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即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其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提供科学依据。采集样品共计806件,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表明:806件样品检出5种食源性致病菌共计15株,总检出率为1.8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次之。不同食品种类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111,P=0.167),流通环节与餐饮服务环节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371)。北京市昌平区即食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对即食食品卫生状况的监管,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食源性致病菌会引起食物的变质和损坏,并可能会分泌有毒物质,直接或间接使人患病,对人们的健康安全产生威胁。传统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和控制方式局限性较大,检测结果和控制效果不佳。噬菌体具有结构简单、宿主特异性强、安全性好等优点,噬菌体及其产物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和控制开辟出新的领域。近年来,噬菌体在食品安全领域备受关注,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噬菌体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和控制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噬菌体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志敏 《现代食品》2022,(7):116-118
近年来,散装即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比例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疾病屡见报道,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及公共安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已取得较大的进步,除传统的培养检测方法外,基于其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已有报道.本文对目前较常见的各种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生肉及其制品、水产品和禽蛋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这3类动物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生肉及其制品、水产品和禽蛋样品共计395件,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395件样品检出5种食源性致病菌共计66株,总检出率为16.71%。水产品检出率最高(24.66%),生肉及其制品次之(15.85%),禽蛋最低(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4,P <0.05)。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且在不同种类水产品中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3,P <0.05)。生肉及其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最多,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86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冷却肉、冷冻肉中检出率高(χ2=13.863,P <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在鲜肉中检出率高(χ2=18.048,P <0.05)...  相似文献   

5.
正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能使人和动物生病的微生物就是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一般包括病原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真菌和病毒,其中以细菌、病毒和真菌最普遍。畜禽产品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主要是肠道致病菌、致病性球菌、产毒真菌,还有寄生虫和病毒。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人体产生危害:1.食源性肠道病原(食源性病毒、肠致病性细菌)可经口摄入或通过粪便-口传播途径感染人:如食品在加工前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运输过程污染,生肉、熟食刀具、菜板不分,食品加工人员、  相似文献   

6.
韩晓宇  娄楠 《现代食品》2022,(19):143-145
目的:探究磁性纳米酶显色技术对食品中汞残留和食品性致病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向牛奶中加入乙腈、三氯乙酸溶液等成分,通过处理后取上清液作为检测样本。对检测样本进行磁性纳米酶显色,并记录检测结果。结果:磁性纳米酶显色技术可实现对食品中汞残留和食品性致病菌的检测,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在检测过程中TMB浓度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磁性纳米酶粒子的催化活性。结论: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需要将TMB浓度控制在6.0 mmol·L-1左右,以此充分发挥磁性纳米酶粒子催化活性,提高该项检测技术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物污染和变质导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开始发生。全方位阻截食品致病菌,将从国标开始。今年7月1日,卫生部首次制定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将开始实施。这对于令国民时刻担忧的食品安全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不仅对肉制品、水产制品,还对粮食制品等共11大类预包装食品分别制定了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菌的限量规定。而且该  相似文献   

8.
◆缺乏食品安全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食源性(生物性与化学性)危害是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而我国现在缺乏食源性危害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资料.在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危害方面,我国目前尚缺乏定点主动监测网络,没有对引起中毒事件中常见的重要致病菌进行危险性评价的背景资料.在化学污染方面,我国在一些重要污染物方面仅开展了一些零星工作,缺乏系统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9.
食品卫生安全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持续上升,人们对食品卫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食源性微生物污染所导致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机构和大量工作人员对其检测技术的研究力度也逐年增加,一些针对性较强、检测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的检测方法也相继问世,有效提高了检测准确度,缩减了检测耗时。本文阐述了食源性微生物致病菌的危害以及快速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对近年来出现的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了逐一分析,归纳总结了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目前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34种奥运急需的国家标准物质,投入奥运动物源性食品中兴奋剂检测. 近年来,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丑闻成为体育比赛的热点,而食物中兴奋剂的存在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因此食源性兴奋剂的控制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缺乏食品安全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食源性(生物性与化学性)危害是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而我国现在缺乏食源性危害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资料。在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危害方面,我国目前尚缺乏定点主动监测网络,没有对引起中毒事件中常见的重要致病菌进行危险性评价的背景资料。在化学污染方面,我国在一些重要污染物方面仅开展了一些零星工作,缺乏系统的监测数据。 关键检测技术和设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中国目前缺乏对健康危害大而国际贸易中十分敏感的污染物,如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氯丙醇和某些真茵霉素的关键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我国缺乏同时测定上百种农药的  相似文献   

12.
34种奥运急需的国家标准物质,投入奥运动物源性食品中兴奋剂检测。 近年来,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丑闻成为体育比赛的热点,而食物中兴奋剂的存在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因此食源性兴奋剂的控制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据《经济日报》2月8日消息,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目前已设置化学污染物和食品中非法添加物以及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点1196个,覆盖了100%的省份、73%的地市和25%的区县,在416个医疗机构主动监测食源性异常病例或健康事件。  相似文献   

14.
李山  徐玲笑  方芳 《现代食品》2023,(20):73-75
本文总结了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况、原理和特点,阐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动物肉源和过敏原鉴定、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和转基因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旨在全面推广基因芯片技术、提升食品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5.
各种肉类、巧克力、饮料等内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量值,首次有了明确的标准。卫生部发布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的征求意见稿,该标准拟自正式发布后6个月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制定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王轩  张艾蕾 《现代食品》2023,(14):112-115
本文主要探讨了食品科技在食品过敏预防中的应用,包括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食品加工技术通过改变食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降低或消除食物中的过敏原。食品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食品中的过敏原,帮助食品过敏患者避免接触到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这些技术的发展为食品过敏的预防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控制食品过敏,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选择。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日前发出预警,不仅生福寿螺可能致病,其他没熟的水产品也存在危险。因食用生鲜水产品容易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建议全市餐饮单位不要制售生食或半生食淡水产品。被食品办列入极易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食品除了凉拌螺肉之外还包括:生鱼片、生鱼粥、生鱼佐酒、醉虾蟹、未经彻底加热的涮锅、烧烤的水生动植物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因致病微生物污染引发的食源性中毒事件逐年上升,蔬菜、粮食、肉类、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赵凤玲  高翔  罗宇馨  王润萍  黄震  江南  高静 《现代食品》2023,(11):164-167+175
目的:了解不同包装、不同采样场所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网店采集散装和预包装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共225份,采用GB 4789系列方法进行大肠菌群计数、菌落总数、致病菌的检测分析。结果:预包装即食非发酵豆制品的菌落总数合格率、大肠菌群合格率、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综合检测合格率均显著高于散装(P <0.05);网店和超市采样的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卫生指标的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农贸市场(P <0.05),农贸市场及超市的散装卫生指标检测合格率均显著高于预包装(P <0.05),农贸市场的致病菌总检出率高于网店及超市,达到13.48%,散装的致病菌总检出率高于预包装,达到12.23%。结论:即食非发酵豆制品污染较为严重,部分豆制品中检测出了食源性致病菌,存在食物安全隐患。从包装角度分析,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对散装即食非发酵豆制品的卫生监测,从采样场所看,需重点加强对农贸市场的卫生监测,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是一种公认的益生菌,其产生的抗菌肽可以抑制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继乳酸链球菌肽(Nisin)之后,发掘新的乳酸菌抗菌肽一直是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一种新的抗菌肽进行应用开发之前,必须明确其生化结构和作用机理,因此对抗菌肽进行分离纯化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乳酸菌抗菌肽研究与开发的瓶颈之一.本文对乳酸菌抗菌肽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