.在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题研究中,为了避免上述方法带来的缺陷,采用了基于粮食安全需求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剩余法和社会经济目标预测法等来测算耕地保护的规模,然后定性的分析各种方法的准确性,并分别赋予每种方法预测结果不同的权重综合确定耕地保护规模.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指标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云南省耕地规划保有量指标下达的合理性。研究方法:耕地规划指标实现指数、耕地压力指数以及二者之间的分析对比。研究结果:全省129个县中约89个县的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下达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景洪市、晋宁县及思茅区等40个县的耕地保有量指标下达不够合理,指标实现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全省2009年耕地现状面积与2020年规划指标相比有一定的空间,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对全省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进行适度调整,指标调整应优先在各州市内部进行平衡。研究结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指标下达时应综合考虑各州市、县(市、区)的耕地规划指标实现指数以及耕地压力指数,建议云南省对耕地保有量指标进行局部调整。 相似文献
9.
广西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2000—2008年广西耕地变化趋势及造成耕地减少原因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等方法,对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研究,同时详细分析了工业化发展所处阶段及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广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测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预测了2020年耕地保有量。结果表明,广西2000-2008年粮食生产处于供不足需的状态,且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其工业化发展及城镇化的提高是建立在耕地资源的占用之上。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和耕地保护——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不断减少。作者以广东省为例,从耕地转换系数、人口与耕地协调系数、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土地利用集约度等五个方面分析城市化与耕地数量二者关系,认为城市化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是缓解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并建立城市化与耕地数量二者的对数模型,实证的研究不同城市化阶段耕地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退耕对县域耕地压力效应的影响分析研究——以武隆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客观科学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对县域耕地压力效应的影响。[方法]文章以乌江流域典型县——武隆县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和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来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耕地压力效应的影响。[结果]近15年来,退耕还林工程面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性R~2=0.934 2;研究区退耕还经济林方式下存在林下种植现象,其产生的"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为0.204hm~2/人,比正常人均耕地面积0.164hm~2/人增加了0.04hm~2/人;研究区粮食总产量受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甚微,但退耕粮食补贴占粮食总产量比例随退耕面积逐渐增大而增大,且处于2.6%~20.9%之间,平均为17.2%;退耕粮食补贴在减缓区域耕地压力状态比退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林下种植方式下明显,但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提高会极大地增加区域的耕地压力状态。[结论]总体上,退耕对县域耕地压力效应具有正效应,对客观地总结评价以及深化退耕还林工程,有序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忠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5):23-27
提出了山西省粮食安全及耕地保护研究的基本框架,对山西省耕地资源、粮食需求量和耕地区域生产潜力做了研究,对粮食安全和耕地阀值进行了计算,对粮食和耕地变化提出高、中、低3个方案进行预测后认为:全省2010年耕地应保持在410万hm^2,2020年耕地应保持在420万hm^2。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幅员面积广阔,其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差异性很大.这就给以省为单位的耕地资源需求预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鉴于此.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自然及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区域单元为单位预测和模拟耕地资源的需求变化情况,并对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得到更加贴近实际的预测结果,为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耕地保护目标和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耕地保护制度的转型与对策研究 ——构建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耕地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一鸣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3):26-31
传统的行政命令式耕地保护模式过分依赖行政力量推动,僵硬死板的制度无法应对灵活多变的市 场,且耕地保护制度在某些地方执行中出现偏差,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令在与市场、农民、地方政府磨 合中产生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耕地流失,但并未根本扭转我 国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的严峻形势,耕地保护效果欠佳,急需向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耕地保护制 度转型。通过构建市场化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粮食补贴成本社会分摊 机制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等手段,调动耕地保护中各方主体维护自己耕地权利的热情,解决耕地 保护的外部性问题,降低耕地保护成本,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完成土地要素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 转变,保证经济运行和土地资源双重可持续发展,实现耕地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可以用城镇化率的高低来体现,它既是一种转型过程,也是从农村到城市的一种蜕变,它的影响和意义都十分深远。大量的耕地因为城市化建设被占用,使得人地矛盾突出。两者的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既不利于城镇化发展,也给耕地资源带来了严峻考验。本文以忻州市为例,将城镇化水平和耕地面积进行比较,来分析忻州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当地的城镇化人口现状,从耕地数量质量方面分析了忻州市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和耕地资源现状,并得出了忻州市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进程中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各行政管理部门耕地评价指标体系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情况,为实现部门间成果共享,本文旨在建立一套开放包容、科学系统、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在充分借鉴现有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管理目标为导向,进一步整合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评价方法,并选取位于湖南省南岭丘陵山地区的道县开展实证研究.结... 相似文献
17.
耕地保护光喊口号不担责任,最后还是会落空。多年来,湖北省从领导班子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土地利用绩效考核、建立耕地保护补偿、调动农民群众耕地保护积极性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耕地保护新机制新方法,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实现了全省耕地保护目标。以三农发展综合考评为依据,强化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意识。省委、省政府把耕地保护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工作来抓。2008年,制定了《湖北省县(市、区) 相似文献
18.
19.
为落实新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深入研究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我国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补救措施,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很多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相当匮乏,补充耕地指标难以为继。如何在落实耕保任务、保障地方合理用地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以福建省部分县市为例,分析耕地占补平衡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