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武汉市农业学校培训中心是湖北省武汉市农口培训系统公认的"黄埔军校",2006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村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等5万人次,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创业致富典型。其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得到了武汉市委、市政府和受训学员的高度评价。武汉市农业学校农民创业培训以农民为主体,以创业培训为主线,实现惠农政策对接、专业技术对接、农业专家对接、创业明星对接,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学员  相似文献   

2.
《农民科技培训》2014,(10):F0002-F0002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夏邑分校自1981年创建以来.坚持农广校的办学方针.高举农民教育培训的大旗,积极履行农民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科学普及、信息传播等职能.做到稳定开展中专学历教育,持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积极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三进村”培训,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效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民科技培训》2009,(9):F0002-F0002
广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广东省农业干部学校、广东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总站合署办公,是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任务:开展农村成人农业技术中等专业学历教育:承担高等教育农业自学考试助学工作,受委托承担农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承办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工作;受委托负责承担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4.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刚刚发布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改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三化同步”发展全局,解决未来“谁来种田”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抓住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命脉。  相似文献   

5.
周少华 《农民科技培训》2006,(6):F0002-F0002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滕州市分校成立于1981年,2003年加挂了“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子。25年来,学校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致力培养农村留得住,用上,能带头的实用人才,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四川省依托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创业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田间学校等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虽然四川省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7.
《农民科技培训》2009,(8):F0004-F0004
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校于1981年,2007年加挂上海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隶属于上海市农委。建校30年来,学校形成了由市校、十个区县分校和乡镇、村级教学点组成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学校培养了1.5万余名农村中等专业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近万名高等学历教育人才,15万余名农村从业人员经过培训获得了绿色证书、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今年(1~4月份)寒潮暴雪、干旱、低温冷害等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存去冬今春期间组织全国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展了冬春农民大培训.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一所运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手段对农民实施终身教育时农业远程教育学校.它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是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提供人力支持.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广天地》栏目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办的一档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电视专栏,  相似文献   

10.
农村的发展主要依靠农民,推进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是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河南省夏邑县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进程,当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紧抓机遇,积极探索建立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为农村培育了一批既懂生产又懂经营的新农民,有力促进了"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重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基石",那么发展农民教育更是振兴农业的基石。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针对全省农村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多元化的需求,探索出多种行之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正在总结推广,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全省农村经济建设,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农民科技培训》2006,(4):F0002-F0002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即墨市分校创建于1981年,2001年4月,2004年6月,经即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先后加挂了“即墨市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即墨市农村经济信息中心”的牌子。  相似文献   

13.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忠实记录了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汇聚了全体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职员工的心血与情感,凝聚了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的力量,向社会展示农广人发挥远程教育优势、进村入户开展教育培训的风采。《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是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2月30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级农广校将有组织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5亿人次,使接受培训的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500万人,职业技能鉴定2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0万人;培养农村中等职业人才75万人,对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学历层次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继续开展中专后继续教育和合作高等教育,培养高等专业人才25万人。本期互动平台摘编了山东省农广校、辽宁省农广校和河北省农广校的农民教育实践,希望这些来自省校的经验和做法,对于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实现"十二五"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忠实记录了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汇聚了全体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职员工的心血与情感,凝聚了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的力量,向社会展示农广人发挥远程教育优势、进村入户开展教育培训的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国有农业职业院校280余所,县级以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700余所,农村职业高中4000多所。这些宝贵的教育培训资源,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载体,但作用发挥得还不够。要鼓励支持农业职业院校办好农科专业,积极争取将骨干务农农民的农科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  相似文献   

17.
《农民科技培训》2014,(8):19-19
<正>近年来,江苏省农广校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大力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百万中专生计划、农民培训工程,进一步强化农广校职能,全面提升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服务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一、适应市场,调整农广校功能定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广校在农业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大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乡村干部,有效提高了江苏省农业技术和管理队伍素质。本世纪以来,随着高中教育普及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少,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生源锐减,在招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近几年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措施,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强力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对农民教育培训进行五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1.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各种简便、易行、管用的方式,组织专家教授、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教师结合农时季节,进行田间培训。同时发挥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昌平分校(简称昌平农广校)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专后继续教育、农民短期培训于一体。近年来学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业技术推广、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工作。建校30多年来,学校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1000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500人,实施阳光工程,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20000人次。学校曾被评为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北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北京市农村远程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