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及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倘若不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往往会使用农药,而农药残留会给农产品的安全性带来一定影响。基于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的实际意义,分析了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常用技术,提出了提高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精准性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晓燕  邵婧婧 《现代食品》2023,(12):128-130
目前,农药在农作物上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大量使用会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对食品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有效控制农药的使用量是食品检测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食品检测中常用的几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分析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措施,包括基于品种特点的检测方法、基于地域特征的检测方法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以确保食用农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我国农药在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用量居高不下,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控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检测,以监控农药的合理使用,同时杜绝农药残留超标的产品上市销售,加强农药残留检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控制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针对农药残留问题要格外关注,这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此,本文就简单探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以期为相关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娜  朱丽香 《现代食品》2023,(2):109-111
蔬菜和水果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其质量问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果蔬中农药残留问题的关注和对农产品品质的管理。本文通过分析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进而探讨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下,人名群众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对于食品农产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社会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然后分析了控制安全的措施,讨论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为以后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谦谦  孙雪 《现代食品》2023,(12):177-179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其中,食品中农药残留较为普遍,对人体危害较大,因而加大食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类型,并运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抑制法、高效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几种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有效进行农产品检测,以保证食品质量达标,进而保障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介绍了美国、英国、欧盟近些年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情况和发展趋势,从农药残留监控的结果来看,欧美国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在逐年下降,农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农药残留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从监管体制、标准化生产、新型农药开发、普及安全用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5个典型农业生产省份的986组调查数据,运用贝叶斯分类推理方法探析了农产品安全风险治理中政府行为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作用机理,并对政府在农产品安全风险治理中的职能及其行为效果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政府组织施药培训、对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合理宣传施药、处罚违规施药行为、对生物农药施用给予补贴以及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构建农药施用标准、出台农药施用政策等,对于农户是否施用农药、是否考虑施药安全间隔期以及是否重视农药残留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但在控制农户过量施药行为上作用较为有限。对此,实现农产品安全风险的社会多元共治是弥补政府行为有限性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政策法规自身的适用性和执行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一、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能不能吃? 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农药的残留量、毒性和食用的量。为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各国根据农药的毒理学数据(主要是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急性参考剂量)和居民食物结构等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残留量低于标准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而超标农产品则存在安全风险,不应食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市面上374批次的食用农产品进行26种农药残留检测,经过数据分析统计市面上的食用农产品中存在农药残留的情况。结果表明:农药残留检出率为26%,苯醚甲环唑、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毒死蜱、联苯菊酯是被检出最多的5种农药。虽然食用农产品存在农药残留的情况,但是目前食用农产品还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业标准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措施.控制农药残留量、减少有害物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它有毒素、有害物质超标,导致的农产品污染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建立与中国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  相似文献   

14.
解读     
36项标准包括8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和28项兽药残留及生物毒素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可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粮谷、蜂蜜、果汁、果酒及动物组织等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这36项标准是对我国现有农、兽药残留检测标准体系的完善和补充,其灵敏度满足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发达国家的限量要求,对于提升我国农产品检测技术的国际地位,破解技术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规范农、兽药的使用,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确保人们购买到安全放心的蔬菜,就要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其检测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检测质量控制要点,有助于获取良好的检测精度,对从事相关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作物农药残留的危害,概述了农作物样品前处理检测技术,随后分析了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具体样品前处理技术,例如溶剂加速萃取技术、渗透色谱凝胶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和固相萃取技术等,以提升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物检测的准确性,保障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娜娜 《山西农经》2020,(3):137-138
农业技术在科技的带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这是因为大量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中发挥作用。目前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农药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农药所造成的污染也需要正确面对。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农药残留是重要的因素。农药作为农产品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使用情况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论述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部委之声     
农业部副部长刘坚提出:全国要抓"放心菜"刘坚近日指出,随着全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农业部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职能管理部门,非赏重视农产品安全问题,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了具体部署。希望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抓好"放心菜"工作,保证"放心菜"的质量和信誉。要在市场蔬菜农药残留监测中,坚持科学、准确、公正、公平的原则,为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平等竞争机会。  相似文献   

19.
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药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主要工具,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还会产生作物药害、人畜中毒、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超标等问题,因此,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十分重要。本文将讨论农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安全科学使用基本技术,给广大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正确使用农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上海召开的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第44届年会上介绍,我国近两年制修订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319项,已形成了以农药残留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组建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区域性定位监测网络,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的科学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