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以企业的投资效率为研究视角,考察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的投资角色主要表现为“治理”,在对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细分后发现,网络权力高的非控股股东可以缓解投资不足并抑制企业的投资过度;影响机制的检验显示,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主要通过抑制控股股东掏空、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以及投资机会的控制来缓解投资不足,从而提升投资效率;在企业股权融资风险较高、信息和法律环境较差时,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对企业投资行为的治理作用更突出。以上结论不仅丰富了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这一新兴学术领域的认知,对投资者和监管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亚辉 《商》2014,(34):170-171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增发中的参与行为往往隐含着重要信息。控股股东是否参与增发以及参与程度与股价究竟有什么关系?论文实证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后的股票收益率与控股股东参与度并非完全正相关:控股股东不参与增发,收益率无明显趋势;控股股东适度参与(持股比例不变)后股票出现显著正收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6—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文章考察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增加了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和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且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退出威胁可信性高、非“四大”和分析师关注少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审计投入与经营风险在非控股大股东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基于非控股大股东性质的拓展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审计师风险决策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审计师风险决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非控股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构造控股股东代理行为模型,运用效用函数和Becker的威慑理论,研究控股股东的收益和损失,发现控股股东代理行为的发生与其持股比例大小呈同方向变动,控股股东代理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以及控股股东代理行为被发现后所支付的成本,都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存在一定函数关系。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会更加重视公司股价的变动,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代理行为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的一项重要的决策,它与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构成企业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制定合理、可行、有效的股利分配政策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不稳定,不分配现象、恶意派现严重。控股股东是上市公司决策的主体,控股股东不同股利偏好影响了股利分配行为。因此,研究控股股东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非常重要。本文就国内外这方面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有助于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机制分析发现,网络权力通过嵌入效应和治理效应提升风险承担水平,其中,信息和资源的嵌入效应以及对控股股东掏空和管理层代理冲突的治理效应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治理水平不足;非控股股东网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提升了融资水平和投资效率以及研发投入增长的加快.本文对风险防范并规范企业治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控股股东,随着关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研究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的热点,大量的目光集中于控股股东和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上。国内外对于控股股东所有权集中程度和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研究存在较大的争议,并且相对缺乏理论的解释。本研究针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实际,首先对控股股东所有权集中和利益侵占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并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控股股东所有权与关联交易为主要方式的侵占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而投资者法律保护有助于减少侵占规模,就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2008—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且这种治理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退出威胁可信度高、管理层持股、控股股东财富集中度高,以及所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公司中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缓解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显示,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持有;相比于自然人和短期投机型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外资及长期战略型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基于外生政策冲击的拓展性检验显示,上市公司减持管制政策削弱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而放松卖空管制政策则会强化这种效应。经济后果检验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作用具有正向价值效应,即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黎 《商》2013,(6Z):81-81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由于股权高度集中的特点,控股股东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决策行为。随着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股权融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定向增发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主要方式。那么,在定向增发股权再融资方式下,控股股东行为有哪些特点?本文试图研究定向增发下控股股东的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0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在控制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同时,在区分不同公司的治理水平后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费用粘性的关系在委托代理问题更为严重的公司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的视角发现了影响公司费用粘性的一个新因素,同时,文章还从成本费用控制的角度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此外,文章也对上市公司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相关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建威  李薇益  黄文 《商业会计》2023,(3):47-51+63
文章以我国2015—2021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实证方法就公司绩效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绩效发展水平不同,控股股东对公司资金的侵占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为良好,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多,上市公司会出现“掏空”现象;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为一般,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会更支持公司发展;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非常差时,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多,使得上市公司出现掏空问题;上市公司为满足配股再融资所要求的条件,控股股东会降低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水平,以便于对公司发展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李淑铮 《商业会计》2023,(16):63-70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高度集中等问题,控股股东掌握着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权。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这一行为,其背后动机的不同对企业费用粘性产生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文章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费用粘性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质押资金投向下两者关系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与企业费用粘性呈线性负相关,说明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后产生的市值管理动机要大于其掏空动机。且这一关系在控股股东将质押资金投向被质押企业时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从控股股东行为的视角解释了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对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造控股股东代理行为模型,运用效用函数和Becker的威慑理论,研究控股股东的收益和损失,发现控股股东代理行为的发生与其持股比例大小呈同方向变动,控股股东代理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以及控股股东代理行为被发现后所支付的成本,都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存在一定函数关系。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会更加重视公司股价的变动,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代理行为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高比例、高频次股权质押融资现象愈发普遍。股权质押行为引发诸多经济后果,成为资本市场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我国A股2007—202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越倾向于在股权质押后进行重大资产并购重组,且并购溢价率会更高。民营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有动机进行并购交易以推升股价,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之间的正向关系在股价下行期间显著。其研究结论为股权质押资产融出方、中小投资者、监管者等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寻求控制权私利所带来的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控制权私利研究的文献,对控制权私利的概念、度量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期对关注控股股东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韩京芳 《商业时代》2012,(35):70-71
全流通市场中解禁的大股东已经成为我国股票市场最重要的投资主体。由于大股东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其交易行为对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一直都备受争议。基于此,本文从股价波动性的角度来检验大股东交易对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的减持都明显降低了股价波动性;而相对于非控股股东而言,控股股东增持对股价波动性的降低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2009—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研究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透明度和融资约束是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影响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且当企业为非国企或工业企业、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对股价越敏感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创新效率促进作用越明显;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提升创新效率提高了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7~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更低。在采用公司固定效应、倾向得分匹配以及双重差分分析等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细分产权性质后研究发现,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本研究为保证股权质押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预防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爆发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罗琦  张标 《财贸研究》2013,(4):148-156
在管理者理性而投资者非理性的分析框架下,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因控股股东特性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以2005—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而与企业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得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低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负相关性更强,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性更强;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受投资者情绪影响更大;终极控股股东两权不发生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与非效率投资无关,而两权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会加剧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20.
秦琴 《现代商业》2011,(9):223-224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集中,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非常频繁。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手段方式也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从关联交易的角度研究了控股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问题,其中包括控股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原因,以及在关联交易中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具体方式,最后针对控股股东的这种剥夺侵占行为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