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业集聚对山东省FDI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产业集聚因素纳入了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的研究中,运用面板数据从行业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山东省2000-2009年在有产业集聚倾向的行业与没有集聚倾向行业中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得出结论是山东省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技术溢出效应;相关行业的产业集聚抑制了FDI的技术溢出;同时产业集聚也抑制了流动资本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外资不断涌入中国。中国已连续18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FDI最多的国家。而产业集聚在FDI的区位选择中逐渐扮演了愈加重要的角色。基于前人的理论研究和江苏省的相关数据对产业集聚和FDI区位选择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产业集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程进 《江苏商论》2004,(5):159-161
马库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考虑了FDI的因素将产业集群分成四种类型,通过对江苏省外资产业集群的分析,我们认为江苏外资产业集群处于卫星平台型向轮轴型转变的过程中,外资大规模进入后与本地企业联系正在加强,在此分析基础上我们给出了加快外资与本地企业联系的对策,并指出引入外资服务业集群发展城市经济进一步加快外资集聚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静 《商场现代化》2006,(2):186-187
长江三角洲是由沪、苏、浙三地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规模最大的区域。近年来,长三角集聚了大量的FDI,成为了该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作者将通过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FDI和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出发,对二者间关联性进行机理分析之后,利用29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工业企业数据(1986~2008)验证FDI与我国产业集聚水平的相关性,阐述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现状和水平,最后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利用FDI推动集群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文秀 《财贸经济》2012,(3):112-119
本文从服务业FDI的影响因素出发,探讨服务业FDI和服务业集聚之间的内生互动机理,研究发现,服务业的集聚性优势已经成为东道国吸引服务业FDI的主要原因,但服务业FDI并不一定能够诱发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基于中国1991-2009年间服务业FDI数据和服务业集聚指标,本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以期为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产业的升级,FDI集聚已经逐渐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欧盟作为经济联合体,近年来,其内部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大,成员国的数量也持续增加,吸收FDI总量也一直攀升,已经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集中地。然而,欧盟成员国内部的FDI的分布并不均匀。本文根据欧盟国家吸收FDI数据,对其FDI集聚现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学术界普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能促进产业集聚,本文尝试探究检验中部地区FDI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首先利用区位熵指数分析了中部地区产业集聚状况,然后以河南省为例,利用2001-2010年27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FDI对河南省产业集聚的作用不显著。继而将地区的要素禀赋变量加入模型后,分析发现要素禀赋对中部地区产业集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现中部崛起的过程中,中部地区着重加强对本地区要素的利用效率,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的利用FDI,不能盲目追求FDI的规模。  相似文献   

9.
《商》2015,(20)
外商投资推动产业集聚的影响理论分析比较少,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理论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群的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为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理论基础。第二,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聚集内涵,从基础上分析FDI的产业集聚效应,并阐述其作用机理。本文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聚的影响是互动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资本集聚、市场需求、技术外溢等作用实现的,而产业集聚又使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区域高度集中,不仅产生"内部经济效应",高度专业化分工就是很好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条件,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更好的承接外商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讨论武汉市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二是专业化水平较低,技术品牌优势不明显;三是产业集聚难以充分发挥效应,产业关联度较低;四是来源于国际市场环境的制约。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快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传统聚集经济;二是提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三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提升市场开放程度;四是加强不同区域的同类型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产业的聚集是经济活动最引人注目的地理特征。上世纪70年代,意大利北部传统产业群的迅速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凸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诸如美国硅谷和128公路电子产业集聚、英国剑桥高保真器材集聚、德国斯图加特的机床产业集聚等,成为全球经济生活中突出的现象。中国自90年代以来也形成了东莞IT行业集聚、浙江大唐袜业集聚、江苏的昆山电子制造业集聚。按Porter的分析,产业集聚可界定为特定领域中(通常以某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臧新  王红燕  潘刚 《国际贸易问题》2008,305(5):109-113
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道国一般会出现地区的集聚现象,农业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会形成集聚呢?本文对江苏省农业FDI的地区集聚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某些地区的农业FDI存在较明显的国别集聚和产业集聚。文章还对农业FDI的来源国集聚和产业集聚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江苏省机电产业20022011年的数据研究了产业集聚对三资企业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机电产业存在着明显的集聚倾向,且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从长期来看,机电产业集聚是三资企业规模的格兰杰原因,产业集聚对于三资企业规模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力;从短期来看,这种效果则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FDI与产业集群关系的主要理论进行了综述,从理论层次得出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其次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的相关数据对研究主体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实证层次验证了两者的相互关系,最后通过研究得出FDI和产业集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FDI对产业集群具有促进作用、产业集群对FDI具有吸引作用的结论,并对如何更好地吸引和利用FDI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1998—2011年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FDI的规模和行业特征,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具有相同的增长趋势。利州}办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产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当滞后期为1时,生产性服务业FDI规模的变化是制造业增加值变化的原因;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分行业的实证研究。最后,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6.
FD(I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湖南省作为内陆省份,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都有待提高。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FDI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利用回归模型分析FDI对湖南产业集群的作用,并提出了针对湖南省利用FDI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FDI如何影响GDP出发,运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然后分析引进FDI与江苏GDP增加的因果关系,从而完成对FDI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对模型合理性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使跨国公司将其生存和发展融入东道国资源、技术及人才等的配置中,一个国家FDI的进入对产业的集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集聚战略也日益广泛地被运用于招商引资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在大都市内形成并不断发展,其与FDI的互动关系还有待验证。本文选取北京市为案例,在描述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FDI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集聚与FDI进入有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试论FDI对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作用开始凸显出来。人们开始关注于外资拉动的产业集群。本文以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FDI对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目的在于促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为地方政府发展地方产业集群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5年~2014年浙江省地级市数据,探讨浙江省产业协同集聚现象,并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研究浙江省产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工业产业升级,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与工业产业升级呈反比。故而建议在工业区附近建立信息软件园和电子商务城,鼓励和帮助物流企业分散网点扩大网络,这样才能促进工业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