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会计制度新世纪变革──资产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上看,《企业会计制度》在资产会计上继承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对于其中多数资产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处置的会计核算大体上是一致的。但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归纳起来,《企业会计制度》的修订主要遵循了以下两个原则:①积极贯彻稳健性原则,如扩展了资产减值的计提等;②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出了更加全面的规定。本文拟就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以下分析。 一、资产及其入账价值的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而《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尽管两者都认为资产应为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但两者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前者强调资产的可计量性,后者则强调资产应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在资产的入账价值方面,《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虽然都强调应按资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但后者对各项资产初始确认的规定更加明确。而前者规定的则不甚明确或者没有相应的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各项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和无...  相似文献   

2.
论资产概念与资产计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产概念及其创新1.现行资产概念及特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第6号公告中 ,将资产定义为 :“资产是一个特定主体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资产定义为 :“资产是一个企业由于以往的事项的结果而控制的可望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 ,把资产定义为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尽管国内外对资产要素的定义有不同表述 ,但其基本特征包括 :①资产是一种能够给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②资产必须是为本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③资产必须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2.会计环境变化对资本概念的影响及重新定义。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之中 ,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生存发展。从会计的发展过程与历史沿革来看 ,会计是随世界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们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特别是以知识资本、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 ,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传统会计理论中 ,企业确认的资产主要是指有...  相似文献   

3.
一、商业特许经营所涉及的会计问题商业特许经营作为一种商业经营模式,有以下四个特点:①特许人对商标、服务标志、独特概念、专利、商业秘密、经营模式等无形资产拥有所有权;②权利所有者有权将其拥有的商标等无形资产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授予他人使用;③授权合同中包含一些调整性和控制性条款,以指导被特许人的经营活动;④被特许人需要支付商业特许经营加盟费(权利使用费)和其他后续费用,即商业特许经营费。通过以上商业特许经营的特点不难看出,商业特许经营所涉及的会计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特许人所拥有的权利,即商业特许经营权,在会计上应当如何进行确认;第二,被特许人支付的权利使用费和其他后续费用,即商业特许经营费在会计上应当怎样进行账务处理。二、商业特许经营权的确认商业特许经营权首先应当被确认为一项资产,其次应当进一步被明确为一项无形资产。理由为:1.商业特许经营权符合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商业特许经营权作为一项权利,是被某一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所有权或控制权,而且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且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2.商业特许经营权具有无形资产所具...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政府会计框架下的政府资产计价是政府会计目标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有助于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改造.政府资产应定义为政府拥有或控制的具有服务潜能的资源.政府资产计价对象范围仅包括政府公共资产、政府投资资产、政府公共资源资产、政府遗产资产和政府权利资产.在政府资产计量属性上应引入公允价值,这是大势之所趋,也是政府资产计价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作为企业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资产开始大量出现 ,并有取代有形资产在企业盈利能力中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经济由于技术创新而得以发展 ,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而得以生存 ,这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技术进步在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 ,也给企业增加了相应的风险。技术资产会计的目标就在于满足用户合理评价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的需要。本文就技术资产的会计计量原则和方法作以下探讨。一、技术资产的会计计量原则1.未来经济利益原则。传统会计对资产的计量是基于过去交易的发生 ,但对于技术资产而言 ,并非所有技术的形成都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发生。因此 ,对技术资产的计量通常只能根据它所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来衡量。具体而言 ,当企业拥有或控制了某项技术 ,该技术可能使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入得以增加。这也为收益现值法的采用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基础。2.贡献原则。按经济学边际收益的原理 ,衡量各生产要素的价值大小 ,可依据其对总收益的贡献大小来确定。由于技术资产往往是与有形资产共同作用产生效益的 ,因此 ,技术资产的价值一般以该技术资产对总收益所做的贡献为依据来确定。3.价值突贬原则。对于工业时代的有形资产 ,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资产是最基本的会计要素,对会计方法体系、概念体系的认识和把握都是建立在资产定义基础上的。如何定义资产,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资产定义的介绍与对比分析1.我国对资产的定义。财政部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条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1997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21条规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20条规定:资产是财政掌管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20条规定: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004年8月,财政部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民间非营利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民间非营利组织带来经济利益或服务潜力。2.国外对资产的定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 SB)发布的《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规定: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  相似文献   

7.
谈比例合并法及在合并报表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前各国的会计惯例和实践看,比例合并法的“生存空间”十分有限,其运用范围也仅被局限于合营者对合营企业(共同控制实体)的报表合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在有关合并报表的会计规范中只要求采用权益法,还没有要求运用比例合并法。笔者认为,比例合并法不仅对共同控制实体的财务报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他类型权益投资(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财务报告,也具有其独特的运用价值。 一、比例合并法的性质 从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看,合并理论主要有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和所有权理论三种。不同的合并理论反映了人们对合并报表应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为谁提供信息等一系列问题的不同立场和观点,在实务中进而体现为对合并范围的确定、具体合并方法的选择也不相同。母公司理论强调企业集团中存在的法定控股关系,实体理论强调企业集团的各成员企业所构成的经济实体,而所有权理论强调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对另一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所有权。一般认为,完全合并法源于母公司理论或实体理论,而比例合并法源于所有权理论。这说明了比例合并法与完全合并法在理论上的地位是一致的,均可单独作为报表合并的方法。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由于受现行会计影响,人们容易产生比例合...  相似文献   

8.
一、递延资产不符合资产的属性递延资产指其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经济收益并能从未来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该定义强调了递延资产是对特定主体而言的,没有流通性,是一项已发生的费用,产生的效益体现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必须用未来收入补偿,是一项待摊销的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可见资产必须具有三项属性:①有可能提供未来经济效益;②为企业所有或控制;③必须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确定的结果。从递延资产的定义分析,虽然它完全符合第③项属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确定的结果,但它所带来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完全符合第①项属性;并且递延资产“一经发生就已消耗”,是一项“沉没成本”,而不会像其他的资产那样能够被企业“拥有或控制”,完全不符合第②项属性,所以,从定义的角度出发,递延资产不该列示为资产项目。再者,分析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不难看出资产负债表在资产项目的列示上有了很大的改动。尤其是“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和“递延税项”三个项目。由于在资产项目下除了这三个项目外都是按照谨慎...  相似文献   

9.
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由于资源具有量、质、时间和空间等多种属性,因而它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系统研究自然资源的生态循环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循环规律便成为我国经济学科领域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对其经济循环过程从量化角度进行全面反映和控制的会计,也有必要进行以下专门研究。一、资源性资产概念的界定对资产概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理解:①从其本质特征来看,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能够借助于它的运用而在未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从经济学角度所说的资源一般指稀缺资源,效用是经济资源能够成为资产在自然属性上的必备条件。此外,作为资产,在社会属性上又必须存在稀缺性,即为了获取它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②从其所有权特征上来看,资产是由某个企业实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资财。一项资源能否被视为某经济实体的资产,关键要看该实体有无对其自主支配的权利,而不应与法律上“所有”的概念相混淆。③从存在形态上来看,资产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也包括无形的经济权利。④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因而能够用货币尺度或实物等量度对其进行计量。自然资源作为一项特殊的长期资产存在于特定的会计主体中,其数量随着资源产品的产...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今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或有事项准则”)明确了或有事项的定义、确认、计量以及披露 ,这在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更重要的是 ,它包含了对会计基本概念与原则的一些修正和改进 ,因此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具体会计准则仅就某具体事项进行规范的含义 ,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基本会计准则的特征。本文就此谈谈以下看法。一、重新定义“资产”的概念我国在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原《企业会计准则》”)是这样定义资产的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而“或有事项准则”则重新作了定义 :“资产 ,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定义认为资产有以下四个特征 :①是一种资源。与前相比 ,它放弃了“经济”二字 ,体现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一些非经济性的人文、社会资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做出的巨大贡献。即使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上存在困难 ,也应将其纳入广义的资产范围 ;②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比如企业通过购买、自行建造等方式形成的某项设备 ,或因销售...  相似文献   

11.
计量就是根据特定规则把数额分配给事物或事项,是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明确以下三点:①计量的对象,即计量的客体;②计量的属性;③计量的尺度与规则。作为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财务会计,对其进行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会计计量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一、会计计量的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每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财务会计能够反映和控制的经济事物与经济行为,通常被称为价值运动或价值增值运动。一个主体单位时间的价值增值可以表示其经济效益。对于什么是经济价值,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有两种: 1.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对于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是: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商品价值以交换价值为其表现形式,在商品社会,即为货币价值形式;③商品按照价值进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可见,劳动价值论有以下特点:①价值是面向过去和现在的。价值量建立在客观交易的基础上,比较可靠;②无法解释价值之谜;③无法解释当今众多的创新金融工具的价值。 二边际效用价值论。新古典经济学派代表萨缨尔森继承和发展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其核心思想是:①效用是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效用和稀缺...  相似文献   

12.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中公允价值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减值计量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问题。然而,由于资产减值事项本身的特殊性,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各种问题仍层出不穷,尤其是资产减值及其公允价值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先从资产减值计量的理论问题入手,分析了计量所涉及的多重会计计量属性,集中分析了新准则中资产减值计量的公允价值问题,并对资产减值计量的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企业资产的定义经历了成本观→资源观→未来经济利益观→产权观的演变过程。观念的每一次转变都带动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和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但这些观念都难以解释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文章在会计资产资源观和未来经济利益观的基础上,提出会计能力资产的概念,并对能力资产及其特点进行探讨,期望能加深对企业会计资产的理论认识,促进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和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试析我国的合并会计报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财政部正在对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进行修改,这无疑是会计界的一件大事。就此,笔者从我国现状出发,结合有关的合并理论,来谈谈对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一、对我国当前具体业务规定的评价和建议1.合并范围。《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合并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其要点是:①母公司拥有半数以上权益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包括直接拥有、间接拥有和直接与间接合计拥有三种方式;②若不符合以上条件,但存在实际控制的四种情况;③若符合以上条件,但由于子公司即将脱离公司集团或所有者权益为负数及经营管理受限制的也不必纳入合并范围。以上规定存在一些模糊之处,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第①条中对加法或乘法原则的采用未予说明。举例来说,如甲公司拥有乙公司70%的股份,而乙公司又拥有丙公司60%的股份,依加法原则,甲公司实际控制丙公司60%的股份,因而丙公司应纳入甲公司的合并范围;而依乘法原则,甲公司实际控制丙公司42%的股份,因而丙公司不纳入甲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笔者建议,出于实质控制的考虑,应在新的准则或规定中将加法原则确定下来。2.内部交易抵销。内部交易事项包括内部资产交易和内部债券投资。在内部资产交易方面,我国与母公司理论最大的不同是不...  相似文献   

15.
会计计量过程可以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是对交易和事项的数量加以衡量、计算和确定 ,转化为以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 ,以便其在复式簿记系统中能被记录 ;后续计量则要衡量和确定该交易与事项的货币数量在初始计量后的变动情况 ,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变动的财务成果。一般来说 ,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中心的传统会计计量侧重的是初始计量。但在新经济形势下 ,传统的资产定义和资产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风险价值已成为资产价值的重要内容。当资产价值频繁变化时 ,以历史成本进行的初始计量 ,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后续计量在所难免。一、新经济形势下的现实选择后续计量之所以成为新经济形势下会计计量的重心 ,究其原因 ,无非是会计环境及计量要求均发生了巨大变化。1.资产形态的进化。资产是会计计量的对象。传统的资产形态以有形资产为主 ,在资产交易过程中 ,历史成本是确凿的 ,交易后其价值也相当稳定 ,因而后续计量不受关注。然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以下两种新型资产在资产总量中的比重逐步攀升 :第一 ,软性资产。软性资产是指企业的知识、软件、商誉、人力资源等区别于传统资产、具有高技术含量、极具发展潜力的资产 ,它能...  相似文献   

16.
自《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颁布实施至今,各个高校已基本上实现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由于后勤服务企业的大部分资产主要是通过对高校原有的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组和改制而成,所以后勤服务企业的经营者对后勤服务企业只拥有经营权,而高校则拥有后勤服务企业的所有权。虽然各个高校在名义上都成立了管理这部分资产的董事会,代表学校行使对这部分资产的所有权,但后勤服务企业的经营者则以“法人代表”的身份掌握着这部分资产的最终控制权,全权经营这部分资产。而高校与内部人目标利益往往不一致,内部人会因“道德祸因”而产生败德行为,并最终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如何有效地控制后勤服务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确保后勤服务企业中高校资产的保值增值,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会计委派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有人认为,对后勤服务企业监督的弱化是诱发“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应加强对后勤服务企业的监督,会计委派制是加强对后勤服务企业监督的主要方法。笔者认为,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改革实质上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的,而委托代理理论不是企业理论,它不能真正解决后勤服务企业改革过程中出...  相似文献   

17.
一、企业财务主体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的本质是对企业财力的分配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企业的财务主体就是进行分配活动的主体。财务主体决定财务分配的范围、规模、方式及财务分配关系的基本性质。财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分配总是与分配权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财务主体首先必须具有分配的权力;第二,财务主体必须能够在拥有分配权的同时,对其所作出的财务分配决策承担责任,即财务主体必须有能力承担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第三,财务主体在拥有权力并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应享受其从事分配活动所产生的利益。这就是说,企业的财务主体是集权、责、利三者为一体的独立主体,缺少哪个方面都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财务主体。二、企业所有者与企业财务主体1.企业所有者与财产所有者。所有权既是指对某种财产的所有权,也是指对企业的所有权。但把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区别开,对理解企业制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各个要素资源的所有者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这一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作为签约人的企业参与者必须对自己投入企业的要素拥有明确的财产所有权;第二,企业是由不同财产的所有者组成的,财产所有权只是交易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卢怡 《新智慧》2004,(7B):37-38
一、长期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是“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下的历史成本计量不同,与“决策有用观”相匹配的“价值”概念,是对未来现金流入的预期,也是对所拥有资产的成本补偿的重新认定。这种对资产的定义更接近经济学对资产价值的认定,即资产表现为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一旦这种未来经济利益不再存在,或已部分消失,就应当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这就是长期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价值链会计是一个新兴的会计领域,对它的研究和认识有待进一步加深。本文通过将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指传统企业会计,下同)进行比较,旨在加深对价值链会计本质和特性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对价值链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一、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不同点1.涵义及内容不同。传统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而价值链会计是以企业的价值链为核算主体,以价值管理为中心,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基本目标,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利用会计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价值链进行管理的一种会计管理活动,旨在为价值链管理者提供对价值链管理决策有用的价值信息,以优化企业的价值链管理。这里的“价值信息”表现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统一、货币性信息和非货币性信息的统一及量化信息和非量化信息的统一。2.会计主体和核算范围不同。传统会计一般以单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作为会计主体,其核算范围只限于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发生的经济事项。而价值链会计以企业价值链作为会计主体,其核算范围是企业价值链及其所涉及到的所有经济关系,即价值链会计的核算范围会延伸到企业...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简称“所得税准则”)规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合并业务会导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入账从而导致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