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2008年进行的农村劳动力问卷调查以及2009年进行的全国流动人口抽样问卷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分析农民工的非农就业行为、空间选择及留城意愿的代际差异。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从事较为稳定且轻体力劳动,在就业圈层选择上,外出就业的农民工都更倾向于在较远圈层工作,就业圈层发生变化的农民工以回流为主。农民工留城意愿分析表明:第一代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回到农村养老,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在城市中生活;从居留城市选择类型来看,第一代农民工偏好于居住在中等城市,第二代农民工更喜欢居住在大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较低。基于农民工需求的代际差异分析,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来推进农民工向中小城镇流动,以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住房状况与留城意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市为例研究农民工住房状况与留城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状况、原籍是否为川渝两地、受教育年限、在重庆务工年限、年龄等因素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住房状况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最大,年龄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为负.对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政府部门应努力制定相应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对部分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3.
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年度数据,实证检验城市包容性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改善城市包容性能够增强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这会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包容性对新生代、跨省流动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且该促进效应具有城市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包容...  相似文献   

4.
5.
6.
对农民工迁移意愿进行考察是分析农民工流动趋势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影响力大、有代表性的研究仍比较欠缺。通过回顾既有的研究成果,对农民工迁移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与归结,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外来务工人员是我国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留居意愿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人口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根据重庆市外来务工人员留城意愿调查问卷,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制度、区位几个影响因素选择13个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年龄、职业、学历、在重庆工作时间、宅基地流转态度、婚姻状况几个变量对留城意愿影响显著。为促使他们市民化身份的转变,笔者提出三点建议:城市政府应积极妥善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住房问题,增强对其的拉力;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应着力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促进他们对城市工作和生活的适应、认同和融入;学界应积极研究影响外来务工人员迁移的制度性障碍问题,尽早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5,(3):94-98
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性特点的基础上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性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拥有49个民族的内蒙古自治区为期3个月的实地调查个月的实地调查,从代际差异的视角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代际差异的视角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代际流动存在着:两代劳动力职业分布由传统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集中三产业集中,两代劳动力职业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等特点。文章同时分析了文化程度、家庭成员影响、就业质量等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量等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畅通少数民族劳动力职业流动渠道、建立健全就业机制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三亚市的五星级酒店为例,结合代际差异理论和职业认同理论,将酒店员工划分为4个代际:婴儿潮、X世代、Y世代和Z世代,将职业认同分为职业实践、职业肯定、对承诺的认同和对承诺的再思考四个维度,研究不同代群酒店员工的职业认同,并利用SPSS2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不同代群酒店员工的职业认同存在显著代际差异,婴儿潮、X世代在职业认同上要明显高于Y世代、Z世代,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他组内经过比较之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对皖北近1500名农民城镇化意愿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从代际比较视角初步分析了皖北农民城镇化意愿、决策机制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皖北农民城镇化意愿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和分层特征,与第一代农民相比,第二代农民更愿意进城定居,相对中心城区和省会合肥而言,镇区和县城由于具有生活成本相对低、距离家乡近等优势,对皖北农民更有吸引力;2在城镇化决策机制上,希望子女(孙)受到优质教育是皖北农民进城的首要动因,表明优质公共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配置对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导向作用;3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对皖北农民城镇化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一般而言,年龄越小、文化水平越高以及在小城镇和县城务工者未来更愿意进城。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研究城市融入(融入意愿和能力)对代际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融入意愿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直接促进作用显著,而社会保障、住房、工资、交往人群等融入能力变量间接弱化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且中高收入阶层的农民工表现更为突出;(2)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发现,禀赋差异可解释代际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差异的主要部分,且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住房、地区融入中机会不平等问题更加突出,这是导致其融入能力滞后于意愿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9,(2):148-155
以61名证券市场监管者与253名企业管理者为研究样本,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 ,基于代际差异的角度,对"70后"证券监管者与"80后"、"90后"企业管理者心理账户存在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情境下,"70后"证券监管者与"80后"、"90后"企业管理者心理账户偏差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70后"证券监管者在决策时,更容易受到心理账户偏差的影响;代际间心理账户水平随决策情境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心理账户甚至消失;学历与心理账户水平不相关,性别在不同情境下,对心理账户水平产生不同影响。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监管者在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非理性行为的前提下,应借助培训,培育理性思维;要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保证监管机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6,(13):92-94
目前,我国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各地用工难、用工荒问题日渐突出。然而,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度较为缓慢,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劳动力的供求矛盾问题。本文通过对186名河北省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Logit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民工融入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保障制度、房地产价格、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年龄是影响农民工融入意愿的主要因素。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需要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和城镇生存能力,另外需要降低融入城镇的门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转型变革已成为家族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在理论界,国内外诸多学者就家族企业中的战略变革现状及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也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家族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代际差异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变革与转型.二代继承者权威性不足、创业代与守业代之间差异较大、互联网等社会变革使得代际差异增大等因素导致企业战略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基于纵向视角的代际流动理论和横向视角的机会不平等理论,对目前中国教育性别差异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探索。运用代际流动理论模型的阶层线性模型(HLM)改进和机会不平等理论的系数衡量及夏普利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教育代际流动系数总体为 0. 196,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且性别之间代际流动系数差距随年龄组减小而增大,女性教育“底部持久性”和男性教育 “顶部持久性”的凸显共同加剧了教育不平等的性别差异。此外,性别因素贡献率也随父母教育背景的升高而降低,其中低等教育家庭性别差异最为严重,其影响仅次于户口。  相似文献   

16.
应对农民工群体长期在城乡之间“候鸟式”迁移的不确定状态,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持续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在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695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oprobit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外出特征及流出地特征四个维度实证探讨外出农民工的回乡定居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发现:55.11%的农民工有意愿回乡定居;教育程度、家庭主要外出收入类型、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有无回家建房以及对老家住房满意度对农民工回乡定居意愿的影响为正;外出人口占比、村庄交通便利程度和在城朋友数量对农民工回乡定居意愿的影响为负。据此,提出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减少城乡差异;尊重农民工意愿,合理引导农民工流动。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学家曼海姆是最早关注代际问题的学者,他指出"代"不是一个"具体的团队",而是一种"社会位置",这一位置使同一代人分享特定重大历史事件或生活经历,形成特有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由于各代群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其在心理需求、工作方法、沟通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新生代"员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且已经进入职场的一代,即已经步入职场的"80后""90后"。这  相似文献   

18.
对知识尤其是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组织的发展。隐性知识共享是与组织相关的伴随着大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流动和交换的复杂行为,一般会受到组织特征的影响。而组织承诺作为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其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知识流动的视角,通过对组织承诺和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关系的研究,说明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成正比,持续承诺则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呈反比关系,且规范承诺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相关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