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济哲学与邓小平经济理论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经济学与哲学的内在联系 ,分析了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定位 ,论证了经济哲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指出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本质是经济哲学而不是政治经济学 ,以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去解读邓小平经济思想 ,根本上是把经济哲学与经济学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思想精华,其中古代经济思想不仅在古代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对当代市场经济也有一定的启发。具体而言,在当代市场经济中古代经济思想仍有较强的道德规范作用,能够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起到借鉴作用,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在我国改革的实践中探索的道路。邓小平结合中国实践,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统一性,股份制是二结合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5.
西方经济学有悠长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借鉴。中国的市场是发育不完全的市场,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是国家干预与经济自由相结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并逐步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的一个国家推动实施经济转型,绝非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体制变更过程,而是体制变革与社会转型、改革与开放、市场驱动与行政主导的一支双重变奏曲,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肇端于1960年代的“新计划经济论”经历了一个从“计算机社会主义”到“大数据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其基本理论信条是“算法为王”,即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计划化。此信条在今天的典型表达是:大数据使整个经济生活呈现出一种可视化图景,“看不见的手”已然清晰可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新计划经济”论虽然持有对“市场”的承诺,却把经济计划全然奠立于大数据基础上,并由此提出全面恢复计划手段的实践构想,从而陷入否定“市场”也即否定大数据存在根基的理论境地。走出“数据拜物教”迷雾可以看到,大数据不能重塑“新计划经济”,但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宏观调控的新工具,大数据能促成“市场更加有效”与“政府更加有为”的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8.
庞芳 《大众商务》2022,(2):219-221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之前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想要长时间保持市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稳定状态,就必须要推动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文章第一部分对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第二部分从市场内部房地产空间布局的模式、房地产市场空间布局的形成机理等方面入手,说明了房地产市场空间布局与市场经济运行关系...  相似文献   

9.
罗晨曦 《全国商情》2009,(15):138-139,130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既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存在着客观的缺陷,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二者的优越性.在具体的结合过程中要求巩固公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落实政府宏观调控,保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如何契合农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引导农业经济快速、健康、高效地运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订单农业历史发展的回顾,分析了订单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及订单农业在当前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市场经济体制下订单农业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构,对进一步协调农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客观评价中国实行了28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积极意义与成就,发现:计划经济时期完成了中国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形成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积累大量实物经济和生产力,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就发现并提出了所谓“斯密问题”;从那时起,把斯密看作伦理学上的利他主义者和经济学上的利己主义者,就几乎成了研究斯密的传统“信条”;人们由此形成了一种常识性的共识正是斯密自己造成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人格分裂和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价值紧张,并因而使经济学陷入了愈来愈“不讲道德”的困境和使伦理学愈来愈沦为只会空洞说教的意识形态工具。然而事实是,“斯密问题”是一个只有在特定的论域中才有意义的问题——严格廓清这一点,无论是对于我们理解斯密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经济与伦理的自然关联,还是作出重塑现代经济与伦理再度结盟的努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要被比它更有效率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代替,这种思想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实践中逐渐演变成为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并被看作科学社会主义的典型模式。但事实证明,这种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并不适合于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形成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证明社会主义可以和市场经济相贯通,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完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者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我国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难题。邓小平在分析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在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拟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兼容性作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经济伦理的研究是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尤其是经济学界和伦理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经济论理的蓬勃兴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及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构联的分析,指出:经济伦理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秩序的建立,有助于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经济伦理的研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制度,而不是市场及其机制、功能;市场制度由居于基础地位的“法”和作为其补充的“德”构成;“法”的制度内涵是“对等性”条件下,承认和维护“自利”原则的“正义”;“德”的制度内涵是对“正义”的自觉维护和“非对等性”条件下的“同情心”,“法治”和“德治”的作用领域应由市场主体的“对等性”决定。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与经济哲学具有互补性,经济学侧重于经济过程的规律性,经济哲学侧重于经济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经济学离开了哲学,它不过是一种抽象的知性科学,而哲学离开了经济学,它也就变成一种纯粹的思辨哲学。经济学家要成为思想家,他必须要从经济学上升为哲学,而哲学家要成为实践家,他就必须要掌握经济学。正是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盟才产生真正的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经济学与经济哲学都起源于近代,起源于对以资本为竞争主体的市场经济的思考,由于资本是分析现代社会的基本哲学范畴,因而弄清资本与国家,资本与人民,资本、国家、人民三者的关系,就成为当代经济哲学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总体运行机制,程恩富教授从经济活动的“自然形态”出发,以“自由经济与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与商品经济”两组范畴为逻辑起点,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市场-国家”双重调节建立“有计划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市场-国家”双重调节思想否定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决定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可以为解决“资源错配”问题、实现“空间协调”和“精准调节”等提供理论指导、运作机制和可行路径。“市场-国家”双重调节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调节方式,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有效扩大内需,加快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加速推进“循环转进”,进而助力新发展阶段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文章论述了“诚实信用原则”是中西方共同提倡的重要伦理规范 ,指出造成我国现阶段“诚实信用原则”两难困境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提出了以“入世”为契机 ,建立和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从微观基础到宏观体系逐步实现的途径和步骤。  相似文献   

20.
对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探讨了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这一理论演变的轨迹和真实含义。笔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将这两种学说对立起来,因而不能看到理论演变的实质。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使经济学对资源配置方式的认识由“空中”回到“现实”,我们必须在不完善的市场和不完善的政府之间做出抉择,而不是在有效的政府和无效的市场或在无效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之间进行简单的权衡;即使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也不存在政府完全替代市场的简单规则,“看得见的手”只有顺应“看不见的手”的运行规律,才能驾驭市场。寻求政府与市场的配合是减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