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企业数据化地解读市场与消费者,不外乎有两种途径,或者自己去了解,或者借助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很多企业在与市场调查公司合作的过程中,觉得好像做不做市调结论都是一样的,没有显著的成效感。事实上市场调查这个行业是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中国的,整个模式从西方输入,行业思维、方法、手段并不完全适合刚刚起步但是发展迅猛的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消费者选择食品时的观念产生变化:口味和方便性的重要性降低益普索市场研究公司消费品研究部门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全球消费者选择食品时的观念已经发生了一些转变。"更新鲜的原料"、"更有利于健康"、"更加环保的包装"等内容成为了消费者衡量和评价食品生产企业的重要的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将汉堡、薯条称为垃圾食品。可是,以麦当劳为代表的西式快餐店为什么可以深深地吸引住广大消费者去消费这些“垃圾食品”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闫海  王洋 《中国广告》2022,(8):76-82
垃圾食品的泛滥造成非传染病导致的健康状况恶化等严重的负外部性,垃圾食品广告推波助澜,是法律规制的重点。作为社会人的消费者具有有限理性,与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理性营销出现失衡现象,并且存在跨时选择的行为化市场失灵,应当对垃圾食品广告采取以助推为硬核的促进式规制。面对食品市场信息环境的缺陷,垃圾食品广告助推式规制应当以良性食品生产信息环境建设为目标。垃圾食品广告的规制机构不仅应当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还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展开合作规制,并且避免规制俘获。垃圾食品广告的助推式规制应当以有效性、高效性和公平性为标准,综合运用不同干预强度的规制工具,以保障和发展公民健康权。  相似文献   

5.
市场调查研究是科学地、系统地、客观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营销的资料、数据、信息.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制定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决策。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益,说明它生产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要求,只有通过调研.确定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保证企业获得满意的利润。市场调查研究是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陈峥 《光彩》2008,(5):35-36
市场调查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过度迷信数据只会带来恶果。企业家的直觉是学识和经验的积累,在企业决策中应该发挥重大作用某企业投巨资请一家调查机构做了一份美容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共800多页,报告最后得出结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重要因素排序是:功效、价格、广告。在消费者心目中知名度最高的美容保健品是太太口服液、朵而胶囊。看了这样的报告,真为这个盲目崇拜数据的客户感到冤枉,这等于是客户花了大把的钱得出了"通过严  相似文献   

7.
利用1 790份网络调查问卷数据,采用相关分析、交叉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网购食品消费者选择行为,分析网购食品市场渗透率不高、用户黏性不足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消费者个性特征差异会导致对网购食品的不同态度,进而影响消费者对网购食品的选择行为;良好的网购环境、物美价廉的食品、优质的网购服务,是促使消费者选择网购食品的主要因素,对网购食品安全的担忧、习惯于传统购物方式、网购维权难度大,是抑制消费者选择网购食品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网购食品"难维权、维权难"可能会放大消费者对网购食品产生的消极态度。为此,应加强网购食品多主体协同监管,消除消费者怀疑心理和不放心态度;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动线上市场和线下实体店紧密结合、融合发展;完善网购食品维权制度,畅通维权渠道。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调查像西洋疗法,需要“生活者调查”这样的“中医疗法”弥补。在营销学上。一般非常重视消费者调查,这也是企业攻打市场的利器。但现实中,这项调查往往也不能解决企业开拓市场中的所有问题,尤其是企业进入不熟悉的国外市场、面对不同的文化时。更是如此。比如,在中国以狮子为尊的习俗。一般的消费者调查可能就无法反映出来。针对西方营销理论中消费者调查所不能网罗的领域,日本第二大广告公司博报堂提出了一个独特的“生活者”概念。并且以新的调查框架在全球各主要市场开展大规模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财经界》1995,(10)
前言"中国食品消费倾向有奖调查"由国家信息中心《经济与信息》杂志社、《中国剪报》社与北京瑞达急冻食品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旨在通过透视消费者的行为和心态,了解食品需求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为制定食品业发展规划和企业调整经营战略提供依据。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经济与信息》杂志和《中国剪报》的广大读者。调查共设计了120个题目,刊登在《经济与信息》1995年第4期。截止到1995年7月15日,共收回有效答卷13857份,本报告是对其中4819份答卷通过计算机处理后汇总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竞争时代和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使市场调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市场调查作为一个实践性活动,不仅要求有科学的组织管理,还要求有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分析手段,然而最关键的是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真实性。这是市场调查的起点,它直接决定了市场调查的工作效率以及可信度和实用价值。为了充分满足调查目的,为企业决  相似文献   

11.
谁是你的消费者,他们是否正在发生改变?这样的问题是所有企业都不敢怠慢的。与其他企业一样,了解自己的消费者是爱慕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除了通过终端反馈、网上调查等常规手段,每年爱慕都会聘请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做消费者调查。  相似文献   

12.
"地沟油"人造鸡翅"等食品问题的频频曝光再次将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推向风口浪尖。在对企业不道德行为唏嘘批判的同时,消费者也该借机对自身的不道德行为做一个全新审视。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份由4个维度、18个问题组成的问卷,通过问卷完成消费者不道德行为及其对企业评价的调查,结合SPSS软件统计发现,消费者更倾向于容忍某些特定的、潜在的不道德行为,他们相信自己不会以他人利益的减损为代价来获得收益,但同时却又常常通过开展不确定行为获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食品企业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本文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法对全国511家企业的员工和10000余名消费者进行食品认知调查,利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企业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食物过敏原、转基因食品三个问题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并提出完善企业信息披露、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建立社会监管网络信息系统等对策,来应对食品企业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你想过吗?如果有一天,你在类似Google等搜索引擎中搜索自己公司的信息,却出现了类似"麦当劳垃圾食品"和"耐克血汗工厂"这样对公司十分负面的网页,你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正>一、对消费者的调研发现对消费者的调查表明,超市提高食品安全是一项能带来积极回报的“投资”,而不是“成本开支”。 1.首先,中国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2.食品安全是影响消费者消费选择哪种渠道购买食品,特别是生鲜加工食品的主要因素; 3.大多数消费者愿意为改善的食品安全多支付一点额外的费用; 4.改善食品安全能够帮助零售商增加销售、进行溢价销售以及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6.
女性是化妆品市场的消费主力,上海女性具有国内化妆品市场前沿性的消费特点,本文研究上海女性消费者的化妆品消费特点及其对化妆品购买渠道选择,旨在检验现有化妆品企业在上海的销售渠道是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本文首先介绍了本次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接着从消费者的化妆品信息来源、选购地点等方面对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丁金萍 《现代商业》2011,(17):136+135
近年来,我国由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引发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令民众更为担忧。盘点近十年来的食品安全大事件,从"毒奶粉""瘦肉精"到"染色馒头",食品似乎要与"毒品"划上等号。2010年6月,《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12个城市进行公众安全调查,食品安全以72%的比例当选为消费者最为担心的安全问题。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产品形象和企业信誉在消费者心中的倒塌和颠覆,导致消费者对整个食品行业的不信任,是目前食品行业面临的最大危机。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将在充分了解食品企业的特殊性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现状及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使用知名品牌近似名称"老干妈"与"老干爹"对簿公堂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仅一个品牌,就遇到了许多麻烦事。"老干妈"在不断地"清理门户",可最近一段时间,"老干妈"又把眼光盯上了"老干爹"。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称,"老干爹"借助"老干妈"之名在市场上大肆行销,连系列产品的名称也和"老干妈"亦步亦趋。在各地市场和超市中,"老干爹"有意与"老干妈"摆放一处销售,特意制造"亲戚关系",其目的在于混淆品牌,误导消费者,以达到赚钱的目的。于是,"老干妈"正式在当地几家媒体刊载,"严正声明",指出该公司从未以任何形式委托其他企业生产"老  相似文献   

19.
<正> 洗衣机诞生之后,日本夏普公司别出心裁地从公司各部门抽调一名女性职工,组成"女性眼光发展组"。负责从女性消费者的角度,去衡量生产出的产品怎样适合女性消费者"口味"。经调查得知,国内大约有50%的  相似文献   

20.
倪学志 《消费经济》2011,(5):45-47,51
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食品生产者利用食品内在质量的强隐藏性,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及消费者健康的违法加工行为。但在食品比较丰裕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挑剔"的消费者的偏见认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从需求的层面诱引生产者偏离伦理去实施败德行为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而缺乏对现阶段农产品市场供给新特点的了解而导致的对农产品质量知识了解不完全以及单一知识化,是消费者出现感知偏差的主要原因。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农产品市场供给新特点、农产品营养质量客观现状及其对应的农产品质量知识以及食品营养知识进行广泛宣传,让消费者对食品感观性质量有个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