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体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主体,然而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面临较为严峻的"脱实向虚"问题,特别是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日益凸显.本文以同伴企业间的相互模仿行为作为切入点,为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提供一种新的解读,并进一步讨论了同伴效应对实体部门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同伴企业的金融化程度越高,该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越高,即实体企业金融化存在显著的同伴效应;(2)学习效应、产品市场竞争不足、管理层过度自信是产生企业金融化同伴效应的重要原因;(3)企业的模仿行为存在非理性,同伴效应主要发生在交易类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两类投机性资产上,且在同伴企业增持金融资产时模仿行为尤为明显,这最终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和行业整体经营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密切关注企业金融化的同伴效应及其给实体部门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丽莎 《中国商论》2021,(8):16-18,43
在全球经济金融化的背景下,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日益加深。基于财务报表分析企业金融化的表现,引入九牧王和海澜之家的对比分析,发现企业金融化主要表现为持有金融资产的比例占总资产比例偏高。另外,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企业的资产构成和主营业务表现。研究结论:企业金融化对主营业务产生了制约效应,其传导路径为“企业金融化→实物资产投资减少→主营业务的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发展潜力不断增强,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财务化程度对于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有正面的影响,金融化程度越高,企业的价值越大;但是,商业银行的发展也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本文以2009—2017年沪深市场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上市企业金融化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的融资限制越少,企业的融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投资于高收益、短周期、高风险的金融资产中,进而导致“挤出效应”,进而导致企业的价值下降。为此,必须从降低行业壁垒,提高企业利润率,改善融资环境,优化资产配置,完善企业治理。  相似文献   

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企业融资结构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化,将权益性融资分为留存收益(内源融资)和股票融资(外源融资),结果表明:专用性资产最终是通过影响企业的留存收益(内源融资)来影响企业的融资结构的,企业资产专用性强度与企业留存收益率是呈正相关的关系,与股票融资是呈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企业金融化关系到我国实体经济的振兴与发展,而自身股权结构也会影响到金融化资产的配置,对之间关系产生影响。本文研究公司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探究股权集中是否是其调节变量。结果如下:(1)沪深上市企业金融化程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2)股权集中度负向调节企业金融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我国人口、资源优势逐渐减弱,传统实体企业盈利压力日益增大,而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更多的公司选择将资源用于主营业务外的金融领域。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其非金融上市公司有不断金融化的趋势,企业本身除主营业务不断优化外,也进一步扩大金融投资。但金融投资相比于传统实业体投资,其面临的风险相对更高,一旦发生投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企业难以正常经营。从长远发展来看,主营业务是上市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若大量资源投入在非主营业务内,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经营与发展。在广西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公司是否进行金融化决策、金融化程度高低,对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文章结合广西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数据,通过动态分析研究,找出广西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为广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金融资产管理提供有效的实践性指导。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金融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经济呈现出了金融化的趋势,同时存在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实体经济利润缩小等问题。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趋势凸显。中国制造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本文从制造业企业资产结构的视角出发,探究制造业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动因,通过分析金融资产在资产总和的占比进而探究企业金融化的程度,对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航  孙早  李潇 《国际贸易》2023,(1):31-39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呈加速金融化趋势,不利于其聚焦主业,导致系统性风险快速积累。自贸试验区在探索制度型开放进程中,通过增进资产流动性、提升盈利水平、优化信贷配置、稳定预期收益等途径,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化进程起到了明显的遏制效应。根据1596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公司数据可以发现,随着自贸试验区设立,其资产金融化率的增长明显慢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占比的增长受到的遏制效应最为突出。下一阶段,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过程中,我们应着重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进企业内外投融资一体化,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强化监管—处置—自救协同的风险防控,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主动脱虚向实。  相似文献   

9.
金融投资是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分散经营风险、提升资产流动性、实现业务拓展的主要方式之一,泛指以资产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投资活动。 对于现代化公司而言,其可选择的投资渠道日益丰富,但风险与收益共存的金融市场特点导致其所面临的金融投资风险也更为多元。 基于此,文章从金融投资管理的概念及必要性入手,分析当前公司金融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企业金融化的问题关系到我国实体经济的振兴与发展.本文对企业金融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将样本分为高新技术行业与制造业行业,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做异质性分析.结果如下:(1)沪深上市企业金融化程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2)不同企业金融化程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其中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相比制造业企业、国有...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3-2012年间28个国家(地区)的国际金融投资和贸易数据构建金融和环境复杂网络。首先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研究网络不同层级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研究网络跨层级交叉互惠关系。发现短期金融投资指标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要强于长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金融化程度高的国家更倾向于输出金融资产到金融化程度低的国家,同时从金融化程度低的国家进口货物。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杜勇  邓旭 《财贸经济》2020,(2):69-83
本文聚焦于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背景下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问题,将分批次放开融资融券限制作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融资融券机制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机制的实施总体上会显著地促进企业金融化。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源于实际交易中占主导地位的融资机制。虽然融券机制对企业金融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高度不对称的情形下,活跃的融资交易加剧了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短期投机套利行为。金融资产与经营资产的收益率差距和股价下跌风险是企业调整投资策略的两个关键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只存在于管理层持股和机构持股比例较高、产品市场竞争较弱和处于牛市行情等情形中。本文有助于理解中国式融资融券的经济后果,也从制度环境层面为厘清非金融企业“脱实向虚”的内在机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经过一定程度的金融化,可以改善其投资环境,让金融资源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此为金融化的蓄水池效应;同时,民营企业金融化也可能对实业投资造成挤出效应。本文以沪深两市的非金融类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化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化加剧了民营企业投资非效率程度;而对于过度投资的民营企业来说,金融化改善了其投资非效率情况。此外,对于投资不足的民营企业来说,实业投资改善了其投资非效率程度;对外直接投资在金融化影响民营企业投资效率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政府应为民营企业提高实业投资回报率提供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一方面要让金融化服务于其主营业务发展,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在推进国际化过程中,要防范金融化对出口、对外投资与跨国并购等行为产生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以江苏为例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效率化及保险市场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金融相关率及股票市场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该结论符合中国国情及江苏省情.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部分实体企业在金融性资产上的投资逐渐增多,甚至超过了在实体主业的投资,出现过度金融化现象。实体企业金融化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务正业的举动,尤其是在医药企业中更为突出。本文通过以Y上市公司为例,深入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动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瑞兰 《财贸研究》1995,6(5):61-62
<正> 投资是为了获取利益而投入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行为和过程。投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投资仅指固定资产投资,广义的投资还包括:流动资金投资、证券投资、国际投资、风险投资等。本文在此只就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进行研究。 一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简称投资效益,是指投资活动中所得的有用成果与所消耗、占用的劳动量之间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探究连锁股东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协同效应,抑制企业金融化水平,尤其表现为抑制企业基于投资套利动机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文章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连锁股东在企业金融化中的作用和监管部门加强企业金融化监管以及引导经济“脱虚返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融抑制是指通过实施金融业内垄断、压低储蓄利率、汇率高估、信贷、外汇配给以及财政税收等系列非市场调节手段使得一国金融资产的存量与流量、金融体系的规模与结构、金融资产的价格等被人为降低的现象.它在压低国内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从而使金融资产的需求受到抑制的同时,造成金融浅短.金融深化则相反。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由于金融上层结构的增长比用国民产值及财富表示的经济基础结构的增长更为迅速,某一时点上某一国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总值与实物形式的国民财富的市场总值之比(亦即金融相关比率(FIR))将呈越来越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周爱民 《现代商业》2012,(12):113-114
煤炭企业通过进行制度创新提高销售净利率;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周转率;改善资本结构,建立适当的产权比率;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下决定留存收益比率等途径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合理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推行普惠金融政策的初衷是给"中小微弱"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提高"微弱"经济的活力,然而金融市场不完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局限性导致中小企业可能将政策扶持资金投资到不同类型金融资产.资产配置有效性对普惠金融政策实施效果至关重要.通过对关键词"普惠金融"在各个省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搜索,我们创新性地构建了普惠金融政策指标,并利用我国新三板2007-2017年的企业数据,探讨了普惠金融政策下中小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地方政府推行普惠金融政策后,中小企业减少了安全金融资产的配置,提高了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中小企业提高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对企业正常经营形成挤出,"本末倒置"的资源配置行为使普惠金融政策产生扭曲.进一步研究普惠金融政策扭曲过程中的金融环境传导路径和企业内部传导路径发现,市场分配经济资源比重越低、银行活跃程度越低、中小企业盈利能力越弱以及企业自身信用水平越低,则普惠金融政策扭曲越严重.本文从金融资产配置的角度为普惠金融政策实施有效性提供了直接证据,为政府引导企业"脱虚向实",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也丰富了宏观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