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林州市、南乐县、灵宝市等12个县(市)区1206位城乡居民的调查,从基层文化场馆建设及公众使用情况、基层文化活动开展及公众参与情况等角度分析河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引导公众合理文化消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张卫枚 《北方经贸》2014,(10):31-32
构建科学的公共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健康发展。当前,公共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指标导向性不强、指标有失偏颇以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紧密结合公共文化建设的特点,从建设规模、政府投入、公众参与等维度构建公共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罗兴奇 《商业时代》2013,(2):142-143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区建设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促进社区居民交往、推动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城市公共空间在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从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角度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空间资源,更好地发挥其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居民融合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剖析了南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均等化现状及相关问题,提出了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均等化的发展规划,并认为推动南昌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将进一步均衡居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需求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失衡局面。本研究建议相关政府应从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数字化转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加快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项目建设,推动南昌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打造有南昌特色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平台,以加快实现南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均等化战略。  相似文献   

5.
屈培娟 《商》2014,(37):223-223
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公共治理中数字的统计分析更为科学便捷,同时也为公众参与数字争论提供了平台,本文叙述了目前公共话语中对数字质量、数字结构、数字语体的争论,分析了数字语言的诸多功能,在未来的公共治理中要理性的对待数字化治理,提高科学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商》2016,(8)
公共环境决策中公众参与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提升公共环境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有重大意义。我们应从鼓励、支持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发展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两个方面入手,完善公共环境决策中公众参与法律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徐华 《消费导刊》2014,(10):128-129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并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集约化城市发展的国家宏观战略背景下,公众参与生态社区建设,在实现城市范围内的整体节能和综合生态效益方面显示出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相关概念、目的意义以及我国公众参与生态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公众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文化的供给能力是政府展现文化软实力的标志,政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保障和尊重公众的文化权利为出发点。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资料查找等方法分析目前南通的公共文化供给现状和服务需求,找出供需之间的关系,针对公众的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对南通公共文化供给方式的创新建设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协商民主突破了传统协商民主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逐渐发展成为更加自由、开放、便捷且成本低廉的协商民主方式,但网络协商民主依然面临数字鸿沟导致的群体分化、非理性协商等现实困境。实现网络协商民主的良性运行,必须加强网络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和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培育公众政治参与的能力,提升公共理性;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跨越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环境管理中引入公众参与,不仅体现了我国公共管理的民主和法制,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行政的内在要求。文章在阐释社会公众参与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公众参与城市环境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北京市委书记刘琪主持了北京著名社会学家的座谈会,听取大家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构想与操作建议。刘琪书记在会上强调了建设和谐社会过程加强公共参与的重要性。可以说和谐社会的目标抓住了社会发展的一个准确方面,而公众表达与公众参与则切中了建设这一目标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2.
何玲 《中国市场》2012,(35):78-79
村级文化建设要以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维护农村稳定为重点;昌吉州在村级文化室的建设上加大政府对村级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促进了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机制体制建设;创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村级文化建设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公民本位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大众和政府共同追求建立高绩效的公共服务部门。政府投资建立并管理的公益性公共文化场馆,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强调优质服务,可以师法企业,通过平衡计分卡构建公益性公共文化场馆的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该方法将单位长期目标逐步转化为阶段性指标,并且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综合考虑,将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全面整合,同时,引入公民参与机制,使得政府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财政开支,促进公益性公共文化场馆发挥文化担当,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唐鑫  李茂 《中国市场》2014,(3):106-113
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保障城市文化安全的现实需要。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方面的差距。存在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资金投入机制单一、文化设施配置规律把握不准、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等。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法律体系、构建"三体联动"的公共文化管理模式、完善绩效评估与问责评估机制、多措并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志愿者参与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充分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责和义务.本文分析了莲都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如何推进丽水市莲都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是一个依赖于价值共创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政府的规制与管理,更依赖于社会整体成员的调动和参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公共文化体系中所存在的区域供给不平衡、供需错配、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如何解决公共文化产品的区域供给不平衡的问题,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质量,实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成为当下优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路径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韩冰冰 《中国市场》2022,(27):178-18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物质需求在得到满足的同时,群众对精神世界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馆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为了发展乡村地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实现文化和科技的高效融合,基于新媒体背景建设乡村数字文化馆,以此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在城乡地区实现高度共享,通过搭建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平台,以文化品牌活动作为载体,创新服务模式,促进数字文化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昂远  安程程 《商》2014,(52):383-383
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公众参与是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从而不断推进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张瑾 《商》2014,(47):198-198
随着国家职能的转变、行政权内涵和外延的扩大,行政权在公民从“摇篮”到“坟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行政权力控制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公众参与到行政过程中是控制行政权力和行使公民政治权利的应有之义。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立法、公共决策和公共治理层面,方式有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公开征集意见等。本文仅对立法层面行政法规草案征集系统的公众参与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20.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人民群众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公民个人、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营利性组织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民参与主体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