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吕厚丽 《商展经济》2024,(4):101-104
本文研究发现:农村发展需要国家经济和政策的扶持,同时需要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机构下沉农村市场、支持“三农”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是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机构打破市场边界、开发农村蓝海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有力途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和“三农”领域的实现形式,金融机构要以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注重普惠金融风险防控为目标,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提升“三农”服务质效。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有政府的支持之外,金融支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金融机构结合对农业经济服务的经验,提出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本文通过对这一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河南农业经济特点的应用模式,并对在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与研究,使其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四川省广安市工商局“推进三个下乡”服务“三农”的新机制,在促进自然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家庭农业向企业农业转变、无牌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职能作用。一、登记服务下乡,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我们充分运用工商部门的各种登记职能,积极支持发展农村市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国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快“三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能力”,是新形势下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言 《现代商贸工业》2004,16(11):26-27
我国农村虽然有比较完整的政府管理体系,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政府服务体系,使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物流服务保障。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特别是在当前城乡发展差距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以保障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方建武  刘惠 《商业研究》2011,(9):187-19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四年的发展,是否达到设立初期银监会、人民银行所要实现的目标吸引各界广泛关注。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视角出发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本文运用邹氏检验,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完善了我国金融体系,也更好地支持了"三农"服务,所以还应加大业务建设、明确市场定位和增强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现阶段亟须解决的重要发展问题,“三农金融”是促进“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三农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三农”金融发展需求。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还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三农金融”服务模式,对现阶段“三农金融”服务创新中存在的难题进行分析,提出新形势下“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对策,提升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来,“三农”问题又成为热门话题,特别是我国新一届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把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提倡关心农民、重视农村、支持农业的发展。拖拉机行业作为直接为“三农”服务的行业,其产销和市场发展获得了有力地推动。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发展基础在于农村、服务项目是农业、服务对象是农民。“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的根.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信用社要发展.优势在于“三农”.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了进一步改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服务海西新农村建设.实现自身与“三农”又好又快共同发展.福建长泰县农村信用社着重打造“三个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李站 《北方经贸》2009,(7):84-85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部门,是农村资源配置的主体,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诸多问题,如金融机构发展不完善,金融服务不到位,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三农”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而这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聚成合力。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谋求缓解乃至根本改变”三农“命运的尝试,至今收效甚微,空有许多对策,就是无从下手。随着”三农“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如何加快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足够资金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指出了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一些诚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涉农金融机构,是指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家县域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涉农金融机构从不同角度向“三农”融资,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涉农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是经营理念由传统的政策性支农向效益性支农转变,经营行为由传统的注重服务向偏重自身利益转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之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已经成为大同县在经济社会中的突出矛盾,贫困地区融资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须补齐的短板,"振乡村"先要"振农业",破解"三农"问题是大同县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和紧迫任务。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大同县辖内所有涉农金融机构的一场考验,金融机构需逐渐转变服务方式,以促进农村产业振兴为关键,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何有效地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成了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三农”问题。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芳 《价格月刊》2005,(7):33-34
农村、农业和农民即“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历届政府与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支持.本文就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及其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虽然有比较完整的政府管理体系,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政府服务体系,使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物流服务保障.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特别是在当前城乡发展差距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以保障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在关心农民、关注农村、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资金供需不平衡、涉农信贷投放增长比例低、贷款需求期限过短、金融需求无法满足多样性等问题。加快完善黑龙江省的农村金融服务,政府应采取扩大"三农"信贷投放、改进金融机构服务方式、开发多样性信贷方式、提升法人机构内控水平、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等措施,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健全城乡流通体系,扩大县乡消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也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以“农”立家的国有大行,服务“三农”正是农业银行的天然使命。而随着不断加大对乡村三农市场的政策扶持力度,作为一家横贯城乡的金融机构,如何利用好这些扶持政策,以扎扎实实的金融服务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大略,同时促进自身业务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农业银行最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谋求缓解乃至根本改变“三农”命运的尝试,至今收效甚微,空有许多对策,就是无从下手。随着“三农”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如何加快改革捉村金融体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足够资金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指出了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和捉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捉村经济提出了一些诚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工作,近些年来,都以中央1号文件的形式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金融业在贯彻落实中央支农政策中,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为“三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遵义市为例,就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贯。彻执行支农政策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