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代数字化出版的浪潮正冲击着期刊出版产业的发展,期刊行业对数字出版及网络出版的参与度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不得不考虑怎样去应对。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期刊业界所面对的挑战,探讨我国期刊网络出版市场的赢利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春军  董凯 《商业科技》2011,(19):57-57
当代数字化出版的浪潮正冲击着期刊出版产业的发展,期刊行业对数字出版及网络出版的参与度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不得不考虑怎样去应对。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期刊业界所面对的挑战,探讨我国期刊网络出版市场的赢利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给传统出版带来挑战和机遇,促进图书出版营销工作的变革。本文对数字经济进行简要概述,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图书出版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对图书出版营销战略的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从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全媒体数字出版的概念出发,我国现有传统中小出版企业转型或投资的数字出版企业,其发展战略应定位为数字出版内容提供商,即采用迅速扩展或精度数字出版内容,进行数字出版资源聚集或加工,在数字环境下提供精准、权威、有价值且可工业化生产的数字出版内容,使企业在数字出版的大潮中逐浪前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现代营销作为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生事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网络时代企业对现代营销人才的特质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网络环境不同于传统环境,传统环境下营销人员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可能无法满足网络时代出版企业营销工作的需要,这就为出版企业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时代一个合格的出版企业营销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6.
《商》2015,(7)
数字出版信息资源是现代出版企业管理的基础,对出版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文章就从几方面对数字出版信息资源在出版管理中的开发利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马竟容 《商场现代化》2012,(25):196-197
数字出版打破人们几千年的阅读习惯,掀起了阅读的新革命。数字化是出版业的大势所趋,传统出版企业需要转型和改变才能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读者出版集团为例,讨论数字化过程中,传统出版企业应如何开展数字出版业务。  相似文献   

8.
曾玉蓓 《中国市场》2022,(24):183-185
新媒体和数字出版的出现,致使纸质出版物市场急剧缩减,甚至淡化。特别是近几年来,手机的持有者年龄一降再降,新媒体和数字出版几乎占据整个出版领域,公众号阅读成了人们接受出版物的一个主要途径,短视频更是成了占据人们空闲时间的主要娱乐和阅读方式。公众号和短视频等一系列的新媒体也将出版经济收入来源一大部分转移到了数字出版领域。文章阐述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经济影响和遇到的困境,并指出其稳步发展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9.
龚卿 《北方经贸》2022,(7):122-123
目前,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意识日益提升,数字出版正日益成为引领价值、宣传思想、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主力军。但与此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传统出版仍远未与数字互联网技术从“相加”到“相融”,技术应用、编辑创新和理念设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些企业的数字化仍处于发展初期,赢利模式尚不清晰,未来发展之路仍未找到,甚至一些企业出现了业务萎缩,在数字化大趋势下掉队的现象。基于此,本文就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进行研究,论述一线企业如何推进技术与内容深度融合,以期对传统出版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数字出版产业领域,各数字出版企业大都追求"大而全"或者"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并未形成整条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协作。本文在总结目前国内外数字出版产业中三种主流发展模式即内容提供商主导模式、技术提供商主导模式以及终端生产商主导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以读者为核心的数字出版产业新模式,并力求对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怀着对数字报业光明未来的期许汇聚在这里,共同见证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的启动。”2006年8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林江用这样充满了希望和憧憬的话语宣布了中国数字报业战略的开端,正式启动了“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同日,多家媒体共同发布的《数字报业北京宣言》也呼吁,传统报纸应当转变观念,顺应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多元传播割据下报纸出版方式和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促使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数字出版的发展既对传统出版产业带来了本文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差异、数字出版的现状、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中面对的问题以及传统出版实施数字出版的策略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巨大改变。而在数字经济发展速度高、辐射范围大的背景下,企业营销也要适时地改变传统的营销思路、营销模式和营销方式,由线下营销向线上营销转型,并且通过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首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根据4P营销的基本原理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创新,为相关产业的实践者提供市场营销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刘莎 《商场现代化》2023,(21):49-51
数字经济时代对企业的营销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在原有营销战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才能不断优化企业的营销模式,塑造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重要性,并针对现阶段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更好地指导企业营销战略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梅哲坤 《商业故事》2021,(5):185-186
随着当前网络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期刊的数字化成了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刊物出版的主流,现代科学技术也给数字刊物的出版带来了一定的突破、机遇以及挑战.在这个信息爆炸式传播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进一步对数字出版行业进一步优化,并利用科学技术继续推动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是当前我国数字化行业应当进行分析和考虑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近年发展极为迅猛,在发展的同时,该产业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一些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在行业合作、共赢、发展结构、知识产权、人才储备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中的企业需要克服的,同时也需要政府运用政策来进行协调扶持的。现如今,大部分地方政府进行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和政策上表示支持数字产业发展的态度,而缺少的是对于这个行业具体的政策规范和支持制度。现有的法规主要是关于新闻出版、互联网出版、版权等等方面的,而各个地方政府在数字出版产业管理上各个方面的差异比较大,因此通过对于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关于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方朋远 《中国市场》2013,(37):39-40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出版业一直与科技创新相伴而行。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出版业。数字技术经由生产流程、产品营销、产品制作层层渗入出版产业的机体。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形态逐步显现,产业链条日趋完整,产业融合度在逐渐加深,产业规模日益壮大。过去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数字出版年增长率接近50%,2009年总产值达到795亿元人民币,首度超越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生产总值。到2012年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人民币,仅3年的时间近乎翻了一倍。可以说,数字出版产业在高歌猛进,但在热闹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技术变革的席卷下,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如何进行有机结合、融合共生?内容产业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升传播质量和经济效益?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推动产业的发展,需要热烈的激情,也需要冷静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邢雯婷 《商业观察》2023,(22):21-24+28
电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在此背景下,企业之间竞争的“主阵地”由线下转为线上。其中,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营销模式转变对企业提出了更高挑战。文章以数字经济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并从多个方面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市场营销模式,以期能够为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数字出版产业的版权保护的现状和特点 过去作家觉得网上传播自己的作品,可以提高知名度,但由于以手机、电子书、在线阅读、数据库销售、应用软件下载等数字出版形态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同时由于大量数字出版企业版权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网络侵权盗版更为猖獗,随着传统出版业与作者的维权意识逐渐提高,数字出版企业与传统出版业、作者之间的数字版权纠纷数量将会呈快速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媒体生态下的专业出版社生存现状,本文以上海音乐出版社为例,从新媒体技术、新媒体传播、新媒体产业特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探索发展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途径。以期为国内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模式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