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牢牢把握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高效农业持续发展。蔬菜、花木、鹅业、特水、休闲观光等主导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高效农业比重达35%以上。沿江、沿湖生态高效农业板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扬州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公道水产生态示范园被评为全市首批现代农业亮点工程,沙头蔬菜园区创成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2.
<正>太和县是安徽省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农业基础条件好、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全县以勇敢的改革创新精神、强烈的现代发展意识,孜孜不懈苦干实干,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发展现状及成效太和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通过依靠科技教育,加大智力投入,推进农业集约化,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保护与改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途径,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99--2005年广东建设现代农业取得进展,农业现代化指标达标程度提高的指标数量增加,指标达标程度的结构改善,按已有的发展速度,广东全省可以在2020年如期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广东省内4个区域以及21个地级以上市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进展,但是发展的不平衡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近年来,盐城市紧紧围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突出转型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跨越盐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深入开展农业龙头企业运行质量提升年活动和"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跨越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做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419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38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56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淮安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秸秆沼气、农民培训等工作全国有影响,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畜禽规模化养殖、植保机防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动物防疫、林下经济、农业信息化等工作处于全省前列,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突破,农业现代水平不断提升,多项工作获国家、省、市表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农业部门要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围绕"行业争进位,部门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黑龙江垦区(以下简称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起步的关键年,垦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当年实现生产总值916.4亿元,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59.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4136元(合8592美元);“北大荒”品牌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42位。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沛县按照"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强势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发展。2011年,沛县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得分78.33分,居全省第八。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必须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汇聚科学发展共识,凝聚加快发展之智,集聚和谐发展之力,层层分解任务细化节点进度,加大财政、金融支农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之举。近年来,海门市坚持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作为率先全面达小康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争创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强市(县),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强势推进现代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宝应县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任务,围绕"六个注重"和"五个转变"的要求,坚持以产业  相似文献   

11.
2012年2月21日,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在南京召开了全省分支行行长会议,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总行全年工作要求,研究部署优化服务和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推进江苏新农村建设、提升政策性金融履职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但农业现代化进程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现代化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探究其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将对进一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6个指标在内的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市域尺度上,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测算了2010年和2016年该省13个地级市和4个省直管单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值,并利用ArcGIS102软件探究其在空间上的分异特征。[结果](1)湖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由2010年的0380,提高到2016年的0526,农业现代化水平由低水平阶段过渡到中等水平阶段,发展势头良好。(2)2016年相对2010年,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荆门市和襄阳市的评价分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十堰市的评价分值最低。(3)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趋势,农业现代化发展高的地区在中部平原地区,低水平的地区在西北部山地地区。[结论]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来进步空间还很大,挖掘地区资源环境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仍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算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从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 ,从农业现代化走向农业信息化 ,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农业发展的里程碑。世纪之交 ,全球正在进行一场不见硝烟的信息战。发达国家正在力图抢占当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发展中国家也在制定本国的信息化战略 ,力图在若干重要领域占领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沿。面对正在激烈兴起的新的科技革命 ,中国已经意识到信息化对于中国的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农业发展中 ,中国应当实施“信息跨越”战略 ,确立“信息强国”路线 ,发挥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时期的叠加效应和倍增效果 ,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 ,带动农业现…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1999—2007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广东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并评估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1999—2007年广东建设现代农业取得进展,农业现代化达标程度提高的指标数增加,指标结构改善;但是劳均农机总动力、劳均农业总产值等核心指标落后,省内四个区域及21个市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按照已有的发展速度,广东省可在2020年如期整体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珠江三角洲能够在2010年如期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国际上形成了"数字农业"的概念,预示着21世纪的农业将呈现出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崭新面貌.我国2000年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冯国勤副市长在上海传达贯彻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讲话中提出,上海应加快"数字农业"的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建设工作的核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展开。文章从“三农”视角出发,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收集2002—2020年数据,构建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3个子系统7个准则层共23项具体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测度陕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各准则层发展水平,分析陕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亟须改进之处以及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山东省平度市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切实把设施农业作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头等大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和实现平度高端特色名牌农业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20.
我市自 1993年初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按照 "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 "的思路,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全市和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整体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999年全市农业增加值 142亿元,年均递增 6.8%,农民人均纯收入 3331元,年均递增 19.2%。 一、大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坚持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的方针。本着 "谁投资、谁受益 "的原则,努力创建和完善各类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