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书·项籍传》云:“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意思是说,先下手主动就能够制胜对手,后下手被动就会被对手制服。但是经过军事家和企业家在战争和竞争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发现,“先发”并不一定能“制人”,“后发”也不一定“制于人”。如果谋划得法,“后发”也能够“制人”。  相似文献   

2.
2003春天,人类突然遭遇SARS(非典型肺炎)的袭击。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使全人类都为之震惊。有人说,“非典”比传统战争更可怕,因为在军事战争中人们大都知道敌人是谁,知道敌人在哪里。可是在与“非型”遭遇战的初期,人们根本不知道谁是敌人,当然就更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中国是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北京  相似文献   

3.
2003年春天,人类突然遭遇SARS(非典型肺炎)的袭击。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使全人类都为之震惊。有人说,“非典”比传统战争更可怕,因为在军事战争中人们大都知道敌人是谁,知道敌人在哪里。可是在与“非型”遭遇战的初期,人们根本不知道谁是敌人,当然就更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中国是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北京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是企业决胜的“核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拿破仑曾说过:“我的军队所以长胜不败,就因为与敌人抢占制高点时,我们总是早到5分钟。”日本松下幸之助也常说:“在与竞争对手较量时,必须比他们先行一步”。我国民间也有“先行一步天地宽”、“先发制人”、“捷足先登”等一些类似的话。这种“早到5分钟”、“先行一步”、“先发制人”、“捷足先登”的思想和行动,不仅是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国与国之间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必不可少的战略和策略选择。在现实生活中,要事事处处都比别人“早到5分钟”,又谈何容易,这当中最主要的就是不断地创新再创新。对企…  相似文献   

5.
市场总是有一些“盲点”存在,这些“盲点”就是消费者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市场的“盲点”往往是大家都不太注意的地方,需要通过潜心分析和敏锐捕捉才能识别发现。正因为“盲点”是大家都不太注意的地方,所以谁先发现它、利用它,谁就容易取得成功。如果企业在进行营销策划时,善于寻找市场的“盲点”,在“盲点”上做文章,不但可以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可以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1 寻找产品的“盲点” 比如消费者有了某种需求,但由于众多生产企业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考虑过要提供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会造成产品的“盲点”。  相似文献   

6.
李萍 《企业天地》2002,(4):37-38
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善于寻找市场的“盲点”,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盲点”就是消费者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市场的“盲点”往往是人家都不太注意的地方,需要通过潜心分析和敏锐捕捉才能识别发现。正因为“盲点”是大家都不太注意的地方,所以谁先发现它、利用它,谁就容易取得成功。“盲点”一:突出产品的功能差异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企业只能为某一类或某几类需要服务,而消费者在同一需求上的差异性,决定企业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互有差异的整体需要。因此,通过市场细分,可以寻找挖掘目前未被满足或尚未被完全满足…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初,面对员工跳槽的高峰,有的老板哼出一句“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有的老板甚至视员工如“走狗”——“多给点吃的,自然就不会走”……最终,HR不得不陷入无休无止的新年招聘烦恼中。与之相反,一些优秀企业的HR,却坐在办公室悠然自得地呷着咖啡。因其骨干员工对猎头的频频骚扰无动于衷,他们心里很清楚,“别的公司都是看中我的工作经验和手中资源,虽一时的工资会比现在高很多,但是一旦将我榨干,就会把我踢开;而现在的公司,有很多激励措施和长久的职业发展规划,真正把我当‘人’看。”诚然,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但你有没有算过员工跳槽的经济账?仅直接损失就有离职员工3~20个月的月薪,离职人员一多,损失上千万元也不是没有可能;那些因核心人才流失而导致的商业机密泄漏、市场机会丧失以及对其他在职员工造成的连锁影响,就更是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8.
文摘月报     
越战中的“蛇禽战”抗美援越战争中,因为敌人不善夜战,中越军队采取的是敌疲我扰的战术,到了晚上就派人去美军基地扔炸药包,或者是打冷枪。完成这一任务,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躲过美军的夜视设备。一时间,整个美军驻地一到晚上便鸡犬不宁。因为晚上都在闹腾,美国兵白天自然就没有精神打仗了。  相似文献   

9.
“谁占有了标准谁就会赢得市场”,“谁占有了市场谁就是标准”,两个命题都讲到了“标准”和“市场”,看起来似乎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但从强调的重点不同,仔细分析起来却颇具歧义。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指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意思是说,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攻破敌人军队,下策是攻打城池。商场如战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场不宣而战的特殊经济“战争”,与军事战争一样,你死我活。企业要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异军突起,创造奇迹,使其经营蒸蒸日上或柳暗花明,就必须用智去取胜对手。“上兵伐谋,以智制胜”作为企业经营谋略,其要旨在于:企业面对你死我活  相似文献   

11.
现今,人们说起市场,往往宠爱“创造市场”,而冷漠“紧跟市场”。其实,若将这二者截然分开,使之绝对对立,就会陷入片面性,“唯创才灵”也是一种误区。人所共知,所谓“创造市场”即指创造新的需求与产品,“紧跟市场”就是紧随创造者之后制售俏销产品。诚然,“创造市场”可以实现人无我有,而避开竞争;“紧跟市场”势必形成人有我有,而竞争激烈。但是,所有的企业都“创造市场”也就没有竞争了,而没有竞争的市场则就不成其为市场了。事实上,天下除了创造全新产品的企业可以称之为“创造市场”外,绝大多数后来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是产品的竞争,是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市场,谁就拥有未来。“日本经营之神”,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如果顾客问起“松下电器公司是生产什么产品的?”大家应该这样回答:“松下电器公司是造就人才的,此外还生产电器产品”。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任最高主管网弗列德·史隆也说过:“你可以拿去我的财产,但将人员组织留给我。在5年之内,我一定可以将那些财产再赚回来。”这些至理名言,都充分说明吸引人才,开发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山西海宝钢铁集团公司之所以能建…  相似文献   

13.
余人 《英才》2004,(5):115-115
何谓“该”?我以为”该”就是无所谓什么原因或道理都会发生的事物,无论人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是别无选择要接受的现实。老北京就有句不太中听的俗话.即”该的”!我猜测它的本意有”该得”的意思,正因为是得了”该得”的东西.所以也就成了“该的“了。  相似文献   

14.
相信很多HR们(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都会有这样的烦恼:“我辛辛苦苦制订的管理方案,为什么大家就是不能理解和接受?”“为什么只有我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去考虑问题,而部门经理只会尽力维护本部门的利益?”“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现状不合理,可就是不愿意接受变革,宁可安于现状?”……虽然许多HR在工作中已具备专业的工作态度,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却往往忽视了顾客的需求,导致自己的产品没有市场,而这恰恰是决定其方案成败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做生意要善于捕捉市场空白点,因为‘冷门’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而且,由于很多人还没发现或忽略它的商机,竞争相对来说不那么激烈。对于初做生意的打工妹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谁能够把握,谁就会成功!”——关琳  相似文献   

16.
公明 《企业文化》2009,(9):85-85
看央视2台的“非常6+1”节目,我记住了主持人李咏说的一句话,那就是:“谁都会有机会!”这让我想起了西方的一句名言:“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所以咬得深了一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一句古话“老实人吃亏”,意思是说老实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与不老实的人相比,总是会付出得多,获得的少。用今天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吃亏的老实人并不都是傻子,他吃亏就吃在他周围有些不老实的人。这些人精于算计、谙熟“投入产出”与“曲径通幽”之谋略,而老实  相似文献   

18.
SARS危机终于过去,但SARS的话题远没有结束。机遇总是与危机共存,企业如何应对突发的危机,如何把握未见的机遇?《圣经》的“创世纪”中,挪亚因得神的先知,造方舟而得救,以后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灾难毁灭了生灵,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物种、新的生机。市场竞争瞬息万变,市场机会稍纵即逝,企业如若能卜先知,就能在竞争中胜出。“快鱼吃慢鱼”已是普遍真理,哪个企业不希望先知先觉?商机把握只要快个半拍就能占据主动,有多少企业因为反应迟缓败下阵去。纵观那些失败企业,往往不是没有先知的机会,而是没有先行的勇气,往往“小富即安”令许多企业止…  相似文献   

19.
华晨不必先到发展中国家市场去练兵试战,一定要先在中国市场做出彩,才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不挂彩。纵观华晨汽车的发展历程,就是缺憾两字。如果没有非市场因素伤筋动骨地折腾,今天中国的本土品牌轿车的领军企业排序就得重写,华晨上中华轿车项目的时机、市场机遇和车型定位都是最理想的,但就是内患让原本能  相似文献   

20.
经理箴言     
信息化时代要靠个性化取胜在上世纪初,企业谁做得快谁就会取胜,比如福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企业谁做得好谁就会取胜,比如日本制造业崛起;信息经济时代,谁做得对谁就会取胜……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企业,我认为现在都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为什么呢?信息化时代企业要靠个性化取胜,而不能靠大批量的生产,大批量生产变成了大批量定制。但是,如果没有每一个员工的SBU,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以人作为经营单位的话,你没法满足这种定制的关系。变化这么快、这么复杂,你该怎么做?原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根本无法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所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