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农村经济》2010,(7):16-19
2006年底,根据中央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关于中心城区和市委各大口工作党委与远郊区县及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机关、企业、社区各级党组织对5个远郊区县及其358个年可支配收入不足30万元的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了“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扶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是浙江省嘉兴市启动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计划"的伊始之年,秀洲区积极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途径,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对转化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有益的多元探索。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区村级经济总收入11130.05万元,比2012年增加838.02万元,增长8.14%,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6.78万元。被市锁定的经常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42个薄弱村中,有26个村的经常性收入超过30万元,薄弱村转化率达到61.9%。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共有8个经济薄弱村,村级经营收入均不足70万元.围绕力争2014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针对现状,从2012年起,金城镇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强村带弱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一年来,全镇经济薄弱村共确定了26个帮扶项目,投入帮扶资金60万元,完成帮扶项目20个,经济薄弱村当年实现增收80万元.  相似文献   

4.
《上海农村经济》2001,(3):23-25
浦东新区农村共有292个村,根据我们对部分村的调查和计算,一个一般规模的村(农业人口千人左右),为维持村级组织的正常管理和农民社会保障的基本需要,其年总支出不能低于30万元,其中村管理干部、人员报酬15万元,老龄组织活动费用1万元,合作医疗及养老补贴万元,扶贫助残助学支出2万元,办公费支出3万元,其它支出1万元,规模较大的村(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总支出不能低于40万元。以经济净收入不足30万元或40万元作为经济薄弱村标准计算,目前浦东新区经济薄弱村共有25个。  相似文献   

5.
2010年以来,姜堰市委、市政府为了改变经济薄弱镇贫困落后面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6个经济薄弱镇中推出了20项帮扶措施,组织经济发展强镇(区)、市级重点单位挂钩帮扶经济薄弱镇围绕"三年倍增"发展目标开展帮扶.  相似文献   

6.
2011年,江苏省如皋市有44个村被列入南通市级经济薄弱村。据统计,如皋44个经济薄弱村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总收入平均为21.89万元,其中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8个,10-20万元的村17个,10万元以下的村19个,44个村中有净收益的村共有26个,累计债务3754.44万元。面对村级集体经济实际,如皋市  相似文献   

7.
嘉定区朱家桥镇地处嘉定北部,与江苏太仓接壤,1995年时全镇有8个经济薄弱村(村级可支配资金不满20万元),占全镇总村数的53.3%占全区经济薄弱村总数的47.1%。经过两年的扶贫努力,已有7个村脱贫,1997年村平均实现利润41.1万元,村可支配资金达34.1万元,其中面貌变化最大最  相似文献   

8.
《致富之友》2005,(10):33-33
近日获悉,“内蒙古中草药材高效经济扶贫发展协会”与杭锦旗巴音乌素镇签订合同开发治理其所属地的400万亩荒地沙漠。据该协会秘书长王泽生先生介绍,该协会拟用10年时间,组织资金120亿元人民币对巴音乌素镇的400万亩荒地沙漠进行全面开发治理。开发治理工作将从2006年元月份开始行动,治理规划初步分成10个大项目区,50个小项目区,每个小项目区估算投资2.4亿元人民币,第一个项目区建设将用三年时间完成,三年收回全部投资。  相似文献   

9.
2005年,保山市四县一区共有76个乡镇、904个村委会、10331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216.6万人,当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5.6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占农村经济总收入0.2%。全市有集体积累的村354个,有企业的村218个,当年有集体收益的村494个,占全市村级总数的54.7%,其中,村级集体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53个,5至10万元的村34个,23万元以上的村54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410个,占全市村级总数的45.4%。在村级集体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253个村中,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152个村占16.8%。  相似文献   

10.
丰县位于江苏省最西北部,辖14个镇、360个行政村,其中经济薄弱村55个,贫困户4710户,低收入人口1.59万人.近年来,紧紧围绕省委提出"千村万户帮扶"工程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实施"村企挂钩"结对帮扶,目前已有18个经济薄弱村实现了不同形式的村企挂钩帮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薄弱村的经济发展和低收入贫困户的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11.
孙吴县是个“六个一草一水二分田”的边境县,总面积4545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个国有农场,8个国有林场,126个自然村(屯)。几年来,我们依托资源、地缘优势、政策优势,抓住机遇,着力构建区域特色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1996年全县农业总收入25111万元,其中粮食收入17875万元。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实行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嘉定区不断加大扶持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的力度.自2012年起,嘉定区对24个年集体可支配收入低于200万元或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1000元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进行新一轮扶持.为鼓励这些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向资源要效益,对村集体经营的粮田,区、镇实行"以奖代补",即奖补300元/亩.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全区24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年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00万元的有22个村,其中超过300万元的有5个村.华亭镇北新村集体经营粮田3460亩(水稻),年经营收入加补贴、加物业资产租金收入,年可支配收入近400万元,一举摘掉贫困帽子.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以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帮扶为突破,结合落实《南京市"十三五"时期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计划》,采取"调研摸底、分类指导、综合帮扶"等措施,经济薄弱村帮扶卓有成效,整个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全面提升。一、主要成效2011年以来,该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25个涉农村居(村集体稳定性收入低于50万元)和10个经济欠发达村居(村集体稳定性收入低于70万元)为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帮扶重点。经过几年的帮扶,35个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无锡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原地,创造了"苏南模式",锻造了"四千四万"精神,走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实践的最前沿,书写了领时代之先风的宏伟篇章.作为相对发达地区,无锡自1992年开始已经进行到第十轮市级经济薄弱村扶持,不断巩固和拓展相对薄弱村(以下简称薄弱村)脱困转化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16年专门印发《关于经济薄弱村脱困致富工程的实施意见》,开始了第九轮薄弱村扶持工作,一定5年不变.扶持期间,全市三级陆续出台了62个扶持薄弱村的政策文件,市、县、镇三级财政专项预算帮扶资金达8.95亿,全市薄弱村提前2年实现了稳定性收入200万元的脱困转化目标,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薄弱村集体经济取得了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闵行区抓住城市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不断增值的机遇,以区、镇政策扶持为重要依托,以盘活存量土地及回购、改造与开发经营性物业等为主要手段,积极培育经济薄弱村自我"造血"功能,争取到2015年全区经济薄弱村基本消除.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时期,经济薄弱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标准也随着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调整.闵行区目前出台了行政村维持基本公共服务和村级管理正常运行每年需要的基本支出标准:农业户籍人数在300人以下的村为100万元,农业户籍人数在300~1000人(含300人和1000人)之间的村为200万元,农业户籍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村为230万元.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邳州市紧紧围绕"富民增收"这个核心,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市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去年初邳州市认定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41857户、107907人,经济薄弱村50个。经过努力,当年完成3.2万人口脱贫,19个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达到"七室两超市一广场"的标准,13个经济薄弱村年集体收入超过18万元,实现脱贫目标。今年,邳州市20个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全  相似文献   

17.
<正>截至2018年底,江苏省如皋市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6321户、33228人,省市经济薄弱村33个,还有941户、2006人未脱贫,全市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累计脱贫率94.14%,超过南通平均数92.7%;33个省市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在40万元以上,有3个省定、2个南通市定经济薄弱村脱贫(连续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圆满完成脱贫致  相似文献   

18.
正青山湖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城东,常住人口约64万,辖4镇、4街道及1个省级工业园区,共60个行政村,均属典型城郊融合类村庄。全区集体资产近95亿元,资产"亿元村"占比近60%。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34亿元,村均收入超过700万元,10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高达80%。通过统一资金审批流程、统一资产购置流程、统一资产处置流程、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徐州市和苏南、苏中相比,差距在县域经济,而县域发展的差距在镇域。壮大镇域经济,成为推动徐州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2009年,徐州市乡镇财政负债50.7亿元,平均每镇4371万元,镇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活力不强。如何发展,是不是照搬"苏南模式"?徐州市强调"苏南在发展中经历过‘镇镇点火、村村冒烟’阶段,而我们苏北发展就必须避免这一教训,应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为此,在乡镇科学发展的探索中,徐州在全国率先开启乡镇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姜堰市委、市政府为了改变经济薄弱镇贫困落后面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6个经济薄弱镇中推出了20项帮扶措施,组织经济发展强镇(区)、市级重点单位挂钩帮扶经济薄弱镇围绕“三年倍增”发展目标开展帮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经济薄弱镇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考核评比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帮扶经济薄弱镇发展的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