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5,(11)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目前,部分地区城镇化建设过于盲目,建设发展中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不足,区域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增长动力。城镇化建设,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工业生产、第三产业规模。但同时也会产生城镇化虚高现象,工业化目标不明确,忽视城镇化建设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此,应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西方发展模式已经不断被提出质疑,对于城市化更需要有新的探索研究和对策,同时,全球一体化使任何地方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更加成为主宰一切联系的枢纽和节点,日益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的城市化成为了新世纪全球变化的主要趋势。众所周知,新型城镇化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以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目前,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的速度,可以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以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促进城乡投资,强大的引擎的整合,加速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5.
6.
7.
8.
随着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在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社会经济问题,包括粮食安全及失地农民如何可快速融入城镇的问题。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第一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强化第二产业中涉农产业的精细化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改善失地农民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速了第三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电商产业集聚程度还有待提升,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改革的促进作用难以有效体现.因此,本文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分析了我国电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的协同作用,旨在指导电商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结果表明:由于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9,(3)
十九大指出,县域城镇化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唐山市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枢纽地带,切实做好县域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唐山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明确目前其县域城镇化水平,分析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对策研究,为实现唐山市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助共进的关系。本文首先对江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应加强城镇化管理,对城镇化形态和布局进行完善,对主体功能区战略进行实施,稳妥积极的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促进城乡间的协调发展。这一重大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城镇化进程建设的重视。如何促进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5,(1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它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而流通产业作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主要着力点,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将大有作为。本文在阐述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襄阳市各城镇存在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缺乏、产业定位不清晰、产业聚集效应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要加强襄阳市产业集群优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具体对策包括:科学合理规划新型城镇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聚集,通过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实现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可持续互动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17.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4年~2017年的省级数据,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上具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各个区域差异程度在持续扩大,造成全国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部的省际差异;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得到较快提升,处于领先地位,中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提升较慢,处于落后状态,而各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建议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松懈,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注重提高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整体水平;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准性,进一步调控区域内部地差异化,坚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基于投入产出视角评价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成效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