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经济》2004,(8):50-51
先生:一会儿你洗碗?莞尔:好。先生:那怎么还不动啊?莞尔:我头疼。先生:懒死了.不让你洗碗你也不头疼。莞尔:真的!一想到要洗碗我就头疼。  相似文献   

2.
寻常百姓每每提及房地产广告.诸如“奢华、至尊、皇家”等让人不那么自在的炫富字眼.就会一股脑地浮现出来。但谁能想到.“强震、前震、主震”这样的词汇,也会被广告思维已发散到极致的房地产商当成广告词来用。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过春节使我想到了自己国家的圣诞节.她们是那么的相近。圣诞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与我而言.圣诞节完全意味着传统,家庭和特别的含义。我能想到的最接近圣诞节的中国人的节日就是过年了。  相似文献   

4.
节的联想     
梁衡 《秘书工作》2013,(2):25-26
中国人习惯,不出正月都算过年,叫过大年。“年”是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就特别给它一个月的地盘。于是我就想到年和节有什么不同,比如正月里就还有元宵节,可能还有更小的立春、雨水等被称为“节气”的节。  相似文献   

5.
热爱书籍     
梁治平 《秘书工作》2011,(12):50-51
30年前,我不曾想到,有一天世界上会有那么多的书,买不尽、读不完,更不用说在自己家中就可以坐拥书城。同样,现在30岁以下的人也绝难想象,就在并非很久以前的那个年代,书是何等珍贵之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距离我们那么近,却又远得让我们茫然失措。每当我想到中日关系的时候,这种感受就涌上心头。众所周知,中国是日本文化的根源,时过境迁,对于今天我们身边的这个大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将要发生什么,恐怕大部分日本人依然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7.
从2006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十几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 BA学生,来到中国乡村。他们的身份是城里人、清华EM BA学员、企业家、亿万富翁。2006年两会期间,这些人在CC TV新闻会客厅《小崔会客》中和省委书记、省长、农民一起谈论新农村的话题。制片人包军昊称:“这是中国最有钱的人、最有权力的人和基层农民的三极对话。”两双不同的手握在一起CC TV《小崔会客》现场,陕西省省长陈德铭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应该送给我这张照片,让我时时想到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使我们更有责任感去改变农村的面貌。”全场掌声响…  相似文献   

8.
邱丽娜 《活力》2012,(6):185-185
新华社老社长郭超人在《在写作技巧的背后》一书中说:“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好记者?我的回答是: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个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  相似文献   

9.
作为路面施工专家的张斌,既要思考路面如何施工,更要考虑人生之路如何施工。世间本没路,修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替地球格式化,为天下人民修路,这是多么伟大的工作呀!作为中国中铁五局普通的一员,每每想到自己参与建设完成一个个项目、一条条康庄大道,那份豪迈与骄傲便会写在脸上。作为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路面项目部经理的张斌,加入到中国中铁五局建设大军之中,  相似文献   

10.
偶然在网上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网站,这个网站有一项测试,只要输入你每年所挣的银子,它就能在两秒钟内算出你在全世界六十多亿人中排名第几,有多少人比你穷,有多少人比你富。我试了一下。电脑很快得出答案:这个世界有5236636481人比您更穷。我的天,我居然比五十二亿多人更有钱,原来我还一直以为自己是穷人呢,没想到俺竟然不知不觉地成了全球最有钱的七亿多人了。想想全世界还在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我已经天天有肉吃,隔三差五有饭局,早已经脱贫奔小康了,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不过,这个念头刚一起,我立即想到了另一种财富排行榜,那就是福布斯。…  相似文献   

11.
波涛 《房地产导刊》2010,(9):111-111
母亲22岁生下我,现在我45岁了,已经半年没有回家看母亲。而母亲已经67岁了。如果母亲可以活100岁,那么母亲还可以活33年。想到这些,如果我依然半年回家看她1次,我这一生和母亲就只有66次见面机会了。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人类遇到了很多大的灾难,包括印度洋海啸、中国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日本海啸地震等。当这些灾难发生的时候,IBM公司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客户,比如客户机房可能会出现问题,那么客户会希望在这样一个最关键的时候需要IBM的人24小时守候在那边。同时,IBM第一个想到的还有员工和他们家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有人把经济学人分为十大类,刘世锦应该说是一名年轻的“政府经济学人”。在此次采访前,他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负责制定关于我国“十五”期间政府对产业经济的规划政策。中国经济的青苹果刘世锦对“新经济”产业问题颇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前几天,我与一个美国朋友聊天,他惊讶地对我说:真没有想到,中国有那么多讲知识经济的书呀!看来,知识经济在中国‘炒’得比  相似文献   

14.
表痴     
每每碰到喜欢的表,我总想拥有。很多人称呼我为收藏家,其实我并不喜欢这个称呼。跟那些专业的收藏家比,我的爱好只是玩闹,最多算是收集。最后收集多了,好东西太多,就慢慢变成收藏了。  相似文献   

15.
带书出差     
想到了,并不代表做到了;做到了,并不代表做好了。所以,想到、做到、做好才是真正的好。方少华/绘图老实说,十几年前我是一个不太爱读书的人。后来觉得没事可做,偶尔也读读书,消遣消遣。这些年来,我应该算得上是一位在书中捞到好处的人,书不仅开拓我的精神视野,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我的物质生活。我不知道喜欢读书的人是不是跟我一样,有这两个习惯:一个是上厕所看书;还有一个就是出差带书。第一个习惯不雅,也不宜多讲。出差带书那种心情应该可以值得表述一下。由于我的工作经常要外出采访,有时独自一个人穿越千里,在外面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  相似文献   

16.
这些日子我总在想,参观第41届世界博览会的那一天,我一定要乘地铁去。还有,坐在地铁里,我会想到那只圆号,听到从圆号里发出的美妙旋律。那么,圆号和上海世博会又如何会联系在一起呢?这里就有一些故事了。那是几年以前的事情。当时上海轨道交通6、7、8号线正在紧张施工,各个建设工地上挂着的横  相似文献   

17.
如何学习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在台湾、日本、中国大陆都有一种现象,小孩上学过程很辛苦,毕业后还要继续学习。很多人会说,学习是年轻人的事、是学生的事。而他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以享受学习的乐趣,所以在他的认知里学习是辛苦的。在一次训练活动中我发现有位参与者反思能力很好,反应也非常快。他所提的问题都紧跟时代脉搏和社会趋势。下课后我问他:“你平时怎么学习呢?你怎么懂得那么多东西?跟时代脉动结合得那么紧密?”他笑着说:“我大学毕业后就没再念过书。”我接着问:“你不读书怎么知道那么多内容,有那么多内涵呢?你是怎么学习…  相似文献   

18.
《冶金企业文化》2014,(6):61-61
大家好!从小到大,就没有人夸过我能干、聪明.也没有人说:“马云,你有一天会做成大事.”从1994年,我就开始做互联网.在北京中关村树起“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这个牌子的时候,我已经创业半年了.那时,在中国做互联网我感到非常孤独,所有人都认为我是骗子,我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说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是因为我完全不懂计算机技术,但是每次演讲,总感觉听众眼里对未来的遐想.  相似文献   

19.
依苹姐:您好。我是北方农村的一个女孩,今年初次来广东打工,结识了《创业者》,同时也认识了您。早就想给您写信倾吐我的心声,但因为想到您有那么多的读者,工作那么忙,自己又有一种自卑心理,您会不会给我回信?所以迟迟不敢举笔,今天,我告诉自己,你要是连写封信的勇气都没有,还能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参加了三次高考才上北大,联系了三年仍未能出国,教人考试算不算事业?俞敏洪组建新东方公司的最高目标就是:让中国人一想到学英语,就想到新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