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确定高含量膳食纤维果蔬无糖软糖的最佳配方。方法:以聚葡萄糖为软糖的膳食纤维主要来源,研究膳食纤维在软糖中的合理添加量。以不同聚葡萄糖与菊粉比例,综合果蔬粉添加量,明胶与琼脂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确定软糖的最佳配方。结果:总膳食纤维在软糖中的添加量可以达到45%。软糖的最佳配方为聚葡萄糖与菊粉的比例35∶10,综合果蔬粉添加量1%,明胶和琼脂比例6.5∶0.2。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软糖的感官评分为79分。软糖色泽均匀,表面不发粘,咀嚼性好,有弹性且风味较好。结论:以膳食纤维作为软糖的主要原料代替部分白砂糖或糖醇,既可补充膳食中易缺失的膳食纤维,又可以减少糖的摄入,为糖果类功能性食品创新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路子佳  张志飞  谢瑶 《现代食品》2023,(19):216-221
为了辅助降血脂将红曲、绿茶提取物以及硒制成复合制剂,选择符合受试要求的高血脂志愿受试者120人,按血脂水平随机分成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试食组(连续服用复合制剂30 d)对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0 d后试食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分别平均下降11.08%和15.75%,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前自身的水平;试食组总有效率为50.9%,且受试者的血液、大小便等其他临床检查指标均无异常。该红曲绿茶提取物硒复合制剂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能,对受试人群健康无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甜姜。选嫩生姜,刮皮,洗净,切成0.3厘米厚的片,清水漂净。捞出沥干,加盐、白醋、白糖胶制2天后即成味甜、香辣、清脆的甜姜片。配料为:生姜100公斤,盐0.3公斤,白醋1.5公斤,白糖30公斤。二、糖水姜。选肥大幼嫩的鲜姜,洗净,横向斜切成0.5厘米厚。按100公斤生姜加入清水80公斤,煮沸后捞起漂洗,控去水分。按鲜姜100公斤配日砂糖10公斤、白糖粉8公斤的比例,将白砂糖和22公斤清水入锅煮沸,倒入姜片,搅动90分钟至糖液浓度下滴成珠时,离火起锅。再把白糖粉拌匀,筛去多余糖粉,摊晒1天,干燥后即成为洁白如冰的糖水姜。三…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一日三餐被视为“定律”。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一日三餐制的模式,将被一日多餐制取而代之。根据食物吸收的昼夜节律与人体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一日的进餐数量和次数至关重要。一日三餐的弊端在于间隔时间太长,而每餐进食量又偏大,虽然一天中摄入食物的总量是绰绰有余的,但实际上身体却处于饥饱不均的状态。在相对饥饿时,体内发生“能源危机”,不能不动用贮备在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以获取用脑和活动所需能量,长此以往身体健康难免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一次进食过饱无疑会加重胃肠负荷扰乱生理功能的平衡,使许多一时还来不及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素穿肠而过,白白流失。在国外,许多人已不再循一日三餐之规进食。专家认为,增加餐次有利于提高大脑功能。大脑的能源供给主要是葡萄糖,每天约需要150~190克,淀粉类食物需借助肝脏转化为葡萄糖。每餐饭肝脏为大脑最多只能提供30~40克葡萄糖,那么一日三餐的供给量的消耗量尚有较大差距,因此增加餐次更有利于脑。专家还认为,少吃多餐有利降低胆固醇和血糖量,对照实验证明,两周后少食多餐者胆固醇和血糖量分别下降了85%和28%,可减少心血管病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一日多餐的人,高血脂、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5.
古文 《农家之友》2004,(1):44-44
甘草姜片为一种新型保健食品,是将嫩姜处理后,与甘草、酸梅汁复配而成。成品酸甜辛辣,风味独特,有健胃、除湿、祛寒、发汗、止吐等功效。1、配方:鲜嫩姜65公斤,白糖5公斤,酸梅汁20公斤,甘草粉4公斤,丁香粉200克,苯甲酸钠100克。2、原料处理:鲜嫩姜先用5~6%的热碱液浸泡,再放进流动水中搓洗去皮,洗净,依横径切成5~7毫米厚的斜片,加适量食盐拌和腌制3~4小时后,投入浓度3~5%的石灰水中浸泡4~6小时。然后取出投入沸水中烫3~5分钟,捞出沥干待用。3、糖制:按配方量称取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搁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胶原蛋白大豆肽粉对人体皮肤水分的改善情况,本研究采用试食组和对照组的自身与组间对照模式进行分析。其中试食组服用胶原蛋白大豆肽粉,对照组食用安慰剂,各自服用30d后,再次测定受试者皮肤水分。研究结果表明,服用胶原蛋白大豆肽粉后,受试者皮肤水分增加,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常规、血生化等各项检测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也未观察到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该款胶原蛋白大豆肽粉具有改善皮肤水分保健功能,且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7.
实验旨在研制出一种以胡萝卜粉为主原料的果蔬固体饮料,以感官评定,凝沉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影响饮料品质因素的最优添加量,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出最佳的固体饮料配方。实验结果表明:由单因素可知,随着糖粉、藕粉、奶精、柠檬酸、苹果酸的添加量增大,果蔬固体饮料的感官评分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果蔬固体饮料的凝沉性随着藕粉的添加量增大呈递减趋势。正交实验表明,对果蔬固体饮料品质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藕粉>糖>奶精>混合酸味剂的添加量,其中藕粉、糖对果蔬固体饮料的感官评分影响极其显著,奶精对果蔬固体饮料的感官评分影响显著并由正交实验可知该果蔬固体配方取组合A2B1C3D2时,即糖的添加比例为13%,藕粉添加量为6%,奶精添加量为17%(均以总质量计),柠檬酸、苹果酸添加比为1:1 (总添加量为0.01%,以总质量计),饮料评分较高,且验证试验要优于理论值,评分平均值为97分。  相似文献   

8.
以苦荞粉为主要原料、辅以面粉,采用"三熟"处理苦荞,生产新型苦荞风味糕,优化配方为:特一粉∶苦荞粉6∶4,蔗糖50%,复合疏松剂0.5%,调和油10%,谷氨酸钠0.02%,NaCl 0.8%,活性酵母0.5%;最佳生产工艺为:苦荞籽80℃干燥3~5 h后炒制25 min,磨粉并过80目筛,75~80℃热烫20 min,加辅料并和面后,30℃发酵3 h,制坯成型后蒸30 min,所得苦荞风味糕细腻柔和、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9.
甘薯又称红薯、红苕、地瓜,营养丰富,糖分达29.5%,而且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及维生素,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所含蛋白多是全价蛋白。由于我国甘薯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用其与绿豆或红豆、黑豆生产"豆沙",不但为甘薯的深加工开发新途径,也改变了单纯用豆类生产豆沙的传统加工工艺。一、生产工艺流程:甘薯、绿豆→清洗→蒸煮→制泥→调配→装袋→真空热封→杀菌冷却→成品。二、加工过程:1、原料的处理。选择无霉烂、不变质、无病虫害、无芽的甘薯,去掉两端部,洗净泥沙备用;绿豆要求无霉变、蛀豆、无砂粒,洗净后以温水浸泡3~4小时。2、蒸煮、水煮,将处理好的甘薯放入蒸煮锅,用蒸汽加热至熟,无硬化;绿豆放入夹层锅用蒸汽加热水煮充分软烂。注意煮制时应防甘薯、绿豆结集。3、制泥。熟化的甘薯冷却并手工去皮,用刀或其它工具绞成碎块状,以后以一定比例与煮熟后的绿豆混合(其比例为2∶3),用打浆机或碾磨机粉碎成泥状物。4、调配。将料泥装入调配桶中,加入处理好的辅料(75%的红糖水溶液,焦糖色素与植物油配制成的乳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药食两用原料组合物产品——"甘氧片",对小鼠的解酒作用及对醉酒小鼠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50%酒精灌胃,建立急性酒精中毒模型,观察醉酒行为学指标、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肝功能、取肝脏测定肝脏中乙醇脱氢酶活性。结果:样品组为人体10倍和20倍剂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在醉酒诱导时间和醒酒时间上都具显著性;肝功能指标:与正常组相比,给予醉酒诱导的模型组小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明显升高,表明对肝损伤模型建立。样品组10倍量和20倍量与模型组比较,ALT指标都显著降低(p<0.05、p<0.01);AST指标,样品组10倍量无显著性差异,20倍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T-BIL指标,样品组10倍和20倍量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ALP指标,样品组10倍量和20倍量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5)。肝脏乙醇脱氢酶活性:模型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意义,与正常组比较,样品组10倍量无显著性差异,20倍量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食两用原料组合物产品——"甘氧片"具有显著的醒酒作用并对急性酒精中毒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顾问》2021,(1):24-24
家畜农家肥是有机肥生产的好原料,但如果未经充分发酵或腐熟而直接施用到作物上,则存在很大的害处:传染病虫害:家畜农家肥中含有大肠杆菌、线虫等病菌和害虫,直接使用会导致病虫害的传播。作物发病,对食用农产品的人体健康也产生影响。如鸡粪是根结线虫的宿营地和温床,其携带根结线虫卵的数量为100个/kg,鸡粪中的线虫卵极易孵化,一夜之间倍增数万,土壤中的线虫在有鸡粪的地块发生率提高500%以上。线虫对化学药剂有极为敏感的趋避性,施药后线虫会迅速转移到地下深处躲避,很难根治。尤其对于3年以上老棚,根结线虫是最致命的隐患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