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继2004年底成品油零售市场放开后,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也于2006年底如期放开,2007年成为中国成品油市场全面开放的肇始."双放开"后的中国成品油市场,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将逐步形成国有大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民营石油企业共同参与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随着成品油市场的开放.跨国石油石化巨头纷纷抢滩中国成品油市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06年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对外开放以后,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成品油销售企业只有取长补短,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市场竞争力,才能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继2004年年底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之后,2006年年底将进一步放开批发市场.中国现行的成品油流通体制及相关政策面临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4.
思原 《国际石油经济》2004,12(4):24-26,42
根据我国“入世”承诺,国内成品油市场将在2004年底放开零售,2006年底放开批发。中国成品油市场面临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在开放的前夜,中国的石油巨头将如何应对,成为市场人士关注的焦点。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田景惠。  相似文献   

5.
朴石 《中国石化》2005,(6):22-23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开放和2006年以后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的临近,外资石油公司加快了拓展中国市场的步伐。目前,跨国石油公司在华业务出现了三个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11日,中国开始全面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随着《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有人预言:中国成品油市场主体多元化时代即将到来。不过,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在2006年12月11日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之前,以石油、石化两大集团为主体的市场格局不会改变。其原因,一是油源仍控制在两大集团手中,二是“十五”期间加油站的发展规划都已经审批完毕,大规模新建加油站的空间并不大。为此,专家建议民营企业调整心情和心态以实力应战,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着力于搞好优质服务。与内资企业相比,外国石油巨头采用了“借船入市”的策略,在建立合资加油站的模式中,以投资换市场,以市场促发展;而中国石油巨头则以市场换管理,以管理促效率。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在成品油市场开放的进程中,需要协调和平衡诸如公平与效率、垄断与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面临推动市场化与保证能源安全的双重政策考验。面对市场开放以后真正的挑战,专家建议中国石油石化企业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内部管理,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增强抗风险能力,走竞合之路,共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临近加入WTO,国内成品油也将逐步开放。据有关消息披露,我国将在2003年底之前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一方面外资加油站正加快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另一方面国内产业界因受成品油零售环节高额利润的驱使大举投资油市。面对成品油零售业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作...  相似文献   

8.
正视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开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12月11日,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零售业的特殊领域——成品油零售市场宣告全面开放。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一重要事态及其发展,是业内外人士所共同关注的。笔者谨就此相关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供商榷。  相似文献   

9.
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正式对外开放后,国有石油销售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石油“大鳄”、国内“中央集团军”和民企“地方军”的“三大挑战“,接受来自政府有关管部门日趋严格的市场监管。作为基层石油公司,如何应对这种新的复杂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增强企业的持续盈利和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开放。而要增强“两个持续”能力,就必须贯彻落实五大观念竞争与合作观念、整体观念、服务观念、细节观念和人本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重构.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成品油市场呈现以下特点:成品油需求增速持续放缓,消费结构将大幅调整,成品油在车用燃料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竞争焦点向零售领域延伸.未来中国成品油市场秩序会逐渐规范,成品油企业需要主动适应顾客需求,调整商业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并适时向海外布局销售业务.  相似文献   

11.
黄佳音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2):1-7,102
2011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大国博弈深入展开;全年国际油价高位振荡,WTI与布伦特的价差大幅拉开。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成品油需求增速随之放缓,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有所突破。展望2012年,不确定因素纷繁复杂,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乃至国际国内石油市场的发展方向耐人琢磨。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举办的"2012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于2011年12月20-21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会议分为"世界经济与主要经济体复苏前景"、"中东北非政局动荡趋势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前景及价格走势预测"及"中国油品市场分析与政策前瞻"四个专题,邀请16位各领域的资深专家,从多维度的观察视角,与来自政府机构、国内外石油公司以及研究机构等约110位代表展开了精彩而深入的研讨。以下分国际篇和国内篇介绍专家们的主要观点,与本刊读者分享他们的智慧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石油市场:群雄逐鹿正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被誉为“黑金”,象征着金钱、权力,甚至霸权。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在纷扰的世界石油市场格局中,人们正在目睹着一场“群雄逐鹿”的壮烈景观。一方面,异军突起的俄罗斯,在扩大石油生产和出口,争夺里海石油管道以及打击潘基西峡谷的车臣残余分子的一系列行动中都显露出其意欲加强对石油市场控制力所做出的努力;而随着“石油武器”时代的一去不复返,随着美沙联盟关系和美俄关系的微妙变化,世界头号石油生产大国沙特阿拉伯拉动世界石油供应的神经也再度被有力地牵动。另一方面,积极营造石油买方市场,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形成至少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美国的全球石油战略部署之一。美国能源部2003年将对非洲石油业投资100亿美元的计划,以及绕过俄罗斯和伊朗、从里海延伸至地中海的马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的铺设,都成为美国寻求多元化供应渠道的具体反映。走到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我们试图把这多变的世界石油市场格局看个清楚。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世界石油市场在国际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石油产业链各环节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动荡起伏,石油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几度突破每桶55美元的心理价位。在高油价的背后,长短期因素究竟谁为主导,对世界和中国经济将带来怎样的影响,2005年国际国内石油市场走势又将如何,这些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4年11月26~27日,  相似文献   

14.
从2002年开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2005年初,国际权威机构曾纷纷预言原油价格将从2004年WTI每桶41美元,布伦特每桶38美元的平均价位回落。然而,3月18日,6月27日和8月30日WTI期货价格分刚突破每桶56美元、61美元和70美元的心理大芙.不断攀升的油价再次使预测黯然失色.人们不禁感叹:世界已经进入了高油价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石油行业和国内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就石油供需而言,预计到2010年前后,石脑油需求的增长将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航空煤油的需求将带动煤油消费的高速增长;燃料油消费将继续大幅度地减少;尽管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会带来对汽油需求的上涨,但替代燃料汽车的发展、柴油车比例的上升和汽车平均燃油效率的提高,将对汽油消费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柴油将更多地集中用于道路交通运输和必要的工业及建设领域;天然气的迅速发展将大幅度降低液化石油气消费的增长速度。预计2004年国内石油需求增长率略低于2005年,约为5%左右。其中汽油增长率将提高到7%;化工轻油需求增长超过10‰煤油消费增长率也将达到两位数字;燃料油消费将有较大的下降;LPG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将有所放缓;柴油消费的增长率将从2005年的高水平回落到5%左右。2004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很可能突破1亿吨,包括液化石油气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15亿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润滑油市场目前的特点是: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润滑油调合能力严重过剩;市场呈“三足鼎立”之势,竞争激烈:国外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地方调合厂分别占据润滑油的高、中、低档三个市场,国有的润滑油企业具有资源丰富,拥有添加剂生产基地,以及科研力量雄厚,加工设备齐全等优势,但仍面临发展的巨大困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正视挑战,全方位迎接挑战,在改革中创新,是中国国有润滑油企业发展的方向。为此建议:(1)发挥资源优势,实行总量调控和产品结构调整;(2)科学营销,积极拓展市场网络;加强服务与用户的沟通;(3)努力培育强势品牌,树立顶尖品牌,上乘服务的新形象;(4)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5)通过科学管理,压缩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6)两大集团联手合作;共同维护市场,提升效益;(7)努力探索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利用两种资源,开避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中国国有润滑油企业赢得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航空燃油市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航空燃油市场虽然持续供于求,但是中国持续出现需求缺口,我们调研了中国国内航空燃油生产商和分销机构等,采用规范和实证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中国航空燃油生产和供给成本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航空燃油需求继续旺盛,新世纪里的十年几需求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8.
润滑油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原本“藏在深闺少人识”,自去年3月份统一润滑油巧借伊拉克战争开展事件行销,11月18日统一、长城、昆仑三大润滑油纷纷在央视广告招标会上高价中标后,润滑油一夜之间变得万众瞩目。目前,长城、统一、昆仑三大国产润滑油的广告同时在CCTV-1黄金时段播出,同为润滑油品牌,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广告传播,三者之间的可比性就比较强。本文从品牌发展战略、营销渠道建设、广告诉求与表现三个方面,对长城、统一、昆仑三大国产润滑油的传播攻略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解析"油荒"     
2003年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全国大范围内出现“油荒”。分析表明,石油需求增长强劲是造成油品资源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SARS疫情造成了成品油供求在时间上的错位;原油供应脱节造成成品油产量难以大幅度提高;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缺陷,价格杠杆难以调节市场供求;国家打击油品走私等取得成效,投机商变换方式使市场“雪上加霜”。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重化工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及电力供应不足又是拉动石油需求加快增长的两大主要原因。鉴于石油需求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密切相关,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结构有向高耗能和高耗油领域倾斜的趋势,电力等能源也依然会呈现供应偏紧的状况。为此建议:在国际市场油源充足的情况下,鼓励资源进口,适度保护国内石油资源,完善国内成品油市场机制,以避免“油荒”的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20.
回顾 1.需求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受世界经济疲软影响开始放缓,但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面对高通胀以及国际热钱持续涌入的形势,6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进入“三夏”农忙时节,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快速提高推动国内石油需求继续增长。估计6月份全国平均石油消费水平比上月增加6.82%,攀升到111.82万吨/日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