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当前,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些同志认为,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容。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在这里,我想谈一点粗浅意见。一主张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应当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同志(下简称“肯定者”)认为,斯大林表述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表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整个社会需要”,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则是“整个社会需要”的一部分,所以,扩大再生产需要应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容。斯大林所说的“整个社会需要”,能作这样的理解吗?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主要的是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包括个人生活需要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需要;另一种看法是,除此之外,满足社会在扩大生产、增强国防、实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关于生产单位有没有区别于整个社会生产的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包括不包括价值的生产或生产单位的局部利益,也有一些分歧。为什么会有这些分歧?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的问题。一些同志大体上是在最终目的的意义上来理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而没有考虑社会主义生产是否还有各种中间目的;另一些同志实际上是把最终目的和这样或那样  相似文献   

3.
<正> 所有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在理论上承认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其成员不断增长着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但是在实践中,有些人却往往发生背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倾向。例如: (1)为生产而生产。既不顾及自己的生产品是否具有社会的使用价值,更不考虑它们是否满足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需要。 (2)只是为了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不顾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则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应从商品的两个属性分析入手,阐述商品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获取价值,终极目的是消费商品(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商品经济社会,其生产目的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既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剖析复杂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和有效手段。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显露,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研究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从中找到化解矛盾的相关理论依据,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理论需要。  相似文献   

6.
<正> 我在《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的商榷》一文中(以下简称《商榷》,见《经济研究》1980年第8期),主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包括满足四个方面的需要:(1)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的需要;(2)满足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社会保险、集体福利等等公共消费的需要;(3)满足国家行政管理和巩固国防的需要;(4)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对此,有的同志表示反对;有的同志表示赞同。主要的分歧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否包括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这个问题如能获得正确解决,他其分歧就比较容易解决了。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在《商榷》的基础上作一些补充说明,衷心欢迎批评指正。在《商榷》中,我的基本观点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者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劳动者已经成为社会的主人,因此,社会用于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同用于满足其他方面的需要一样,必然构成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容。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认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个提法的基本思想是正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是因为,这个提法从人民需要与社会生产这两个方面来构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大思路是对的,也就是说,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提法寓含有整个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一般规定性。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从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要经历初始阶段这个一般意义上讲的,而是指象中国这样原  相似文献   

8.
经济核算是组织与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以日益丰裕的社会财富满足社会及其成员不断增长的需要,社会主义节约时间规律的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在组织与管理高度社会化的公有经济的时候,必须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或从事生产的时候,都在进行着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的核算,  相似文献   

9.
如何发展生产以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因此,要探讨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必须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和需要的矛盾运动的特殊性。本文试图探究:(一)满足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二)关于需要这一范畴的理解;(三)生产和需要的相互依存关系;(四)生产和需要的矛盾运动;(五)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0.
《经济纵横》2021,(2):8-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探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问题,而只有理解人的本质,才能把握人的需要,进而准确定位生产目的。建立在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和历史本质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完整的人"的本质是:从事生产劳动,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能动地表现、实现与确证自由个性和满足其需要的人。"完整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定,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握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变,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通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完整的人"的客观现实性规定,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展望自由人联合体,又历史地承认"经济人";既追求帕累托改进,又倡导"孔子改进"。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生态经济基本矛盾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支配和决定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生态经济基本矛盾发展尖锐和突出的历史时期。落后的社会生产是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反映了现阶段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生产力很低这个根本特征。它的根本表现:一是没有工业化;二是商品经济不发达,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工业化时期,是生态经济基本矛盾迅速发展并显得尖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正> 读了《经济研究》1980年第8期上刊登的张朝尊同志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内涵”),觉得这的确是个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我也愿意就此发表一些看法,和同志们共同研究。一如何理解斯大林同志的表述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说:“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如何理解斯大林的这段话?我的理解是:第一,斯大林对社会  相似文献   

13.
<正>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经济学界大多数同志都同意斯大林同志的表述,即“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认为这个表述的基本精神正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但是,对这个表述的内涵,却有不同的理解。大体上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包括四  相似文献   

14.
一消费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正确对待和处理消费关系,对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以及对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谓消费,就是人类为了自己特定的需要而对自然物或产品以及人力的使用、消耗过程。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决定消费的方式,在消费者身上引起需要,“它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他又说: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终点和最后目的的结束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起点并重新引起整个过程”;而“只有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同时,消费又能“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以上引文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5.
<正> 学术界长期流行的看法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我认为,对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的生产目的来说,这是一个主要方面;此外,还要包括:局部地只是为了本企业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明确这一点,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财富的性质、源泉及其生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从事生产的目的就是通过创造财富,满足自身和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一般而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越是先进,经济形态越是完善,就能创造出数量越大、品类越多、质量越高的社会财富,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消费水平。社会主义社会,更是要寻求一种符合“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最佳财富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促使财富增值极大化,实现社会成员对社会财富的共享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财富是人民财富,人民财富的最大增值、合理分配、优化使用,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概括,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正确地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到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不仅抛弃了“阶级斗争仍然是主要矛盾并贯穿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始终”的左倾错误观点,比党的“八大”决议进一步科学地表述了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而且向我们启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尤其是社会主义生产,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于调整国民经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善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不是为了价值;只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是为了利润。这种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9.
<正> 正确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关系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科学范畴,而且直接影响计划、统计的指标体系。近半年来,我国报刊陆续发表了一批文章,对这个问题有所讨论,提出了不同于过去的见解。有些同志认为:凡是在社会主义生产体系中进行的,不受剥削的、并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劳动,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不限于生产物质资料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来的,这个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在理论上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长期以来,不少教材和论文在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时,一般引证斯大林的表述“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1页。)对这个表述流行的解释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两个内容。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