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亚硝酸盐(NO2-)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它还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起到着色发色、防腐以及增强风味的作用。但是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能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运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甲醛及亚硝酸盐等是食品中常见的致癌物质,具有致突变、致癌性及细胞毒效应,食品原材料、加工方法、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有产生致癌物质的可能,因此致癌物质的检测极其重要.本文就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甲醛、亚硝酸盐及其常见检测方法进行概述,同时分析了每种致癌物质的检测方法的优点及不足,旨在为食品粮油中的常见致癌...  相似文献   

3.
<正>大量的调查表明,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溶氧不足和pH较低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协同作用,成为诱发暴发性鱼病的最重要环境因子。随温度升高,血液中亚硝酸盐蓄积最多,进而影响免疫保护机制,水温超过30℃以上时,亚硝酸盐诱导草鱼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亚硝酸盐氮含量到0.090mg/L左右草鱼即出现出血病。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 5009.33—2016)运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不同类别的食品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不同周期后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食品在初始放置的3 h内,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变化较小;炒小白菜(素菜)和炒青笋肉丝(荤菜)随放置时间延长,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呈上升...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亚硝酸盐过量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盐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无机盐。人类的食品与饮水中均含有微量的硝酸盐。但在某些情况下,食品中硝酸盐含量会激增。存在于食品中过量的硝酸盐在一系列细菌的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可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食品中有过量的亚硝酸盐是引发人中毒、致癌、死亡的原因之一。所以硝酸盐在食品中过量存在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界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喜欢酸菜,但酸菜不宜多吃。酸菜在制作过程中,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特别是胡罗卜素和抗坏血酸破坏严重。如果在制作时不注意卫生,混入杂菌,在这些杂菌的作用下菜中的硝酸盐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使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几十倍。亚硝酸盐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高铁血红蛋白,能使机体出现紫绀等缺氧症状。亚硝酸盐还很  相似文献   

7.
陈银珊 《现代食品》2021,27(3):177-180
本文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 5009.33—2016),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测定,建立数学模型对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分量进行计算、分析,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结果可以表示为X=(11.2±0.70)mg·kg-1,k=2,为评价试验测量结果的真确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环境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越来越高,降解越来越难,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与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亚硝酸盐能促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造成血液输送氧气能力的下降,即使含氧丰富的水体,鱼类仍表现出缺氧的浮头症状。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微生物含量是评价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能够确定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为此,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的内、外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内、外质量控制消除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三、亚硝酸盐(-NO_2~-)氨转化为硝酸盐的硝化反应中的中间产物,也是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亚硝酸盐通过鱼虾呼吸作用经鳃丝进入血液后,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血蓝蛋白载氧能力下降,引起鱼虾组织缺氧、摄食减少、骚动不安、反应迟钝、慢性中毒、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主要应用紫外分光光谱法检测草原红太阳、秋霞、海底捞、齐齐4种品牌火锅底料中亚硝酸盐含量,同时检测各类食材在不同品牌火锅底料中煮沸1 h后火锅汤中亚硝酸盐有无明显变化,进而验证4种火锅底料中亚硝酸盐测得含量是否符合可食用标准。通过试验数据可知,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各个元素线性关系较好(R=0.999 1),加标回收率为81.56%~108.33%。其中草原红太阳中亚硝酸盐含量较少,秋霞、海底捞、齐齐中亚硝酸盐含量较多,均符合国家标准,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简单、数据精准。  相似文献   

12.
周子凯 《现代食品》2022,(8):165-167,171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城某农贸市场腌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方法: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重庆市大学城某农贸市场市售泡姜类、泡椒类腌制样品与泡姜类汤汁、泡椒类汤汁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亚硝酸盐含量在0.03~1.90 mg·kg-1,其总体平均含量(0.62±0.50)mg·kg-1,对所涉及的所有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进...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较多,但各个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方式、检测精度及准确度等差异较大,在选择甲醛检测方法的时,需要根据食品中的甲醛含量、潜在的检测干扰因素、检出限、准确度、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目前的检测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最佳的甲醛检测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为开发准确测定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亚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跟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碘单质,间接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还研究了淀粉用量、不同酸性物质和不同pH等反应条件对回收率的影响。该方法实验测亚硝酸盐含量相对偏差为2.4%,限检量为0.30mg/kg。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和贮藏条件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的影响。以菠菜、生菜、莴苣和芹菜为研究对象,经过炒制、煮制后分别在常温(25℃)和低温(4℃)下贮藏,于0 h、12 h、24 h和36 h测定亚硝酸盐和菌落总数,对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蔬菜的优势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25℃下,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贮藏36 h时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炒制菠菜达到190 mg·kg-1。在4℃下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和菌落总数含量变化幅度小,贮藏36 h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为0.89 mg·kg-1,分离鉴定的20株优势菌有17株为硝酸盐还原菌。无论是炒制还是煮制蔬菜,25℃下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均高于4℃。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作为生命的物质基础,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有利于进一步掌握食品的质量、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变化,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食品安全以及食品中营养元素摄入的需求.现如今,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技术和手段,并且发展至今已得到相当程度的完善.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食品中的蛋白质及其检测意义,然后论述了食品中蛋白质快...  相似文献   

17.
高友汉 《现代食品》2024,(2):193-195
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汤料食品中的罂粟碱、那可丁、蒂巴因、可待因和吗啡含量。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简单易操作,检测准确率以及精密度高,可为汤料食品中的罂粟壳成分检测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田甜 《现代食品》2023,(12):20-22
食品安全一直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需要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本文分析了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PCR技术提高检测工作的准确度和时效性。同时,探讨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优势,以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亚硝酸盐对人和许多其它生物具有毒害作用,其对鱼类致毒死浓度以及致毒机理,国内外已在多种鱼类中开展了研究,一致认为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影响主要是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Fe2+)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Fe3+),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严重时会导致鱼、虾类缺氧而窒息死亡。在水产养殖业中,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高是引起鱼、虾等致病的直接或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亚硝酸盐对人和许多其它生物具有毒害作用,其对鱼类致毒致死浓度以及致毒机理,国内外已在多种鱼类中开展了研究,一致认为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影响主要是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Fe2 )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Fe3 ),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严重时会导致鱼、虾类缺氧而窒息死亡。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