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红  郭霞 《国际贸易》2020,(11):18-27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产业链的优势与短板发现,我国制造业体系完备,产业链相对完整;产业配套能力强,区域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零部件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价值链逐步升级;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促进产业链自主可控。但是,我国产业链具有一定可替代性,体现在以中间品进口为主,核心关键技术高度依赖国外,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下降。同时,综合要素成本上升、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因素推动产业链外移值得重视,并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强化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链的韧性;以产业集群为抓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黏合能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互利共赢的内外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体系;构建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链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2.
陈超  邹琳  王梓雄 《全球化》2024,(1):48-56+133
全球价值链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是自冷战后近30年来,经济金融全球化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拉动了经济潜在增速,为全球经济协同增长立下汗马功劳,也造成分配、就业、供应链脆弱等结构性问题。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加速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以欧美为中心自由放任的全球化已经发生变化。未来全球价值链分布将不会单纯由效率驱动,公共安全风险、分散集中度等因素都将被充分考虑。整体将呈现由生产消费“全球一盘棋”,向以中美欧主要消费市场为中心的“三足鼎立”区域化转变,产品之间竞争或由企业之争演变为供应链之争。以制造业产品全球分工为特征的传统全球化进入停滞期,而以数字技术驱动的全链条全球化,尤其是服务业全球化,正在快速提升。具体而言,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将是未来十年影响全球经济和投资最重要的变量。  相似文献   

3.
胡雷  陈薇  匡贤明 《全球化》2020,(3):115-118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经济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2020年3月14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召开“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全球化”专家网络座谈会。座谈会就“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疫情冲击下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疫情冲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选择”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一、充分估计疫情大流行对全球经济的严重冲击疫情重创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和冲击越大,有可能导致某些产业供应链的中断。  相似文献   

4.
刘莉 《现代商业》2022,(1):47-49
借助产业链的优势和灵活快速的响应能力,新冠疫情之下我国的跨境电商进入数字贸易发展新阶段.后疫情时代我国跨境电商面临全球电子商务大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超大型国内市场优势,以及新模式推广运用、平台经济和生态圈赋能等现实机遇,同时也面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竞争加剧等挑战.应通过不断改革创新监管服务体系,推动跨...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是后疫情时代各国经济发展中的核心议题。伴随着新冠疫情之后世界产业链布局的动态变化,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发展数字经济对我国来说至关重要。从数字经济提出的背景出发,阐述我国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和原因。从建设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数字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政府对数字化社会的治理与服务几个角度出发,着力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阐述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蔓延,全球经济在出现严重收缩,加剧了全球产业链断裂的风险.作为深入嵌入全球产业链的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提高了国内产业链关键环节断裂的风险,加快了产业向发达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转移的速度,并带来制造业转型升级放慢的风险.为此,需要加快我国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工作,健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打...  相似文献   

7.
何波 《国际贸易》2020,(6):45-52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全面冲击,引发一系列剧烈连锁反应。疫情蔓延打乱了全球产业链运转体系,加剧了我国产业链面临的多重挤压态势,部分产业链海外转移风险加大,但我国工业基础牢固,经济韧性强劲,疫情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的影响可控。随着我国率先走出疫情危机,工作重点逐步转向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建议在巩固疫情防治成果的同时抓住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安全,借助疫情合作稳定国际经贸关系,加强关键产业链的补充和替代,进一步完善企业营商环境,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占据主动。  相似文献   

8.
探究如何推进中小企业嵌入“一带一路”产业链位势,对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和全球价值链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全球新冠疫情、贸易摩擦、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压力以及关键技术“卡脖子”等因素,导致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嵌入“一带一路”产业链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卡链断链的风险。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去稳定、巩固、延伸和强化民营中小企业的“一带一路”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2020年,对于中国外贸是跌宕起伏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紧接着,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我国经济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中央及时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底,在全球贸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显著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数据呈现先抑后扬、超预期增长的态势。纵观2020年,本刊特梳理出中国外贸的五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全球价值链在实践上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生动刻画,在理论上不仅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成为一系列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底座。本文首先明确了价值增值与价值分配作为全球价值链研究核心概念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出发点梳理了全球价值链30年的发展历程,包括冷战结束后的飞速发展阶段、金融危机后的缓慢恢复阶段以及新冠疫情后向区域价值链的转移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实践都引发了理论发展的分野,包括以产品内分工、FDI、外包为核心的生产组织方式分析;以领先企业、惯例原则为出发点的治理结构分析;以国家与市场关系、安全与经济关系、产业政策竞争为主要逻辑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研究范式的分野反映了全球价值链的技术和制度基础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也反映了全球价值链发展变迁的动力机制。我国学者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从功能主义的国际视角向锚定中国问题、体现中国意识的发展主义视角转变,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挑战夯实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中国新冠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尽管在之前的PHEIC中,世界卫生组织均强调不应限制国际旅行和贸易,但各国仍对目标国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对其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此次PHEIC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我国采取了广泛的限制措施。对中国造成的短期影响是国内经济、国际贸易、双向投资、全球价值链均受到冲击;中期影响是外商撤资、产业链转移的可能性大幅增加;长期影响是面临与全球经济脱钩的风险。对此,我国应借鉴之前目标国采取应对措施的经验教训,尽快结束疫情、缓解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推动国际贸易和双向投资、加快产业链布局调整、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以缓解PHEIC的短期冲击并避免中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较快,短期看,对全球经济和产业链的影响不可避免,全球经贸增长面临极大压力。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袭击全球,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对产业、金融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盈盈  崔晓敏 《全球化》2021,(2):102-113,135
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浪潮来袭,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既有的全球产业链格局受到巨大挑战,并面临着组织架构、地理格局等方面的重构压力。与此同时,各国要素成本优势的相对变化和新兴技术的发展也推动全球产业链不断调整。在多方力量的相互博弈下,未来的全球产业链重构将呈现出四方面特征:第一,以市场和最终需求导向驱动的区域集聚;第二,以安全导向驱动的供应商多元化和关键产业本地化;第三,以成本和技术导向驱动的产业链梯度转移;第四,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服务业分工细化。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的全球肆虐,在当前高度互联互通的全球化生产组织模式时代,对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与此同时,贸易冲突不断加剧并在未来有可能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基于此,文章通过研判与分析疫情背景下贸易冲突常态化的现实背景,针对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嵌入所呈现的新特征,以及疫情背景下贸易冲突常态化影响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机制进行了相应梳理,并进一步给出了当前中国企业应对疫情背景下贸易冲突常态化的战略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曲折复苏的大环境下,数字经济以数据带动高水平融合,以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杠杆,成为各国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选择."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步入健康发展新阶段,要素链、产业链、价值链、制度链在相互作用中走向深度耦合.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十四五"数字...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商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数据的跨境流动,促使数字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冲击的不利形势下,我国与新兴经济体的数字贸易发展规模却逆势上扬,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综述我国与新兴经济体数字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我国与新兴经济体数字贸易的效率和潜力进行测算,并探讨疫情后对双边数字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蔓延的冲击下,全球经济在产业结构、贸易规模和技术进步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短期变动和长期发展特点。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总结疫情对于我国产业发展、消费市场规模及潜力和市场主体发展的内部基础性挑战,思考后疫情时代我国以全球化思维布局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赋能及贸易体系优化的高质量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将成为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其重要作用在于惠及民生,促进新发展。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数字普惠金融凭借其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有效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并在我国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首先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采用熵值法测算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地区异质性。因此,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要用好金融科技,重视数字资产价值,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赋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冲击,东亚区域经贸合作逆势增强,有力维护了东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为全球抗疫和经济恢复增长做出重要贡献,东亚成为疫后摆脱全球危机的火车头,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重心,全球产业链东移趋势加快。特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进一步促进了全球需求东移、全球供给东移、全球创新东移、全球服务东移、全球资本东移、全球货币和金融合作东移六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曹煜晗  彭景 《现代商业》2022,(23):15-17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给传统线下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数字经济这类新兴经济形态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本文以2021年夏季突发疫情的河南省为例,指出河南省当下数字经济面临的挑战以及提出了从积极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统筹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健全数字经济法律法规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的对策,也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更好地助推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