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交易方式。然而,消费者在享受网络交易提供的更加方便快捷的消费服务的同时,面临更多的交易风险,因此对网络交易中的消费者提供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有法律对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周延性不够强,难以有效地维护网络交易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将在对网络交易中消费者被侵权的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消费者权益在网络交易环境中出现的新变化,从法律的视角尝试构建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主要包括完善网络经营者的法定义务规范机制、建立网络交易消费争端解决机制、强化网上交易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背景下建立互联网金融安全防范与监管体系势在必行。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包括技术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当前,我国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法律、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方面。我国要通过完善大数据征信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机制、建立健全大数据征信的保护机制等措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行业借助互联网的资源平台在发展中与传统的金融业相比具有较强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在蓬勃发展的态势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年来社会各界讨论比较多的问题就是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互联网金融在支持创新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含义和模式入手,根据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并针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关完善法律、完善监管机制、加强企业自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有关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还存在立法不足、银行业机构缺乏相应的自律机制、监管部门的监管目标和措施缺位以及银行消费者自身的金融法律知识、风险防范和维权意识薄弱等问题。有关部门开展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途径在于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行业协会自律体制职能的发挥,构建信息披露制度,积极设计教育保障体制,以有效保护银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微商规模也开始扩大。微商的经营模式被分为B2C模式和C2C模式,前者类似于传统电商,有相应监管及运营机制;后者则由于准入门槛低、消费者不注重权益保护、法律规则不完善等缺乏完善的监管运营体制,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保障权、撤回权和求偿权受损。因此要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建立健全微信平台对微商的事前防控与事后救济等,以引起国家重视,完善微商的监管运营机制,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隐私政策的披露机制作为电商平台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的重要手段也面临规制、治理与法律的考量。本研究通过选取样本APP电商平台的隐私政策内容进行文本分析和规范解读,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存储与保护、披露机制、用户权利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申诉与权利救济机制、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落实等方面,针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主体对话阙如、信息处理规范不够各方面,其中存在诸如主体间对话困难、信息处理规则模糊、可携带权利落地困难、存储和保护事项告知不明、未成年人信息保护不足、外部监管机构设置不到位等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法律规制体系、构筑平台与消费者的有效协商对话机制、强化全流程监管机制、落实以公益诉讼为视角的司法保障路径等手段,实现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全局性和有针对性地保障。  相似文献   

7.
2020年直播带货迎来井喷式爆发,各行各业的名人纷纷下场进行直播带货,将其带入大众视野。《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等政府文件的发布更是证明了其越来越高的认可度。直播带货的机制具有边际成本低而边际收益高,通过激励促进消费、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距离感、促进就业等特点,于产业、实体经济都有巨大贡献。虽然直播带货广告模式和销售模式有别于传统模式,但也会带来“市场饱和”“投资风险”,以及部分直播带货平台、商家可能存在的“价格欺诈”等问题。因此,本文建议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通过健全法律体系、加强行政监管、完善自律机制等进行规制;建议电商平台加强自身监管义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以便直播带货将会走得更加规范,有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杀熟是数字经济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侵权行为之一。目前由于违法成本低、监管困难,加之巨大的商业利益诱惑,杀熟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类互联网平台。消费者权益虽受到严重侵害,但却面临诉讼成本高、举证困难、公益诉讼缺位与投诉机制效果不佳等诸多维权困境。亟需通过合理分配举证责任、降低诉讼成本、推行公益诉讼以及完善投诉运行机制等方式探寻维权进路,破解数据治理难题,切实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董成惠  黄琼 《价格月刊》2023,(12):10-19
大数据算法定价作为平台经济的核心技术,促进了技术创新并提高了经济效率,对推动新经济新业态平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算法定价的核心要素在于算法技术和数据信息,但算法定价的技术性、自主性和隐蔽性等特征不利于对其进行监管。算法个性化定价和算法价格共谋涉嫌价格歧视和价格垄断协议,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其他经营者的竞争利益。对算法定价行为进行法理分析,有利于明确算法定价法律关系各主体的权、责、利、义。应积极完善算法定价相关规定和监管机制,规范平台经济经营者大数据算法定价商业行为,建立公平有序的平台经济市场营商环境,平衡大数据算法定价法律关系中各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当前法律规制框架,大数据“杀熟”面临法律定义定性模糊且消费者举证成本高、难度大、多头监管等问题。对此,本文从信息收集和算法角度出发,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补足“告知同意原则”,提出在司法上加强落实举证责任倒置和扩大公益诉讼主体;在监管方面借鉴域外经验建立算法透明监管制度等制度措施来完善消费者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11.
评判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时,不应忽视消费者的利益。“二选一”行为造成了消费者权益损害,表现为限制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减损消费者可得利益、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损害其公平交易权。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时,对“二选一”行为进行法律规制,面临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不易、固有评价因素失灵及消费者维权机制不健全的困境,应当针对以上问题明确平台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标准,引入有效竞争、创新及消费者福利未增加要素并配以健全完善的维权机制,以此保障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2.
伴随大数据挖掘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大数据“杀熟”现象也日益严重,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垄断,实施差别定价获取超额利润,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不利于市场长久健康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杀熟”的实质,进一步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认为应该从政府、行业、商家、消费者等层面构建治理大数据“杀熟”的完整路径,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大数据“杀熟”事件的频发,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皆离不开算法和大数据,一些互联网企业依靠技术和市场优势,掌握了先进的算法和海量的数据。近年来,算法滥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大数据杀熟,二是诱导网络成瘾,三是偏见歧视,而消费者在面对这些大型企业时往往处于弱势。本文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角出发,探讨建立健全科学的算法监管体系,确保算法公开透明,事前监管确立算法备案,建立系统多元共治的监管局面,从而对算法进行法律上的规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保护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上存在着维权成本高、风险大,行政保护体制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等问题。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应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建立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保护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上存在着维权成本高、风险大,行政保护体制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等问题。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应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建立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科技的进步使大数据算法在当前社会的作用愈发显著。然而,我国在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方面,仍存在诸如立法缺失、监管力不足、赔偿数额难以确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催生了大数据“杀熟”行为的频繁出现,给消费者权益带来严重侵害。本文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大数据“杀熟”行为在立法、执法、司法诸方面的现状,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工商行政管理》2011,(2):49-51
1月11日至12日,全国工商系统食品安全监管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要求全系统按照“五个更加”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开拓创新,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强化日常规范监管,推进完善经营者自律体系,健全和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维权各项制度,积极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陈君巧 《中国商论》2023,(20):39-41
近年来,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实施价格歧视的“杀熟”行为引发热议。针对此类现象,本文对大数据“杀熟”的行为进行概念界定,并通过建构大数据“杀熟”的行为模型展现电商平台“杀熟”的基本流程;描述数字经济时代下“杀熟”的特征和新表现形式来展现“杀熟”方式与技术的多样性和隐蔽性,分析致使平台成功“杀熟”的因素;从平台、消费者、法律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效规制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现象,维持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9.
潘斯华 《北方经贸》2014,(10):178-179
近年来,我国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速,但与之配套的监管措施缺位引发了较大风险,诈骗、倒闭、跑路事件频发。美英两国的网络借贷起步早,在法律监管上相对成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应加强内部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完善法律制度框架,明确市场准入;明确监管机构,促进部门协作监管;完善相关机制,注重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和教育;整合信用资源,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无法全面规制网络购物出现的问题,因此,应从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加强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建立网上购物无因退货法律制度、规制网络虚假广告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网络购物的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