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政委 《商业文化》2016,(30):35-39
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在七个省市陆续展开碳交易试点工作,在市场体系构建、配额分配和管理、碳排放测量、报告与核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七个区域碳交易市场试点3年后,全国碳市场目前已渐行渐近。国家发改委2016年1月份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对全国碳市场建设作出了统一部署,  相似文献   

2.
《商》2016,(10)
为降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引发的碳排放权交易计划正火热进行中。现目前全球的碳交易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我国于2012年1月正式批准在北京、重庆、上海等7个省市开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怎样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已成为一个难题,本文在介绍了碳排放权的相关概念后,对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肖懿 《中国商论》2024,(6):124-129
在“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开展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论如下:(1)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的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这一提升效应长期存在,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时滞性。(2)碳交易试点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实现碳生产率的提升。(3)碳交易试点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和高经济水平城市的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本文在实证层面上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宏观效应研究,同时为碳交易市场持续发挥作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碳交易是控制碳减排的重要方式,我国于2011年10月在七个城市开展碳交易市场试点。本文首先对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及其制度优势进行阐述,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比较国际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碳市场交易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交易已经成为全球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方式,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望超越石油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当前,我国碳市场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2月份正式批准北京、上海等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国内碳市场建立的相关政策.黑龙江省作为资源性省份,在碳排放市场建设方面既有需求又有潜力,碳市场建立是大势所趋.黑龙江省应在政府方面积极推进;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培养和引进人才;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碳交易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汤文达 《现代商业》2014,(11):284-285
2013年是中国碳市场交易的“元年”,该年先后有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和天津五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国际上常用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主要有基准线法、历史法以及报告法等,本文以京津沪粤深五省市为例,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配额分配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也逐步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各试点地区的碳排放交易所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研究认为,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存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分割问题,据此提出积极培育碳金融市场主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碳金融定价机理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的核心。本文通过探讨碳金融的国际交易机制、研究国内外平台以及价格理论的模型预测法、数学计算法、市场博弈法等,总结分析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一年来的价格走势图,提出了推进同一碳市场价格市场化、实现七个试点碳金融市场产品同质同价化、分阶段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董雨  袁雪  查勇 《商业研究》2024,(1):12-22
“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契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工具,2013—2014年,我国建立了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近十年以来,此项政策的减排效果已经受到广泛认可,但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值得探究。基于2010—2019年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以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该项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碳交易市场特征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碳交易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在碳交易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碳交易政策效果在非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高的企业中更强,并且碳市场的交易规模、流动性、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率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都对碳交易政策效果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碳配额价格水平也具有一定的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正>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抓手。上海是我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之一,2013年11月,上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覆盖17个行业、191家企业,纳入碳交易体系的温室气体总量占到全市总量的50%以上。2014年6月30日,上海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以100%的履约率圆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它的有效实行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加入国际气候变化阵营有着巨大影响。我国已在深圳等七省市试行了碳交易,"十三五"方案帮助我国从区域性碳交易体系向全国碳交易市场顺利过渡,并在2017年开启全国碳交易市场。列出了我国碳交易体系下的立法现状及立法问题,并根据问题一一提出对策,为我国碳交易体系的立法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尽早与国际碳交易制度相衔接。  相似文献   

12.
在“双碳”目标战略指导下,提升碳排放效率成为各地区追求的发展目标。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运行以来,其促进企业碳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逐步显现。为评价碳交易政策的有效性,同时鉴于数据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以2006-2021年7个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省、直辖市为实验组,剩余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控制组进行分析:首先,基于非期望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碳交易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再利用空间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空间溢出视角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不仅对本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相邻地区的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应进一步释放碳排放权市场的碳减排效应,扩大行业覆盖面和主体参与范围,关注国际碳交易动态,助力碳排放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3.
张慧  施绪 《中国市场》2022,(14):33-36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从2011年开启碳市场试点工作,到2017年年末,开始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文章选取上海、北京、天津、深圳、湖北、广东和福建七个碳试点,通过对碳交易量、交易额、碳市场价格等指标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评估全国碳市场的运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国碳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不断增加,反映出交易规模的增加,市场参与度的提升,但碳市场价格不稳定,市场交易量占配额总量比例小等现象揭示出我国碳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碳市场在规模和市场活跃度上还需要提高。优化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纳入更多的行业和企业可以增加市场厚度,提升碳市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先后通过在七个省市地区引入排放权交易体系(ETS)试点,和计划在"十三五"时期内建立全国性碳排放交易所体系等一系列的举动促进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身的不断完善。但目前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市场机制,因此进行碳排放权价值评估有其必要性,对其具体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评估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突破点.在R/S非参数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非线性特征检验模型,对我国五大试点碳交易价格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交易价格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和状态持续性,各个试点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易风险,交易价格时间序列并不存在周期性循环,综合来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尚未达到有效状态.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对科学引导我国碳交易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市场激励为导向碳排放权交易是双碳实现的重要政策手段,该政策能否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是否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有待于进一步检验。本文以中国2013年开始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考察该政策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成本倒逼、资金激励以及融资缓解三个渠道显著促进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非资源型城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国有企业和高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高于私营企业和低创新能力企业。因此应继续完善和推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提升金融机构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模拟分析了国情无约束和国情有约束条件下,中国实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的潜在成效.结果表明:(1)作为碳交易理论基石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样本年间总体趋于上升,省份间和八大区域间的绝对差距均呈现不断扩大态势,但相对差距则趋于不断缩小.(2)以最大化降低全国碳强度为目标,在维持全国GDP总量不变的国情无约束情景下,碳交易能够降低碳强度20.06%.如果放松对全国GDP总量的硬性约束,并对各地区施加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现实约束,实施碳交易能够降低碳强度22.15%.(3)中国当前的整体碳强度推进进程完成了哥本哈根会议承诺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引入碳排放权的省际交易,能有力推进碳强度的改良进程,甚至能满足哥本哈根会议承诺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是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调整资本结构是值得研究的议题。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京沪深A股重工业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碳交易政策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构显示:(1)碳排放权交易正向促进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2)碳排放权交易对高管激励政策有促进作用,且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产生正向影响。同时,高管激励变化方向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偏离度呈负相关关系;(3)碳排放权交易与市场化进程呈正相关关系,从而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窦勇  孙峥 《中国物价》2015,(2):42-45
通过分析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总量目标、覆盖范围、测量报告与核算(MRV)体系、配额分配、市场运行、管理体制等要素,总结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特点,提出了广东省试点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完善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与中国应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哥本哈根时代,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性共识.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尚未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我国被迫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丧失碳交易定价话语权.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文章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入手,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