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德隆危机看企业“体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零点调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共同合作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被访者认为: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本文调查资料均基于零点调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有力地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运用不善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企业和品牌带来灭顶之灾。文章结合对品牌危机成因和社会化媒体特质的分析,指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企业品牌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而阐述了品牌危机管理各个阶段企业应采取策略。  相似文献   

3.
2005年度的中国市场对于众多知名商业品牌可谓多事之秋,肯德基、宝洁、强生、雀巢、高露洁、哈根达斯、光明……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国际著名品牌陆续在中国市场上遭遇到空前的企业危机冲击。 2006年,情况似乎仍然没有太大改观,国际品牌仍然成为商业组织危机事件的主角。企业危机的类型也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安全和企业形象方面:芝华士12“年份门”风波、丰田锐志漏油事件、博士伦护理液引发眼疾、欧典地板宣传欺诈…… 2007年,更多的企业经历了品牌危机之痛。从手机、汽车、IT到食品、服饰、超市等行业,众多企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2008年,东航返航事件、抵制家乐福事件……,诸多事件证明了:品牌已迈人了危机高发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危机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品牌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课题。品牌管理者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无论是多么知名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危机。而且作为一种公共事件,任何组织在危机中采取的行动,都会受到公众的审视。实践证明,一个组织如果在危机处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失当,将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受到致命打击,甚至危及生存。但是,危机仍可管理。若缺乏良好的危机管理机制,小事件可以演化成为大风险的导火索;而成熟、高效的危机应对,也能让企业在遭遇毁灭性打击事件时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下,道德型品牌危机的传播速度与范围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表现与品牌形象。在直播电商成为主流营销渠道的今天,直播间内员工顾客的情绪互动是企业挽回顾客关系与修复品牌形象最直接的途径和方法,需要企业重点关注。在此背景下,借助质性研究方法,系统凝练并提出了道德型品牌危机下不同类型员工与顾客情绪互动对消费者宽恕的影响机制,为企业道德型品牌危机管理及运用员工力量获得消费者宽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5.
危机处理——现代企业的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企业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文章对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处理.减少或削弱危机对企业的影响,保持企业经营的持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危机管理和危机沟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球化的趋势使以往的厂商层面的乃至行业层面的竞争模式,逐步被产业竞争代替。企业面临来自消费者的压力,面临着对有限的共同的资源市场的强烈竞争,同时面临着被社会的认同和支持的需求。在争取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出现危机事件的概率显著增加,危机事件对于企业,产业甚至社会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尝试对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和危机处理中的沟通能力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在新的竞争态势下,企业发展和危机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零点前进咨询有限公司的一项关于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如果将正面临1至2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3至4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企业,那么目前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仅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9月世界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危机已经从虚体经济蔓延至实体经济。从股市萎靡不振到企业停产、裁员,甚至破产等现象.无一不向身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管理者们宣告“冬天”到了。因此,面对这次危机,如何准备“过冬”成了企业管理者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困扰我国企业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危机。高达53.8%的被调查企业曾经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这种危机的困扰。人力资源危机不仅是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危机,也是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之一,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核心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及时识别、正确处理、恰当预防危机,成为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莫海燕 《经营者》2005,(11):97-99
在现代社会中,谁能有效避免和控制危机。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这是我们通过对危机管理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本身表明这样的道理:企业永远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产品、价格、人才、信息、财务、信誉等种种危机。事实上,据有关资料。目前。在中国。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其中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这个调查绝对不是为言耸听。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任恢复的品牌危机处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危机的实质是信任危机,而不是产品本身的危机。因此,品牌危机处理的本质就是品牌信任的重新恢复,它的基本行动准则就是真诚和快捷,而对于危机的妥善处理还会使企业借势重新打造品牌形象,赢得公众更深的信任。  相似文献   

12.
《北京房地产》2006,(6):55-56
一、超过半数的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 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如果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企业。根据这一划分,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仅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13.
林海峰 《中外管理》2003,(10):22-22
几个月前爆发的”非典”让整个世界措手不及。在SARS阴影的笼罩下.飞机停航,火车空空荡荡,街头人流稀少,饮食、娱乐、旅游行业全面停业——大多数地区和很多行业的企业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非典”影响的广泛性决定了企业对危机关注的广泛性.所以SARS的阴影过后,关于危机的话题忽然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通过案例对企业危机进行介绍,简述现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的发生,并建立相关系统以保证企业在危机中平安渡过。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带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和破坏性的特点.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企业只有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运用应对公共危机的有效方法,将承担社会责任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有机结合,才能促进企业、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危机管理,即对突发性危机事件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它是专门的管理科学,企业管理必须增加危机管理这一新的管理元素,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应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危机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处理.  相似文献   

17.
刘昊权 《中外企业家》2013,(12):267-268
自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爆发至今,欧债危机延续时间已逾三年。在不同时期,欧债危机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作为欧元区大国,在危机演进过程中,德国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导着危机救助的方向。但针对多种救助措施,德国却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鉴于这种现象,本文旨在梳理欧债危机发展脉络的同时,试图探讨和解析德国政府的危机应对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出现的危机事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变得越来越多,这些危机事件已经逐渐成为舆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这些日益增多的危机事件正在威胁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预防危机以及积极应对已经爆发的各种危机,把公共关系管理的方法融入到企业的危机管理之中和如何正确面对舆论和公众,积极展开企业危机公关,扭转不利局面,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已成为当代我国企业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度的中国市场对于众多知名商业品牌可谓多事之秋,肯德基、宝洁、强生、雀巢、高露洁、哈根达斯、光明……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国际著名品牌陆续在中国市场上遭遇到空前的企业危机冲击。步入2006年.情况似乎仍然没有太大改观.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国际品牌仍然成为商业组织危机事件的主角。企业危机的类型也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安全和企业形象方面:芝华士12“年份门”风波、丰田锐志漏油事件、博士伦护理液引发眼疾、欧典地板宣传欺诈……  相似文献   

20.
李艳艳 《活力》2009,(2):32-3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发挥得淋漓尽致。若企业本身对潜在的危机没有足够的警惕,让危机的萌芽愈演愈烈,最后只能面临淘汰的命运。要处理好企业危机,就一定要扭转企业危机在社会中造成的不良影响,改变人们对企业不良的认识,进行恰当的危机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