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恰当地运用谨慎原则,  相似文献   

2.
1998年开始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财政部文件规定,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金)。财政部于1998年初颁布了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并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不仅保留了原计提坏账准备,而且新增加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自2001年起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志着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深化。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但是,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如何提取的?计提准备有什么必要性呢?提取各项准备对会计信息有什么影响呢?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一、新旧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分析1资产减值范围与现行制度不同。(1)现行制度的相关规定。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收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委托收款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4.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按其预计损失金额预先确认损失并计提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8项,涵盖了企业除货币资金以外的几乎所有资产。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规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坏帐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提取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产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均应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共八项准备。  相似文献   

7.
一、从资产的定义的角度来看 1.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原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四项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8.
一、资产的八项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晶、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账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关键年。从陆续出台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来看。会计发展趋势突出了谨慎性原则。根据资产新的定义。于是就有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下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使资产减值成为会计人员关注的重点。为了对资产减值准备透彻理解,并在会计运用规范合理,下面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存货、应收账款、委托贷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仅要求小企业对短期投资、存货及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跌价准备)。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小企业只对流动的资产提取了减值准备,这是因为考虑到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难确定及计提长期资产减值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等情况。如果一个小企业当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查后认为同定资产已经贬值,应计提5万元的减值准备,如果选择执行了企业会计制度,那么应列为当期的营业外支出,利润因此减少5万元;如果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不对同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一、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 (一)我国目前对资产减值核算的有关规定 1998年开始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财政部文件规定,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金)。  相似文献   

12.
一、从资产的定义的角度分析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原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四项减值准备。而且,在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企业自主选择的余地更大,如对于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及在其它具体准则里对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更加明确和细化的规定,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趋势,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2005年7月铁道部财务司发布财监管[2005]109号《铁路运输企业资产减值(跌价)准备计提暂行办法》,明确规定铁路运输企业应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跌价)准备,并对八项减值准备的确认原则、计提范围、方法及依据、审批权限及责任部门和减值准备的转回予以明确。与财政部新发布的资产减值准则相比,  相似文献   

14.
2001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规定固定资产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2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又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并在股份有限公司中首先得到执行。从这3年的执行效果来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夯实企业资产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挤走了一些上市公司业绩水分,使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趋向于真实。但由于准则仅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些原则性的内容进行了规定,  相似文献   

15.
“四项计提”是指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包活对存货跌价损失、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的提取。它是会计核算中稳健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和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法的具体运用。自1998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实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来,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对该制度的完善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其中以财会字[1999]35号文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等会计处理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计提四项准…  相似文献   

16.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是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企业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措施。同时,为进一步贯彻谨慎性原则,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扩大了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要求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等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如何理解资产减值准备,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方式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但实施中仍然存在利润操纵隐患,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重点分析上市公司利用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等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几种方法,找出产生利润操纵的原因.最后提出防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较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准则作为一项新制定的准则,其实施增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性及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可靠性,减少了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冲回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企业期末资产发生减值应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会计处理方法不尽相同。本文对企业会计处理中的一些常用的减值准备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2001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规定固定资产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2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又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并在股份有限公司中首先得到执行。从这两年的执行效果来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夯实企业资产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挤走了一些上市公司业绩水分,使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趋向于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