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我们是因为瞬间而永恒的行者。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被禁锢已久的人们,越来越渴望到蓝天白云拥抱的群山之下释放自己的心灵。走进山水之间,会让你真正回归自然、升华心灵。中国已是个旅游帝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人出境旅游共7025万人(次),中国游客在境外共花费726亿美元,仅次于德国游客的843亿美元和美国游客的791亿美元。曾有人这么描述:"中国不同的社会阶层已经发展出不同的旅游方式——师奶带着电热水壶和简易麻将参团、高富帅到非洲打猎、白骨精到欧洲滑雪、富二代去欧洲游学、驴友3000元游遍欧洲、裸婚夫妻蓄钱到巴黎和平街1 3号买卡地亚、小清新穷游你几乎没有听过地名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安全事件结果特征及其引致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安全事件是影响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以2010-2013年392起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安全事件作为数据基础,综合使用列联表卡方检验和分类回归等方法,对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安全事件类型与事件级别、伤亡规模进行统计检定,并分析事件类型与引致因素的关联影响.研究表明: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是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安全事件的主要类型;事件类型与事件级别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事件级别分布呈现金字塔特征,以一般旅游安全事件为主;事件类型对事件伤亡规模具有主体性的影响力.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安全事件类型其引致因素在各组具有分布上的差异性,应针对不同引致因素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以预防和减少赴台旅游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培育其文明旅游行为已刻不容缓.文章基于TPB视角,引入道德规范与地方依恋,构建了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模型.以出境游客为研究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及地方依恋对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及地方依恋均通过行为态度间接影响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2)主观规范不仅直接影响行为态度,且通过道德规范间接影响行为态度;(3)行为态度是驱动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客观地呈现中国消费者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特性及形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蔡利平 《旅游学刊》2007,22(1):16-18
本文在对一位西方学者的新书进行简单评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对中国旅游消费者,尤其是中国出境游客进行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这本出版于2006年的新书中,中国旅游者被描述成一个被动、无知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在文化上受中国政府左右,缺少像西方游客一般的行为准则,缺乏欣赏西方景观的能力.该书集中代表了西方国家中对中国旅游业及中国旅游者普遍存在的偏见,以及对迅速发展的中国出境游的否定和不安.本文指出,作为扎根于这一崭新的消费群体的中国旅游研究者,是有责任而且有自身的优势向全世界客观地呈现中国旅游消费者的特征和形象的.为此,本文建议对3个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即对中国旅游者的出游动机、中国旅游者的组成成分及中国出境游客的需求进行多方位高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出境旅游超前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学锋 《旅游学刊》2012,27(9):9-16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几年中,中国出境旅游出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超过20%,正是在此阶段中的2002年,中国的出境旅游人数到达1660万人次,首次超过日本同年的1652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这个阶段,正是中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2000美元的过渡阶段.尽管出境旅游政策对出境旅游具有重要影响,但最终影响出境旅游能否成行的还是经济因素,即所谓的有效需求.因此,有人据此认为,我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旅游消费阶段,更有学者提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产生爆发式的出境旅游需求,达到3000美元即产生洲际旅游需求云云.文章通过对比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境旅游的发展历程,发现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0000美元才是出境旅游爆发的阈值,且迅速超过10000美元的阶段才是保持出境旅游稳定增长的前提.对比这3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发展与经济背景的关系,不难得出中国出境旅游是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结论.中国出境旅游的超前发展仅仅是中国收入两极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及其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马波  寇敏 《旅游学刊》2006,21(7):24-28
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增长,国际旅游双流格局渐次形成,是当前中国旅游业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出境旅游发展会改变国际旅游收支关系,但是,即使出现旅游赤字,也不一定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作用.出境旅游发展会刺激中国入境旅游增长,促进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有利于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当前,政府无需对出境旅游加以直接规制,但需要采取多种跟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境游客的消费偏好和兴趣特征研究已成为当前旅游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满意度调查和细分市场展开,在研究时效和话题覆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文章借助网络大数据研究分析方法,基于游客情感分析理论,以赴澳中国游客发布在国内旅游网站的评论为素材展开分析,比较其与国际游客的差异性,继而解析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游客在吸引物类型和旅游活动两大要素上与国际游客存在较大差异;(2)目的地要素和吸引物类型均有可能引发中国赴澳游客的正负面旅游情绪,地标性景观和多样化特色较能引发中国游客的正面评价,而中国游客对澳文化资源和冒险性旅游活动评价较低;(3)中国游客对澳大利亚旅游城市的情感喜好,与其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城市基本职能存在一定关联.这些发现与当前旅游研究的相关理论较为吻合,但与现存针对中国赴澳游客的满意度调查不一致.研究的意义在于开拓了研究游客偏好和评价的新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国际旅游目的地改进针对中国游客的营销策略和方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军 《旅游学刊》2006,21(6):65-68
中国出境旅游的高增长和高消费现象引发了对出境旅游不经济性的讨论.本文通过与"中国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探析"一文作者的商榷,认为出境旅游的迅速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属于"补涨"性质;出境旅游消费存在"虚高"现象;出境旅游的发展为我国旅游业跨国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跨国经营是克服出境旅游不经济性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海外     
政策放宽:中国公民赴济州岛旅游免签实行数年的中国游客前往韩国济州岛地区旅游团队免签证政策近日被放宽至个人。中国公民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前往韩国济州岛地区旅游,出境时只需向边检民警出示有效的中国护照和前往地的机票或登机牌即可,无须办理任何签证手续,可以在济州岛停留30天。  相似文献   

10.
谢婷 《旅游学刊》2011,26(7):7-8
出境旅游市场在中国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将目的地选择扩展到境外。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出境游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到140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到11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