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银行合同公证业务大有可为 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职能是预防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在合同领域内,为达到这一目的,公证法与原来的公证暂行条例均规定无疑义的债权文书可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而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银行业务以安全、流动、效益性为原则;而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催动了银行信贷业务的高速攀升.这就为公证介入银行借款、承兑、担保等合同领域提供了法律上支持与现实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工作中面临的首要任务。实行信贷公证,通过国家证明机关为农村信用社提供法律服务,乃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第二十四条也做出了相应规定。这就是说,借款、贷款合同、还款协议等作为债权文书,公证机构可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赋予其强制执行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宁德地区中心支行为了加强农村信贷管理,提高贷款经济效益,确保资金安全,会同地区司法局制订了《关于贷款合同实行公证的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 一、银行发放社队办企业贷款、县办集体企业贷款、集镇工商业个体户贷款、农渔区联合体贷款、农渔区重点户、专业户贷款、买方贷款等,都必须签订贷款合同。在具体发放过程中,对某些贷款项目,可向司法机关申请办理公证手续。二、签订合同由四方组成,放款单位即银行,承贷单位或个人,担保单位或担保人,公证单位即司法局公证处。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贷款的数额、用途、期限、利率、还款时间、结算办法以及违约责任和产生无效益时的清理收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防止银行货币经营中的风险,避免信贷资产损失,工商银行济宁分行在技术改造信贷管理中,推行贷款实体担保合同公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85年以来累计向455个项目,发放技术改造贷款39812  相似文献   

5.
随着民间借贷的日趋活跃,人们对民间借贷的公证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公证机构在为民间借贷进行公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既有利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又能减少公证机构的风险,这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民间借贷公证中的主体资格审查、民刑交叉中公证执行证书的把握、企业之间借贷合同的效力、担保性委托的公证、自然债务的公证等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对公证业务的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公证债权书强制执行是债权人根据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向人民法院直接申请执行债务人财产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第4条和第10条规定“对于追偿债权、物品的书,认为无疑义的,在该书上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可见,公证债权书的强制执行效力是法律赋予公证机关的特殊职能,是国家强制力在公证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公证债权书强制执行使债权人免于诉讼程序而径自诉求人民法院执行,因此其大大减轻诉累,降低了债权人债务追收成本,有利于债权人及时通过司法强制手段,保全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最大限度地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公证债权书强制执行成为债权人、尤其是银行追收债务的常用法律手段。但是,由于观念、体制、实际利益等原因,在理论及实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其在银行务实中不受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公证债权书强制执行的一些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求对银行务实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障贷款安全,一些银行通常会要求借款人和担保人就其与银行的借款合同、抵押合同进行强制执行公证,在贷款未能按期归还时援引有关强制执行力的公证书的规定,直接申请强制执行.笔者认为,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的抵押合同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相似文献   

8.
证明债权文书并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是法律赋予公证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近几年来,公证机构办理了大量的强制执行公证的业务,它对充分发挥公证职能,规范民事经济活动和及时调整民事经济关系,维护正常的法律秩序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借助法律控制信贷行为是加强金融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贷的好处正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并作为除行政、经济手段外的一种强制性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但是,由于这是一项新的知识,难免有部分同志对以法治贷,诸如贷款公证等问题感到不知如何下手。这里我们推荐“中行福州台办是怎样试办贷款合同公证的”一文,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房地产市场多元化融资需求日渐膨胀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涌入了房地产领域。然而,因民间融资稳定性较低而引发的市场波动不断发生,急需探索保障民间投资顺利发展的有效途径。借助公证的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力的功能,将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一并进行公证,以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抵押合同作为履约保证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尝试之一。但因现行公证法律制度并未明确规定能否对抵押合同赋予强制执行力的问题,导致公证实务和司法实践的做法不尽统一,严重阻碍了民间融资市场的繁盛。本文认为,抵押合同在性质上属于公证债权文书的范围,赋予其强制执行力非但不会与诉权理论发生冲突,还能满足实践中的大量需求,为房地产市场融资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暗藏风险基础合同效力风险。如果该基础合同本身存在交易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违背社会公德、合同自成立之初就根本不可能履行等情形,该基础合同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应收账款虚假风险。一是贷款企业虚构应收账款;二是原来确实存在应收账款,但设立质押之前已清偿,只是贷款企业未入账;三是设立质押之后,贷款企业收取了应收账款债务人清偿的款项,但未提存或保管,而是用做其他用途,致使应收账款嗣后不存在。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贷款业务,它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也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和社会和谐的稳定。文章根据房地产抵押贷款实务操作,从抵押人主体资格、抵押合同与借款合同衔接、抵押物清单、他项权证与登记部门不动产登记簿、土地款未交清抵押效力、抵押物变现难等方面,分析了房地产抵押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要避免银行在信贷操作中出现的法律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银行贷款包括存在敞口的承兑汇票和信用证等具有融资性质的事项均应办理公证。公证在信贷中的使用将成为一道风险“防火墙”。  相似文献   

14.
《财经政法资讯》2004,20(6):56-56
宫晓冰撰指出:一、世界两大公证体系的功能设置与法律定位。目前世界上形成两大公证体系即英美法系国家的公证体系和以大陆法系为主的拉丁公证体系。英美法系国家公证制度的功能侧重于形式证明,在制度设计中,只赋予公正制度证明形式真实的功能,对实际发生的纠纷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在大陆法系各国,  相似文献   

15.
“以贷还贷”已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商业银行办理以贷还贷时应注意借款合同并非必然有效或无效,只有符合合同法和金融法规才具效力,应注意以贷还贷合同中,担保合同从属性及独立性对担保合同效力的影响;以贷还贷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商业银行应认识到以贷还贷可能形成新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以贷还贷”巳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商业银行办理以贷还贷时应注意借款合同并非必然有效或无效,只有符合合同法和金融法规,才具效力。应注意以贷还贷合同中,担保合同从属性及独立性对担保合同效力的影响。以贷还贷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商业银行应认识到以贷还贷可能形成新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公证制度作为一项司法制度,是公证机关依法对有关法律行为中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司法证明的一种活动。根据公证的职能,公证所提供的是一项法律服务。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司法公证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己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仇兴华 《金卡工程》2009,13(8):76-76
公证涉诉中的公证赔偿问题历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颁布与实施为司法实践中的公证赔偿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对于公证赔偿的许多问题仍有研究探讨之必要。本文从公证涉诉谈起,结合有关法律规定,探讨如何完善公证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福录 《新金融》2007,(7):60-63
我国《物权法》明确肯认应收账款质押,使银行业不再担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存在法律瑕疵。但由于《物权法》规定较少且简略,缺乏操作性,加之我国信用制度尚不健全,给银行业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带来潜在风险。本文在界定应收账款及其质押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存在的十二种风险,并从法律和银行两个方面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建议或措施。本文还指出,在当前法律规定不完备的情况下,贷款银行更应从强化贷前调查、发挥合同约定和完善贷后管理三个方面去防范此类贷款业务风险。律师界在推动法律完善、帮助银行约定风险防范条款上,要发挥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20.
实行信贷公证,通过国家公证机关为金融机构提供法律服务,是防范、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