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63.8%的农村人口,其中6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593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36%,高于城镇的6.29%。据预测,到2030年,农村65岁以上老人为1.2亿,占农村人口的17.39%(城镇为13.1%),而农村目前仅有7.8%的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的养老问题日益凸现,迫待进一步完善。一、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有31个省(区、市)1955个县不同程度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相似文献   

2.
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最基本的立足点是县(市)。大量的农村要依靠本地县(市)的带动,全省城乡统筹的规划、政策也要通过县(市)来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3.
1999--2005年广东建设现代农业取得进展,农业现代化指标达标程度提高的指标数量增加,指标达标程度的结构改善,按已有的发展速度,广东全省可以在2020年如期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广东省内4个区域以及21个地级以上市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进展,但是发展的不平衡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4.
按行政大区推进农村小康化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省(市)为单位将全国划分成若干农业区域的做法,简便实用,有利于按现有的行政系统研究推进农村小康化与农业现代化。文章分析了我国6个农业大区的人口与经济、农业生产特征与农业类型,进而从宏观上提出了各区农村农业的发展方向、战略与对策设想。  相似文献   

5.
加强政府在农业投资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与其他行业的协调发展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克服我国日趋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基本保证,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现代化宏伟战略目标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业政策作了一些调整,从而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相对于工业现代化进程而言,农业现代化进程仍然严重滞后。农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调查与思考河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所有为支持农业而由不同服务主体,以不同服务方式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内容的总和,其总目标是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业增长。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农业生产被逐步推向市...  相似文献   

7.
关于都市农业的若干认识问题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关于都市农业的若干认识问题党国印农业生产与人类相伴而生,已先后经历了集体采集农业、自给自足的种植农业和面向市场的商品化农业几个发展阶段。但过去的农业生产始终在农业与工业对立、农村与城市对立中发展,农民的艰辛、农村的破败和农产品贸易地位的低下成为农业生...  相似文献   

8.
吕萍  周虹 《农业经济》2000,(9):25-26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海城市是我省最早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城市之一,1996年,省委、省政府把海城列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试点单位,使市领导更自觉地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和重中之重来抓,从而促进了海城市的农村经济登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1999年末,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实现692亿元,是1978年的238倍;农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7060元,是1978年的38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45165元,是1978年的29倍。目前,海城市高效经济田面积已达…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处于宏观政策与微观经济的交汇点,是落实中央农业农村工作政策、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东台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市),近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良好的农村环境,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连续四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行榜,并由2001年的81位前移到2004年的57位。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杨勇)从农业部获悉,为鼓励和引导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引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农业部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定工作。经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部属有关单位推荐和专家评审,决  相似文献   

11.
临沂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可持续农业的含义及其战略目标可持续农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区域范围 ,有利于改善农业所依存的环境与资源 ,提供人类对食物和纤维的基本需要 ,经济可行 ,并能提高农业和农村社会生活的一种发展模式。它吸收了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重视资源环境的优点 ,强调高投入、高产出与高效率 ,并对农业资源环境给予充分的重视。《中国 2 1世纪议程》结合我国的国情 ,对持续农业战略目标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提高食物生产和食物安全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杨勇)从农业部获悉,为鼓励和引导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引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农业部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定工作。经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部属有关单位推荐和专家评审,决定首批认定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等40家单位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产业化空间     
“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这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农业现状。  相似文献   

14.
巴中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左右。在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持全市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稳定,有效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进而实现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辽宁省内大多数市、县(市、区)农发局已成立农业信息工作机构(信息中心、信息处、信息科、信息股等),建立专门信息机构的市达90%以上,县达50%以上,1/3以上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现有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联络员(农业系统人员)100余人,农村信息员(农民)2000余人.全省农业信息系统拥有微机设备近1000台,接入互联网微机500台以上,县以上农业信息工作基本实现操作微机化、交流网络化.2002年1月起,辽宁省在全国率先推行《辽宁省农业信息联络员工作制度》和《辽宁省农业信息采集与发布制度》,截止到目前,全省共有14个市75个县区实现与省厅互联,各地年报送农业信息15000余条.  相似文献   

16.
去年,肇东市农业战线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化战略,以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抵御了各种自然灾害侵袭,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呈现出干群精神振奋、各业兴旺发达、社会繁荣稳定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研讨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交流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受中央有关部门的委托,不久前中国农村杂志社在银川市召开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中财办副主任段应碧、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韩茂华、自治区副主席陈进玉以及21个省(区、市)农口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农村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孙中华主持.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殊产业,它的发展与否是由其自身的规律决定的。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构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进行农业开发建设和农村社会建设,必须符合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运行规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保护、支持农业发展,对农业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战略措施。自从1988年以来,辽宁省先后进行了辽河三角洲、辽河平原、辽宁中部平原三期农业综合开发,开发范围由最初的4市9县(区),扩展到全省13个市的37个县(市、区)。目前,全省形成了以辽河三角洲为龙头,以中部平原为骨干,带动东西两厢的总体开发格局。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对于提高农业总体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具有…  相似文献   

20.
王林林 《山西农经》2022,(8):153-15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来促进农业农村的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依然面临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城乡产业融合不充分的新挑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应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村,不断强化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引导,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